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47642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授 课对 象系别: 护理系层次: 三年专 班级: 教 学方 式讲授讨论示教其他课 程类 型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其 他题 目第十四章 前庭蜗器课时安排2学时教 学目 的要 求熟悉鼓膜的位置、分布和形态,骨迷路的三个部分的形态,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了解外耳的分部及结构特点,中耳的组成,鼓室六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听小骨的名称、排列关系,咽鼓管、乳突小房的位置,内耳的位置和分部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及其机能,声波传导的途径,教 学 内 容重点(*)难点(#)疑点(?)时间分配(分钟)提问/举例/教具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第十四章 前庭蜗器 第一节外耳第二节 中

2、耳 一.鼓室二咽鼓管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 第三节 内耳一骨迷路二膜迷路三声音的传导小结、布置复习和预习 * # * # # 10 10 25 35 10提问:1、 眼球壁的构造2、 眼球内容物的组成3、 眼的屈光装置4、 房水循环及其临床意义教具:自制 CAI课件模型、黑板画、讨论、思考题、作业:1、检查成人和幼儿鼓膜时,应如何牵拉耳廓?为什么?2、声波的传导途径?3、咽部炎症等病症时,为何有人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参考书目:人体解剖学 刘文庆 第二版 第四篇 感觉器 P209-216 系统解剖学 柏树令 第五版 第十三、十四章 P291-301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编号:25 漳州卫生职

3、业学院教案纸 第1页【教学课题】第十四章 前庭蜗器(耳)【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CAI课件、黑板画【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外耳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熟悉鼓膜的位置、分布和形态。(二)了解中耳的组成。(三)了解鼓室六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听小骨的名称、排列关系。(四)了解咽鼓管、乳突小房的位置。(五)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六)熟悉骨迷路的三个部分的形态。(七)熟悉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了解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及其机能。(八)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教学重点 中耳和内耳的位置、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 教学难点鼓室的形态、骨迷路与膜

4、迷路的组成【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复习提问 5、 眼球壁的构造6、 眼球内容物的组成7、 眼的屈光装置8、 房水循环及其临床意义导入新课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十四章 前庭蜗器(耳) 前庭蜗器由前庭器和蜗器两部分组成。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有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第一节外 耳一.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一) 耳郭1结构:上方的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由结缔组织、脂肪及皮肤组织组成,为耳垂。2作用:收集声波。(二) 外耳道1位置:由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2.5cm。2分部:软骨部占外侧1/3,骨部占内侧2

5、/3。3弯曲:由外向内: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然后弯向前下。做检查时可将耳郭向后上方牵拉,即可拉直外耳道观察鼓膜。4结构:(1) 外耳道皮肤较薄,在软骨部含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耵聍腺可分泌耵聍。(2) 外耳道皮下组织少,故皮肤与软骨膜及鼓膜相贴甚紧,外耳道炎症肿胀时疼痛剧烈。(三) 鼓膜1位置:位于外耳道底与鼓膜之间。其位置向前外倾斜,与外耳道底约呈45度角。2形态: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形似漏斗。中心向内凹陷,为鼓膜脐,是锤骨柄末端的附着处。上1/4的三角形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活体为红色。下3/4的鼓膜坚实紧张,称为紧张部。活体为灰白色。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第2页漳州卫生职

6、业学院教案纸第二节 中 耳 一. 中耳主要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窦、乳突小房。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一) 鼓室1位置: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2毗邻和交通: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卵圆窗和蜗窗与内耳相连。经咽鼓管通鼻咽部,经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3鼓室的壁:(1)上壁 鼓室盖壁 颅中窝(2)下壁 颈静脉壁(3)前壁 颈动脉壁,其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4)后壁 乳突壁(5)外侧壁 主要由鼓膜组成,为鼓膜壁。(6)内侧壁 是内耳的外侧壁,称迷路壁。此壁中部隆起,称岬。岬的后上方有卵圆形的孔,称前庭窗,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孔,称蜗窗,

