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47709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建史画图参考(古代).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国古建史的画图题1. 库富金字塔剖面图及分析(P9)图例:分析:入口位置在北面离地17米的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个墓室相连接.法老墓室有两条通向室外的管道,室内置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有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2. 希腊神庙平面布局三种(列柱围廊式、端柱式、列柱式)(图说:P42)l 列柱围廊式 (P29)图例:优点:(1) 庙宇外一圈柱廊使得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的要求(2) 造成丰富光影和虚实变化,消除了墙面的沉闷之感(3) 使庙宇和自然相互渗透,关系和谐,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世俗的节庆活动.l 端柱式(图说P42)l 列柱式(

2、图说P42)3. 帕提农(P40)(图说:P35)l 图例平面立面l 建筑地点:古希腊l 建筑时间:公元前447公元前431(?课本写431,图说写432?)l 建筑型制:列柱围廊式,是卫城上唯一这一型制的建筑l 建筑特点: (1)建筑放在卫城的最高处,有很好的观赏距离.(2)建筑在一个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 (3)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 (4)正殿向东,内有双层叠柱式的三面回廊,它加强了置放着神像的空间的中央轴线感. (5)后面是国库和档案馆,内有四根爱奥尼克式柱子. (6)该庙尺度

3、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各部分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法以加强效果. (7)材料除了屋顶为木以外,其他全部为白色云石,此外还采用了大量了镀金饰件.5. 雅典卫城(P36、P37)图说(P34)l 图例:(1)总平面(2)雅典卫城山门平面立面(3)帕提农平面立面见第4题(4)伊瑞克提翁庙平面剖面平面:(4)伊瑞克提翁庙平面剖面平面:剖面:l 分析(1)建造地点:古希腊(2)总体布局特点:A.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形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B.为了同时照顾山下和山上人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C.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娜铜像,主要建筑有帕提农神庙,胜利神庙

4、,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卫城的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广场和敞廊.D.建筑布局主次分明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位于卫城的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处于陪衬地位.(3)雅典娜女神铜像特点:在卫城中起到统一周围建筑的作用(4)雅典帕提农神庙:见第4题(5)雅典卫城山门:A.位于西端的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B.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了不对称的形式.C.主体建筑对多立克柱式,当中一跨特别大,突出了大门.D.屋顶由于地面倾斜,分成两段来处理,以使前后两个立面造型一致.E.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装饰华丽.F.外部造型简洁朴素端庄. G.从山门可以看到雅典娜铜像.(6)伊瑞克提翁神庙:伊瑞克

5、提翁神庙:A.根据地形高差起伏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的手法成功突破神庙一贯对称的形式,成为一个特例. B.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 C.东面柱廊是爱奥尼柱式,南面的女像柱廊为一片白色大理石墙所衬托,并同帕提农神庙隔路相望. D.其小巧,精致,生动的造型和帕提农神庙的庞大,粗壮,有力的体形形成对比.不仅衬托 了帕提农神庙的庄重雄伟,也表现了神庙本身的秀丽精巧. E.整座建筑都用白色云石制成,比例和谐得体,构图生动独特,线脚雕饰精细6. 万神庙(P67)重点(图说:P51)l 图例:l 平面立面 剖面l 分析建筑地点:古罗马建筑时间120124年建筑特点:A.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

6、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B.门廊正面有8棵柯林斯柱子,柱头为白色大理石,柱身为红色花岗岩,身上无槽C.山花和柱式为罗马式D.圆形正殿的直径与高度均为43.3米,上覆宆窿.宆窿底部厚度与墙厚相同,为6.2米.向上则渐 薄,到中央处开一直径为8.9米的圆洞,供采光之用.E.结构为混凝土浇筑,为了减轻自重,厚墙上开有壁龛,龛内放置神像F.外部造型简洁,室内装饰华丽,内部空间在圆形洞口射入的光线下宏伟壮观并带有神秘感.是古罗马建筑的精品.7. 帆拱(P79)重点分析: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7、8. 圣索菲亚大教堂(P83)(图说:P14-P15)l 图例:平面剖面l 建筑地点:君士坦丁堡l 建筑时间:532537l 建筑师: 安提莫斯和伊索多拉斯l 建筑特点:(1) 它是拜占庭帝国的宫廷教堂.(2) 平面为长方形,布局属于以宆窿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宆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是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面入口有两道门廊,末端有半圆神龛大厅高大宽阔,适宜于隆重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3) 结构系统复杂而有条理.中央大宆窿通过帆拱支撑在四个大墩柱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和南北两个大墩柱来平衡.(4)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宆窿之下,券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底部

