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474280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在济南求学已是第三个年头,深深的为济南的历史文化氛围所吸引。犹记得大一时姚老师教我们老舍先生这一章,得知了老舍先生与济南的密切关联。今以姚老师的老舍生平与创作的历史性考察为参照,选取1930-1934这一个历史阶段,进行生平研究,洋洋五千言,理清老舍先生在济南四年的主要创作成就,得出济南四年在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中的地位,并以发生学批评方法,具体研究老舍先生济南系列散文的

2、代表作。成文仓促,请老师多多指教。老舍先生对济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济南沦陷后所作的吊济南一文中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了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明显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茶馆的人性变奏

3、,吴义勤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分析这段话,可以了解到这种感情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老舍先生的主要文学作品是在济南写成的,另一方面是济南有他深切怀念的人与事。那么老舍先生在济南究竟创作出了哪些文学作品,并且有什么样的人与事让老舍先生这么念念不忘呢?以下就从这两方面分析之。 其实老舍先生在济南停留过两个阶段,上面引文所说的“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的四年,是主要的阶段,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而在1937年老舍先生在济南也做过短暂的停留,虽然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笔者认为对老舍先生一生也是产生很大影响的(下文将详述),所以并不略去这一年。从老舍研究资料(曾广灿、吴怀斌编,

4、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中看,老舍在1930-1934这四年中,主要有如下的创作作品和活动:1930年:齐大月刊的发刊词、一些编后记;论文论创作;讲演文学的创造、谈幽默;为大明湖积累材料。1931年:一月至四月:小坡的生日在小说月报发表、二马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五月:为刊物鲁铎题刊名,并在该刊发表翻译小说客;六月:散文一些印象;十月至十二月:小说五九、译文学者(叔本华著)、论文小说里的景物、新诗日本兵撤了、长篇译文但丁;本年撰述文学概论讲义、创作出长篇小说大明湖。1932年:一月:大明湖遭焚,“永远失掉了”;四月:以济南通信方式连续在华年上发表一组散文,包括济南的药集、趵突泉的

5、欣赏等;八月:长篇小说猫城记连载,翌年四月载完;九月:在论语上连续发表小品文、讽刺诗、小说;十一月:为齐大年刊写的发刊词。1933年:六月至七月:长篇小说离婚;八月:猫城记由现代书局初版;本年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诗文老舍来信说、教授、长期抵抗等十篇。1934年:一月:小说黑白李、也是三角、铁牛和病鸭,小品文新年的二重性格,杂文个人计划、新年醉语、特大的新年等;二月:编订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赶集并作序文;三月:开始写长篇小说牛天赐传至八月完稿;四月:出版老舍幽默诗文集,新诗鬼曲;五月:短篇小说抓药,为画家桑子中画集做序;七月:短文神的游戏,小坡的生日由生活书店初版。八月:旅英回忆文章头一天;九月:长篇

6、小说牛天赐传开始连载,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赶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后移家青岛,略)总览这五年的创作情况,笔者依据老舍著译年表,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重新按照文体分类,并将其归为以下十一个大类:.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五九、热包子、爱的小鬼、狗之辰、同盟、记懒人、不远千里而来、马裤先生、大悲寺外、辞工、微神、歪毛儿、开市大吉、有声电影、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也是三角、铁牛和病鸭、眼镜、牺牲、抓药、柳屯的、生灭;.散文、序文:一些印象系列、更大一些的想象、一天、为被拒入使馆区八百余人上外交总长文、自序、观画记、序、序、头一天、序;.书信:老舍来信说

7、、励友人书、来函照登;.杂谈、杂文:夏之一周间、祭子路岳母文、济南专电、广智寺、梦想的个人生活、昼寝的风潮、慢邮代电、当幽默变成油抹、不食无劳、真正的学校日刊、天下太平、慰劳、致富神咒、吃莲花的、买彩票、写信、打到近视、科学救命、新年的二重性格、个人计划、新年醉语、特大的新年、自传难写、抬头见喜、大发议论、小病、神的游戏、广告、避暑、暑中杂谈二则、习惯;.通信:济南的药集、非正式的公园、趵突泉的欣赏、耍猴、国庆与重阳的追忆;.新诗、讽刺诗、旧体诗:日本兵撤了、音乐的生活、国葬、微笑、救国难歌、红叶、恋歌、慈母、教授、勉“舍”弟“舍”妹、长期抵抗、空城计、谜、打刀曲、病中、希望、贺周岁、痰迷新格

