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区别.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4739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区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区别.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质量计划 摘要: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在出厂资料中提供质量计划。部分压力容器制造厂对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以下简称ITP)的要求和做法不了解,对质量计划的理解差异也较大。笔者希望通过此文与大家一起探讨ITP的编制,比较ITP与流转卡的不同之处,进而理解ITP的控制方式。一、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的编制: 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是指用于特定系列产品或合同项目,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转以及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内容包括检验内容、检验时机、检验比例、主要依据、参考的程序文件、记录(表号)、检验各方的质控类别等,对产品生产准备到产品最终验收的质量活动均进行了规定。 质

2、量计划的编制应明确质量计划所涉及的质量活动,并对检验各方的权限进行分配。编制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或检验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参与制订,编制应充分考虑文件的可操作性。当产品结构简单、品种单一或形成系列产品时,可用一个质量计划包容,不必针对每个产品制定质量计划。若现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涉及的一般要求可直接采用和引用现行的标准、规范及现行的质量文件、工艺文件,对涉及特定产品、特定项目中的特别要求应详细列出。在合同情况下,应将顾客具体合同中的特定要求写入质量计划。二、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差异 国际上通用做法是采用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来控制产品工序。而国内通行做法

3、是通过产品流转卡来控制生产工序。目前,产品流转卡通常有二种形式:工艺型流转卡和记录型流转卡,其中工艺流转卡与ITP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 质量计划与工艺型流转卡规定的检验内容均按工序的顺序进行排列、均对检验项目划分了质控类别。部分工厂认为可以将这类产品流转卡视作质量计划。但笔者认为两者有很多不同,以下是对两者不同之处的比较分析。 1.编制时机不同:质量计划在合同签订后或者在合同签订前,根据产品特性进行编制,而产品流转卡一般在图纸批准后才开始编制。新产品图纸批准后,由于工艺流转卡的编制还需一定周期,会影响正常的制作和交货。质量计划的发布比产品流转卡一般要早1-2个月,不会影响正常的投料、生产。

4、2.编制及批准部门以及质控类别划分的区别:工艺流转卡的编制一般由工艺部门制订,由工艺员负责编写,经工艺责任人批准就可正式形成文件。其中检验点的设置及质控类别的划分均由工艺部门确定,一般不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而质量计划一般由多个相关部门参与制订,并经技术负责人或检验责任人批准,检验点的设置还需业主、监检人员等各方确认,可以避免后期的争议,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比流转卡强。 3.控制范围区别:ITP对产品生产准备阶段开始到产品出厂放行的每个质量活动均进行了规定,而工艺流转卡一般只对下料以后的质量活动进行规定(不包括发货阶段)。可见,ITP工序控制范围较流转卡广。 另外,ITP注重资源条件的审查,包括生

5、产设备硬件资源及质量体系运转的审查。良好的资源配置是产品顺利完工的保障条件,没有合格的设备和素质良好的工人,没有规范的体系支撑,不可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而工艺流转卡一般不对资源进行规定。 4.检验参考标准、参考文件:质量计划在检验内容后会注明参考标准和参考文件(包括工艺文件),如用户有特殊要求也可以另外注明。由于不同标准的规定值会有差别,质量计划通过注明参考标准、文件,可以避免检验各方在检验过程中对标准引用的争议。此外,注明参考的标准、文件便于文件审核人员确认引用的标准及文件是否有效。 产品流转卡一般会将合格的规定值直接写进检验要求中,不注明合格规定值的出处所执行的标准及文件。 5.工艺控

6、制及质量控制方式的区别:质量计划控制产品制作的方式是,质量计划批准后复印多份分发到各部门的相关人员手中,制作图纸、工艺文件(程序文件)及原始记录(检验记录)等也同时发放至车间办公室、检验部门等,生产与检验同时持有质量计划,大家能及时了解产品工艺流程及检验要求。相关人员可根据质量计划的规定和要求熟悉图纸等文件为制作做准备。 工艺流转卡方式是:工艺流转卡作为工艺文件及记录进行发放,一般为单份、单卡随产品进行流转。生产人员一般不能提前了解工艺卡内容,此外,部分工厂担心工艺卡污损,一般只发放在车间检验员手中,加上各部件在实际生产过程需要在不同生产地点同时制作,生产人员要想查阅不方便。 6.记录方式的区

