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走进社会实践基地.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7233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走进社会实践基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走进社会实践基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走进社会实践基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走进社会实践基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走进社会实践基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峡大坝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摘要】对三峡的利弊与防御工程方面进行研究,并得出合理结论。【关键词】三峡大坝工程的利弊、防御工事 三峡工程概论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的西陵映中段,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多年平均年经流量4510亿M*.水库总容393亿M,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M*,兴利库容165亿M,水库回水可改善川江航道约600KM.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发电可供华东、华中及川东使用。正常蓄水位为175M,初期运行水位150M.大坝设有两线五船闸,可供万吨级船队过闸。施工期设有临时通航船闸,三峡工程有得天独厚的地质

2、地理条件,坝轴中心线处于中堡岛上,连接三斗坪,坝基岩体是强度很高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断裂规模小,陡倾角者居多,胶结良好,基岩体的透水性微弱,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两岸风化壳厚度较大,河床有深风化槽,工程地质有利于施工,并易处理.从地理位置上看:有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下有经济比较繁荣的华中、华东经济区,三峡工程对这些地区兴利除害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其主要作用一可以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减免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保障经济建没和社会发展。=可为华中,华东和川东提供电力。三可改善川江航道,使万吨级船舶直达重庆。一、防洪的必要性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养育着五亿人口。但是,历史

3、上长江又是洪水灾害严重的大河,从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到清末(1911 年)的2096年中,长江发生洪灾214次,平均约10年一次。1921年到1949年共发生较大洪灾7次,平均两年一次,建国以后,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重视防洪抗灾,沿理长江,先后建设荆江分洪,沿江水土保持,以及七十年代后期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有效地抑制了长江洪水泛滥,尽管如此,1992年长江特大洪水,又造成百亿资产损失。 1788年宜昌洪峰流量达86000立米/秒,荆江大堤溃决22处,县城被淹,大批百姓受灾。1870年,宜昌流量达105000立方米/秒,荆江河段达11000立方米/秒,冲开南岸藕池和松滋口,使洞庭湖区遗

4、到毁灭性灾害。1931 年和1935年洪水造成中下游平原分别淹地5090万亩和2264万亩,人口死亡分别达到14.55万和14.2万人。1954年特大洪水,尽管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组织广大军民防洪抢险,仍有1000余亿立方米洪水漫溃,4755万亩农田被淹,受灾人口达到1888万,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有百余天无法正常通车。三峡工程建成后,工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若遇到100年到100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870年),可控制枝城最大泄最不超过71700 77000立方米/秒,并有荆江分洪配合,可保证两岸安全。对城陵矶、洞庭湖和洪湖地区,遇一般洪水可基本上不分洪。既减少淹没损失,又有效地防止荆江大

5、堤溃决并控制武汉地区水位。除此之外,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还可南水北调,缓解北方干早。二、三峡工程开发水能资源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处于紧缺状态,尽管我国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仍然很少,而且分布不均.特别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受到开采、运输和环保制约。据多方测称,到2000年全国所需能源约15亿吨标煤,2015 年约需22亿吨标煤。然而,2000年我国生产能源14亿吨标煤,与需要相比尚有近1亿吨标煤缺口。到2015年,技每年增长5000万吨标煤计算,供需尚差2. 4亿吨标煤。若把煤炭开采用于发展火电,又要涉及到开采、运输和污染问题。而水电却具有成本低,免去运输和无污染等优

6、点,水又是自然界取之不尽无需开采的资源。从此意义上讲,三峡工程即使所需建没投资较大,但它毕竟是一劳永逸,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工程。三、其他有利的方面 三峡工程还可便长江中下游枯水李节的流量显者增天,有利于珍稀动物日暨豚及其它渔类安全越冬,减免因水浅而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还有利于减少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人侵时间,减少上海市区人民吃“咸水”的时间。五.不利的方面它淹没了库区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沿岸的生态,对于大多的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有影响。四.三峡的防御工程 三峡军事安全经几十年论证:实际上,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安全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58 年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要

7、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愿。1959 年,中央开始规划三峡工程,考虑到战争因素,同时也开始了对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家成立的人防小组汇集了60 多名各方面专家,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近十多年来,仅模拟尖端武器的试验就达200 多次。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 米溃口。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又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

8、响范围, 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没用: 三峡大坝是一座坚固的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由2689万吨混凝土外加29 万吨钢筋和25.5万吨钢材组成,坝高185 米,大坝底部宽121 米,坝高和坝宽都超过100米。 关于三峡大坝的坚固性,中国长江三峡 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品明确表示,三峡大坝的设计特点,可以使遭受打击的破坏性减到最小。他说:“三峡大坝是重力坝,重力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坝块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来保证自己的稳定。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的破坏性,是没有什么 作用的。如果真的发生了核战争,那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战争一 -般都有预警,我们可以提前把水库的水放干,核武

9、器的破坏作用也就有限了。” 三峡水库不是“一盆水”另外,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 ,水库的长庶达600多公里,平均宽度仅1. 1公里,其下游段为三峡河谷,千回百转,全长200公里,这是一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 据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称,即使水坝被突然炸溃,对于下游大城市威胁也不大。溃坝后,由于库区曲折河道的阻滞,江水从库 上游流到大坝处,少说也要两天的时间。而且,从三峡到宜昌江面上有3个大的转弯,每个转弯处都是很高的山峰,可以有力地缓冲水流。到宜昌以后,江面变宽,水流骤缓。宜昌附近有长江的几条小支流,可以容纳一部分水流。 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可 以阻挡一部分水流。 从

10、宜昌到荆州有长江几条比较大的支流可以回水。进入荆江分洪区后,还可通过分洪减轻中游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压力。 为了得到三峡工程万-遭核武器袭击而溃决后的水灾影响范围的准确数据,水利部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试验,试验表明,大坝溃口在宽度为1000 米、700 米、400米3种不同情况下,在宜昌测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多次溃坝实验结果表明,三峡万一溃坝,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兴建三峡工程是党和国家经过长达30 多年的反复论证后才决定的,对三峡大坝可能成为未来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早有考虑。因此,在建设大坝的同时,我国也构筑起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虽然工程全部竣I要到2009 年,但有关的防御早就部署就绪,

11、并仍在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一直把国土防空作为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的防空能力在大气层以内具有很大优势。大气层以内的防御体系分高、中、低3层。担负防御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空军航空兵、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陆军防空部队。 组成防御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导弹,各种类型作战飞机,单兵对空导弹,各型高射机枪等。据悉,负责保护三峡大坝的防空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基本工作是以三峡大坝为圆心,从里到外按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空军航空兵循序进行疏散配置。其任务 分配是:高中空由空军航空兵主要 负责,中低空由空军、陆军的防空部队负责。 三峡大坝地处中国内陆,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中国多层次密不透风的立体防御体系,偷袭三峡大坝都属于白日做梦,以美国的超强军事实力,除非他们想玉石俱焚否则就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总的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利大于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