8、、两岁、题全家福、鬼曲;.论文:论创作、论文学的形式、小说里的景物;.书评:臧克家的;.翻译作品(不分文体):出毛病的大么、隐者、客、学者、爱,我发明的死、威廉韦子唯慈、批评与批评者、几封信、文学与作家、文艺中理智的价值、文艺中道德的价值;. 报刊题词、发刊词、编后记:齐大月刊发刊词、鲁铎、齐大年刊发刊词。老舍先生的序文、书信、论文、书评、翻译作品、报刊题词发刊词编后记,这几类历来不是老舍先生的创作重点和研究老舍先生的重点。至于诗歌,虽然创作数量大,但是也不能代表老舍先生的主要文学成就,而且据胡絜青先生的前言(散记老舍,胡絜青、舒乙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一文中看,老舍先

9、生虽然“爱诗,也爱写诗”,但“往往不为了发表,赠友的居多,是抒情之作,为了交流感情”。所以这四年的诗歌创作也不再讨论。需要提及的主要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先以长篇小说为例。根据姚老师在老舍生平与创作的历时性考察(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姚健老师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一文中介绍的资料看,老舍先生的长篇主要有英国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山东七部: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选民(姚老师把小坡的生日归在中篇小说一类,笔者为方便讨论,仍归在长篇小说一类),抗战两部:火葬四世同堂,美国一部鼓书艺人,“还有两部,一叫蜕,一叫正红旗下,没有写完”,一共十五部长篇,在济南创作的

10、就有五部,占了三分之一。所以胡絜青先生也说“济南是老舍的第二故乡”,“和青岛时期加在一起,度过了他的前半生的黄金时代。济南在老舍的创作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认真研究老舍的时候了,文章见散记老舍,胡絜青、舒乙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她还提到“老舍有两篇长篇小说大明湖和文博士是以济南为背景的”。结合以上的详细资料对这段话可以理解的更加深入。但是笔者所思考的是,济南在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如北京的。老舍先生“总计留下十二部完整的和两部未完的长篇小说,共二百五十万字。它们之中有五部半是以北京为地理背景的,即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

11、正红旗下。这五部半作品共有一百五十万字,占老舍全部长篇小说字数的百分之六十”(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舒乙)。尽管这些作品并不是在北京创作完成的,但是老舍先生“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重庆,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所以济南在老舍先生心中还是“第二”故乡,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也排第二。例如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巴迪先生(专攻中国现代文学,以老舍研究为中心),在他的北京人种学及文学研究课程导论中就是说“从老舍的作品出发,利用文学作品和肖像学资料研究从清末到抗战前夕北京人的文化传统”(小说家老舍,(法)保尔巴迪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老

12、舍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也是北京旗人的形象。把把北京放在第一位,这同广大读者的心理也是一样的。提起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大家往往会把这些作品和北京联系起来,却不知道它们的创作地点是在山东,是在济南。并且,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这五部,并不是他的代表作,根据大明湖改写的月牙儿也不在此“长篇小说”的讨论范围内,仅是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是从作者心理、读者心理和代表作归属这三个角度谈的。那么老舍先生的散文创作呢?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济南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笔者认为,在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中,北京第一,济南排第二,然而在散文中,济南居第一是毫无疑问的。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强烈感情,胡絜青先生用“一种特殊

13、的亲切和温暖”(重访老舍在山东的旧居,文章见老舍研究资料,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来概括的比较恰当。因为他们的“四个子女当中,老大舒济、老二舒乙和老三舒雨都生在山东”,“还因为,在山东的这七八年,是老舍生活比较安定的时期,他人认真真的教书,忙里偷闲的写作,作品的产量也比较多”。笔者认为,1937年老舍先生在济南南下奔赴抗日这个事件也应该考虑进去,因为这是老舍先生的一大转折点。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印象,总体上可以用以下引文作为注脚:“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平;讲山海之胜,也跟不上青岛。可是除了北平青岛,要在华北找个有山有水,交通方便,既不十分闭塞,而生活程度又不

14、过高的城市,恐怕就得属济南了。况且,它虽是个大都市,可是还能看到朴素的乡民,一群群的来此卖货或买东西,不象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城墙并不足拦阻住城与乡的交往;以善作洋奴自夸的人物与神情,在这里是不易找到的。这使人心里觉得舒服一些。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味。”(吊济南)此外,提到老舍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人们总会想起他笔下的济南系列,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在济南创作在齐大月刊上发表),而不是关于北京或其他的散文。老舍先生有关济南的散文,有的是在济南创作的,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些印象系列,和济南通信系列,也有的是在别的地方写的怀念济南的文章,如本文开篇所引的吊济南即是在武汉写的,当时日军已“进逼济南”。所以如果依然按照作者心理、读者心理和代表作归属这三个标准来看的话,在老舍先生的散文中,济南还是排第一位的。例如吴义勤老师主编的茶馆的人性变奏一书中,散文共有11篇,而济南题材的散文就有3篇,北京题材只有一篇,并且此书开篇便是济南的冬天。综上,可以看出,老舍长篇小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