7、别:某一工序完成、检验工作实施后填写相应的记录。质量计划方式是在ITP上明确使用何种记录表式来记录某次质量活动。填写后的检验记录由总检汇总后并在检验计划相应栏目上填写“已实施”或填写各个检验人员、检验代表的姓名及日期。所有质量活动结束后,记录完整的质量计划就可作为产品出厂资料交给用户。 以一台容器为例进行分析,若采用质量计划控制,产品的生产、检验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记录:材料按排料图下料并在相应排料图上进行记录或者在材料标记记录图上记录落料及标记移植情况;冷作检验可填写冷作检验记录;焊接工作则通过施焊记录来记录,产品焊接试板的制备也能在施焊记录中体现;理化试验也有相应的试验记录;最终耐压试

8、验在耐压控制流程前,监检员确认耐压试验前的工序均已结束并检验合格,可在质量计划相应位置签上同意试验。耐压试验后再填写耐压试验记录。 工艺流转卡的记录方式是将质量活动直接记录在表卡上,但由于流转卡所留空间有限,有些项目在流转卡上签字后必须重新填写有关记录,如施焊记录、封头检验记录、试压记录等,重复工作量较多。由于流转卡在车间流转,页面污渍往往很多,记录内容会有划改现象,工人签字也不规范。这样的资料作为原始存档资料尚可,但不适合当交工资料。 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产品部件的不同工序在不同地点同时制作时,流转卡可能会发生记录冲突现象,这时单卡流转的工艺流转卡往往很难随产品流转,漏签、晚签的情况很

9、容易出现。这时,理论上可以将工艺流转卡分页发放至各工作点。但是,一台容器有几十个零件,甚至上百个零件,如果分页成几十、上百张流转卡,这是不可想象的。若采用质量计划控制,这些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7.对标准件预先生产的控制:标准件进行批量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质量控制。在产品中尽可能使用标准件,是很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工艺部门编写流转卡时,必须有明确对应的产品,而预制标准件,一般没有对应的产品,工艺部门无法为无对应产品的标准件编写工艺流转卡,工厂只按制作图进行加工,无相应工艺文件支撑,无相应记录可填。无工艺流转卡就进行生产,一直被视作质量失控的行为。 质量计划在使用

10、预先生产的标准件时,只需提供标准件通用工艺和生产、检验记录,允许标准件生产日期早于图纸批准日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工艺型流转卡完全不能等同于质量计划,目前规范过渡期间或可以将工艺型流转卡代替质量计划当作出厂资料提供给客户,但今后还需按规范要求提供真正的ITP。三、质量计划与记录型流转卡 记录型流转卡不同于工艺型流转卡,这类流转卡的记录性多于工艺性,更象是按工艺顺序装订成册的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有的企业也称之为检验记录。采用这类流转卡的企业一般有使用质量计划经验,有的已取得国外锅炉压力容器生产许可,文件的编写及控制采用了国外的惯例、模式。由于过去国内规范不要求使用质量计划,企业只在外贸产品生产

11、过程中采用质量计划和检验记录相配合的模式,在生产国内产品时只采用检验记录,记录型流转卡正是国内工艺流转卡与国外检验记录相结合的产物。但是,这类流转卡(检验记录)若没有质量计划的支撑,不能分布至各个生产检验点,不能发挥其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若ITP与这类流转卡配合使用时,既能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质量计划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大家的习惯。 最后几点说明:对于刚引入质量计划进行质量管理的企业,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可以先从改进焊接管理工作开始,可以逐项将质量活动纳入质量计划的管理之中。工艺流转卡的功能可由通用工艺文件和特殊工艺文件以及检验记录所代替,工艺流转卡可以和ITP同时存在一个时期,最后取消。使用质量计划前应注意及时修改质量手册,保证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参考文献: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