8、密排40个窗洞,光线射入形成幻影,使大宆窿显得轻巧凌空(5) 厅内部装饰有金底的镶嵌画.(6) 外型雄伟庄重,墙面用陶砖砌成,灰浆很厚,具有早期拜占庭建筑的特点.9. 希腊十字式、巴西利卡式、集中式(P80)重点l 希腊十字式(P80)图例:定义: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的教堂,称为希腊十字式.l 巴西利卡式(P87)图例:?和下图拉丁十字的结合?定义: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会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成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侧廊上面有夹层.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这种建筑物结构简单

9、,容量大,便于群众集会,所以被天主教会所选中.l 拉丁十字式图例定义:(1) 教堂的半圆形圣坛在东端,用宆窿覆盖,大门朝西.(2) 在巴西利卡之前有一所内柱廊式的院子,中央有洗礼池(3) 圣坛之前是祭坛,祭坛前是歌坛.(4) 随着宗教仪式的日益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与正厅对应相等.圣马可教堂l 集中式?10. 十字拱(P90)11. 尖十字拱(P97)12. 飞扶壁(P96)重点解释:是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与扶壁一样,同为支承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的结构构件,但与扶壁不同,利用从墙体上部向外挑出的一个券形或半券形的构件,将

10、墙体所受到的压力传递到离此一定距离的墩柱上。由于减轻了墙体的负担,原墙体上墙墩的体量也就可以缩小了13. 巴黎圣母院(P102)重点(图说P109建筑时间:11631250年建筑特点:(1) 法兰西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2) 中厅很高,是侧廊的三倍半.东端有半圆形的通廊.(3) 结构用柱墩承重,使柱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4) 正面为一对高60米高塔楼,粗壮的墩子把建筑纵分为三部分,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这三部分联系起来(5) 正中的玫瑰窗,两侧的尖券形窗,到处可见的垂直线条和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建筑的特色.14. 坦比哀多(P126)建筑地点:罗马建筑时间:1502-1

11、510年建筑师:伯拉孟特建筑特点:(1)它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其高居于鼓座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在西欧式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2)集中式体形,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由16根多立克柱子组成的柱廊,使得它的体量感很强(3)几种几何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建筑物虽小,但是层次丰富,形象雄健刚劲.15. 圆厅别墅(P138)重点(图说P131)平面透视建筑时间:1552年建筑地点:意大利维晋察建筑师:帕拉第奥建筑特点:(1) 建筑平面正方形,四面有柱廊,廊中有爱奥尼式柱子6根,前有大台阶,正中式一上有宆窿的 圆形大厅.(2) 四面柱廊进深很大,

12、不仅增加了层次,构成了光影,而且使得建筑和周围环境形成了虚实渗透(3) 外形有明确而单纯的几何形体组成,显得十分简练(4) 主次清楚,垂直轴线显著,各部分构图联系密切,位置肯定,形体统一完整.(5) 这是一种把集中式运用道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的功能,但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很多的追随者16. 罗马市政广场(P144)(图说:P130)总平面:广场地点:设计人:米开朗琪罗设计特点:(1) 入口有大阶梯自下而上.(2) 梯形广场在视觉上有突出中心,把中心建筑物推向前之感,这是文艺复兴盛期始用的手法(3) 广场主体建筑是元老院,中央有高耸的塔楼,南边是档案馆,北边是博物

13、馆.后两座建筑在立面的处理上,采用了巨柱式之间再有小柱式的处理手法(4) 广场正中有罗马皇帝的雕像,它是广场艺术的中心.地面铺砌有彩色大理石图案,周围有雕像,装饰华丽.17. 圣马可广场(P146)(图说:P126)广场地点:威尼斯广场特点:(1) 它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是一个由三个梯形平面组成的复合广场(2) 广场的中心是圣马可教堂,主广场在教堂的正面,封闭式,周围下有券柱式回廊的房屋是该城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3) 次广场在教堂的南面,南端的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的界限,是该城的海外贸易中心(4) 教堂北面的小广场是主广场的一个分支,常常是市民游息,约会和自由集合的场所(5) 广场自中世纪开始自发形成后,经过不断的改建才形成现存的样子.建筑物均属于不同的时期,但既统一又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它们相互配合,联成一体(6) 教堂西南角附近的大钟楼在构图上起着统一全局的作用次广场旁的公爵府属哥特风格,庄严秀丽.公爵府的对面是两层高的圣马可图书馆,是一座券柱式的壮丽又活泼的盛期代表作(1)圣卡罗教堂(四喷泉教堂) 1638-1667, 罗马 建筑师:波洛米尼。(2) 卡拉卡拉浴场巴西利卡式 代表老圣彼得教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