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479173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实验班级:环工1603姓名:顾极学号:2016011363同组人员:赵明新张金兰黄艺实验日期:2019.5.20干燥实验一、摘要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 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 气速曲线。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 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 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二、实验目的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 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o三、实验原理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 系曲线(如图)。UmfUo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 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 (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

3、比例。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 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 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 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 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 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

4、层流化的优劣。2、干燥特性曲线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8 )与时间(T )的关系曲 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 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见下下图)。干燥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物料含水量X/kg水/kg绝干物料(1)物料预热阶段(AB段)在开始干燥时,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 时间变化不大。(2)恒速干燥阶段(BC段)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传入的热量只用来

5、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最大。(3)降速干燥阶段(CDE段)物料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街含水量(X。),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 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润湿,而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物料温度逐渐上升。物 料含水量越小,干燥速率越慢,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X*)而终止。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为式中u干燥速率,kg水/ (m2s);A干燥表面积,m2;dT 相应的干燥时间,s; dW汽化的水分量,kg。图中的横坐标X为对应于某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式中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Xi,Xi+t时间间隔

6、内开始和终了是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物料。式中G.第i时刻取出的湿物料的质量,kg;siQG.第i时刻取出的物料的绝干质量,kg。ciQ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 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及含水量的影响。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 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为工业上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干燥器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四、操作步骤1、将450g小麦用水浸泡2-3小时后取出,沥干表面水分。2、检查湿球温度及水罐液位,使其处于液位计高度1/2处。3、从加料口将450g小麦加入流化床中。4、启动风机、空气加热器,空气流量调至合适值,空气温度达到设

7、定值。5、保持流量、温度不变,间隔2-3分钟取样,每次取10克,将湿物料及托盘测重。6、装入干燥盒、烘箱,调节烘箱温度125 r,烘烤一小时,称干物料及托盘重量7、干燥实验过后,关闭加热器,用剩余物料测定流化曲线,从小到大改变空气流量10次, 记录数据。8、出料口排出物料,收集,关闭风机,清理现场。五、实验设备图I 风机;2湿球温度水筒;3湿球温度计;4干球温度计;5空气加热器;6空气流量调节阀;7放净口 ; 8取样口 ; 9不锈钢筒体;10玻璃筒体;II 气固分离段;12加料口 ; 13旋风分离器;14孔板流量计六、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表序号时间/min物料温度忙孔板压降p孔板/Kpa空气温度/

8、C湿重/g干重/g盘重/g湿物料净 重G /gsi干物料净 重 Gc /gi含水量X kg 水/kg 绝干物料1054.83.360.013.4211.306.367.064.940.42912354.33.360.017.7415.7310.627.125.110.39333655.63.360.013.5511.716.527.035.190.35454956.13.360.016.6514.658.608.056.050.330651256.53.360.117.2515.559.837.425.720.297261556.33.360.115.6014.108.766.845.340.

9、280971857.13.360.117.7315.878.579.167.300.254882157.43.360.315.1613.757.577.596.180.228292457.73.360.117.1815.658.508.687.150.2140102757.23.360.217.1415.9410.107.045.840.2055113058.13.360.115.2813.846.398.897.450.1933123358.23.360.215.1313.806.558.587.250.1834133658.43.360.216.9215.297.169.768.130.2

10、005143958.63.360.316.5115.327.519.007.810.15241、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含水量:Ci7.12 - 5.11511 二 0.3933kg水/kg绝干物料59.058.558.057.557.056.556.055.555.054.554.04=-0.0015x?J- O.1626X+ 54.519*R2 = 0.947pj存-n nnm =2n nmv j-n yij 匚 si*Ri = 0.988时间、物料温度、含水量0510152025303540450.45000400003500030000.2500 呱0.2000 如0A5000A0000.05

11、000.0000051015202530354045时间/min以第二组数据为例,计算过程如下:物料温度广C多项式(物料温度广C)含水量xkg7K/kg绝干物料多项式(含水量Xkg水/kg绝干物料)作出时间、物理温度、含水量关系图像后在图像中另取30个点并用excel求干燥速率。含水量-时间的拟合曲线公式为y二0.0001X 3 - 0.0122X + 0.4268时间/min拟合含水量平均 含水 量含水量差值X干燥速率时间/min拟合含水量平均 含水 量含水量差值X干燥速率0.4140.4080.0110.2570.2520.00817790.477162890.3560.4020.3960

12、.0110.2480.2440.00828970.469173070.3480.3910.3850.0110.2390.2350.00830350.461186450.3400.3790.3730.0110.2310.2270.00845930.453191030.3320.3680.3620.0110.2220.2180.00852610.445208810.3240.3570.3510.0100.2140.2100.00761690.437217890.3160.3460.3400.0100.2060.2030.00772870.429228070.3080.3350.3300.0100.1990.1950.00784250.421231450.30090.3240.3190.0100.413240.1910.1880.0070.2929836030.3140.3090.0100.1840.18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