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47102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初步读懂课文。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 、能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的一生往往并不完美,总是聚少离多。相聚的时候人们满怀喜悦,分别的时候又总是那么忧伤。古今中外,有许多的诗人都在诗中抒发过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感情。、回忆所背诵的关于送别的诗词。引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指导读诗 1、投影古诗。学生自读、互读。 2、老师指导读诗(注意节奏、音调、感情)并范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

2、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学生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 抓住文包诗的特点,引出诗,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进而转入新课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试着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四、初悟课文 1、引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你能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3)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景色描写出来吗看图说话,情景交融,学生能很好地发挥自由想象能力。 ()站在江边的诗人是哪位你能说说他心中想什么吗 、导入。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孟浩然也是带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去的。如果我们能绘声绘色地朗读,让远去的孟浩然能感受到李白此时此刻的心情,那该多好啊!

3、要想做到这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悟出诗情来。 3、提问。文章哪些地方能具体表现出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呢将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深入体会。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老师指导学生体会。 (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师生理解。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悟课文的意境。 2、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在品读中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指导朗读这句话。

5、(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潜心会文,熟读精思,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学习,认真思考,就能取得效果,反之就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设计了一问一思的方法,有效地杜绝了思维跑马的现象。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

6、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t;伤感。) 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l;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rqo;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指导朗读(那我们

7、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 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指名表演。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布置学生表演,在自由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表演,自由发挥,自由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这不单是语言的训练,更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

8、向天边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语意味深长,能引起人的无限想象,引导学生去玩味,去品味,感受李白的内心世界。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齐读第四节。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一;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并齐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脍炙人口 二、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 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