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47359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民族院校迅速壮大,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现代高等院校。在此根底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各大民族院校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成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阵,也成为党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理论基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关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与之相适应。新时期的民族院校,应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及时调整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思路,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的新突破。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

2、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0x年,全国13所民族院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有684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67人;各种课题立项2740项,经费3362万元;出版专著397部,发表论文58884篇;获省部级奖项87项。数据说明,我国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为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根底。但是,由于受地域、历史、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期待解决;同时,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民族团结,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需要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创新以应对挑战。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民族院校核心竞争力不强,在争取国家级项目、奖项方面整

3、体实力较弱。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民族院校中标很少;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民族院校获奖甚少。民族院校重要科研项目和重要成果偏少,难以支撑顶尖的学科,制约着学科水平的提升。在近期公布的教育部第二届社会科学委员会139名成员中,民族院校仅有2名。此外,科研根底设施总量不足、科研组织化程度不高、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等“硬件缺陷,也使民族院校在效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显得力不从心。全国13所民族院校中,目前只有中央民族大学被纳入211、985建设规划,也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民族院校哲学社

4、会科学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在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迫切需要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找到创新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更好的解答。 打造特色学科是创新的突破口。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前校长田长霖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的。中南民族大学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民族学,曾为国家识别与确定毛南、仫佬、土家、京等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湖南、湖北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提供了建制依据;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法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特色学科的形成。在“大民族学的格局下,中南民大颇具

5、特色和上水平的学科群正在形成。 建构学术团队是创新的关键。近几年,民族院校相继开展了大力引进、培养人才的工作,但是单兵作战、孤军深入、一人一个山头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难以开展前沿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难以产生标志性成果。面对新趋势,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组建学术团队,协同攻关,学科互补,应该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选择。 学科交叉综合是创新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向是跨学科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既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由此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当前,尤其要提倡文理学科的交叉渗透,推动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的联合,发挥集成

6、优势;要淡化传统的学科观念,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取得更多的创新型研究成果。 在传承中发展是创新的根底。早在1954年,中南民族大学就组织力量对海南22个黎族村点进行过规模较大的综合考察,结集为?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至今仍是黎学、黎族研究的珍贵资料;20世纪80年代,学校在传承中发展,深入民族地区,整理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民族史、民族学等资料,填补了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新世纪,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院校要在发展中创新,选择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开展民族工作调研,为国家民委、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就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和

7、趋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院校根底研究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应用型、对策性的研究不足。以20x年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比例看,在3362.7万元经费中,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经费不到三分之一。 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量的现实问题不断凸显出来,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应对策略。事实上,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只要面向当今经济社会研究问题,取得的成果是一定会有现实意义的。中南民大就曾协助制定?XX县区清江库区管理条例?和?XX县区水电管理条例?,受到XX省人大的高度评价;针对城市民族与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学校以XX市为重点开展考察,直接促进了?武汉城市民族工作条例?、?XX市少数民族

8、权益保障条例?的出台。由此可见,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效劳,始终是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既需要各民族院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练内功,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重大项目设置方面增加有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重大问题课题的比例,改变目前民族院校难以获得重大项目的局面;在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方面,给民族院校更大的倾斜,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重点、特色研究基地建设时给予特殊政策和重点投入;加大对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课题申报等方面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以缩小民族院校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差距。在适当时机,可考虑出台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方法,全面推动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