7、此窗有膜封闭,称第二鼓膜。此外还有上壁、下壁、前壁、后壁。4鼓室的内容物:主要有3块听小骨,由外至内为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形成听小骨链,连于鼓膜和前庭窗之间。 (二) 咽鼓管连于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使鼓室和外界的大气压相等。内侧端的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下鼻甲的后下方。在鼓室端的开口为咽鼓管的鼓室口。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管径也相对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是鼓室向后的延伸部。乳突窦是鼓室和乳突之间的空腔,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与乳突小房相连。第3页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三节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骨质内,在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又称迷路。迷路

8、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为颞骨岩部内的骨性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道。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一) 骨迷路骨迷路有致密骨质构成。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三者彼此相通。1前庭(1) 位置:位于骨迷路的中部,略似椭圆形的腔隙。(2) 交通:后上方与3个半规管相通。前下方通耳蜗。(3) 壁: 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即内耳道底,有神经穿入的许多小孔。2骨半规管(1) 位置:前庭的后上方,有3个,即前骨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它们互相垂直。(2) 形态:每个骨半规管呈“C”形,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膨

9、大为骨壶腹。但前、后骨半规管各有一个脚合成一个总骨脚,因此3个半规管只有5个开口,通于前庭。3耳蜗(1) 位置:位于前庭的前下方,是一个卷曲的骨管,形似蜗牛壳。耳蜗的顶端称蜗顶,朝向前外方。底端称蜗底,朝向后外方,对着内耳道底。(2) 结构:耳蜗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卷曲两圈半构成。蜗轴位于耳蜗的中央,骨质疏松,有血管和神经穿行其间。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入蜗螺旋管内,此板约达蜗螺旋管腔的一半,其缺损处由膜迷路填补封闭,将蜗螺旋管分为上、下两半。上半称前庭阶,下半称鼓阶。(3) 交通:前庭阶通向前庭窗,鼓阶通蜗窗。二者在蜗顶处借蜗孔彼此相通。(二) 膜迷路膜迷路 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壁

10、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膜迷路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 第4页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1膜半规管在骨半规管内,形状类似骨半规管。在骨壶腹内也有相应膜壶腹,在膜壶腹的壁上有隆起称壶腹嵴(共3个)。壶腹嵴为位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刺激。2椭圆囊和球囊(1) 位于前庭内,椭圆囊在后上方,球囊在前下方。(2) 交通:椭圆囊的后壁有膜半规管的5个开口,前壁有椭圆球囊管接球囊。球囊下端以连合管连于蜗管。(3) 感受器:在椭圆囊的底部有椭圆囊斑;球囊的前壁有球囊斑。二者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椭圆囊斑、球囊斑和三个壶腹嵴合称为前庭器。3蜗管(1) 位置:在耳蜗内。(2)

11、交通:蜗管的顶端为盲端,下端借连合管连于球囊。(3) 构造:横切面呈三角形,位于前庭阶和鼓阶之间。上壁:前庭壁(前庭膜),把前庭阶和蜗管隔开;外侧壁:与骨螺旋管外侧壁的骨膜相结合,含丰富血管;下壁:为骨螺旋板和蜗管鼓壁(螺旋膜),后者又称基底膜,与鼓阶相隔。(4) 听觉感受器:在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声音的传导途径(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门外耳道振动鼓膜锤骨砧骨镫骨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摆动内耳(前庭窗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扩展知识:中耳炎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腔胫相对较大,流质食物易从咽鼓管流入中耳,咽部的感染也易沿此管进入鼓室,发生化脓性感染称中耳炎,是幼儿常见的病症,中耳炎时,脓液可穿透鼓膜向外流出:向后经乳突壁延至乳突小房造成乳突炎;鼓室的化脓性炎症向上可穿破颅骨侵入颅内,造成耳源性脑脓肿。小结【复习思考题】1、检查成人和幼儿鼓膜时,应如何牵拉耳廓?为什么?2、声波的传导途径?3、咽部炎症等病症时,为何有人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布置预习:实验课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