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77558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教育、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以课本为主、以教师为主。课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原封不动的传递关系。教学方法又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则是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容器。容器尽管不同,教师灌注的知识则是一视同仁、千遍一律。这就完全抹杀了学生和学生的差异,捆死了学生个性思维的翅膀。新课程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化教学,也就是说全体学生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指导作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

2、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和热爱语文,我们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就要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认知投入,学生的投入是其发展的基础,以学生投入为基础的语文教学,可以正确理解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学习机制。教师要把“教语文”变成学生创造性地“学语文”,把“现成”的语文变成“活动”的语文。二、在新课改浪潮中,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以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的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

3、多老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的危害更大。(二)“讨论”流于形式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们轮流“发表演说”。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

4、几点:(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1 组织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2 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

5、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 “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

6、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语文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语文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

7、、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语文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语文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

8、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颗最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五)教师应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想、观察的碰撞,使学生学得更好,在合作中逐步认识自己。在观察中,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体系,运用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中成长。总之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