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46915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教育汇.eduhui.cn.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汇-专业教育培训网站,上万家培训机构,海量培训课程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提纲挈领巩固:夯实基础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1)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2)生物进化的方向(3)物种的形成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 基因频率的概念是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如课本例题)。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用教材例子讲解如下: AA基因型频

2、率为30/1000.30;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0;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0。 A基因的频率为:0.30+1/20.600.60; a基因的频率为:0.10+120.600.40。 所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链接聚焦 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原始种群经过长时间地理隔离并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异(如突变、重组等),形成变异类型;经过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产生定向改变;经过生殖隔离,变异积累逐渐加大,形成新物种。考点二种群和物种(1)概念不同: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一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3、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2)范围不同:一般来讲,种群指较小范围内的同一种生物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组成的。(3)判断标准不同: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一种,它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的物种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凡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杂交,即使杂交也往往不育。考点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基本观点是种群产生进化的基本单位;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的形成包括

4、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机会,当出现新的恶劣环境时,不同的变异类型可适应不同的环境,因而种群不至于灭绝。(2)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导致某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如果没有隔绝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就不能形成新的物种。难点现代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适应性。不同点: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

5、而现代进化克服了这个缺点。第二,达尔文的进化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现代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第三,在达尔文演说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进化论中,则将自然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疑点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产生的后代,具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即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生物的变异可分两类: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得有限生活条件的能力强,因而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大部分的个体具有不利变异,它们取得有限生活条件的能力

6、差,因而在生存斗争中,被环境淘汰(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具有的变异类型决定着它们在生存斗争中的命运。 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物,有利变异的表现形式不同。如在辽阔的草原,快速奔跑或挖洞穴居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有利变异;而在森林中,树栖攀缘、伏击捕食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有利变异。同一种生物,其有利变异的表现形式不是绝对不变的,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如雷鸟的白色羽毛,在雪地环境中,是雷鸟的有利变异(保护色);但当降雪延迟时,雷鸟受其物种遗传性的控制,到了相应时节,仍要换上白色羽毛,这时,白色的羽毛是雷鸟的不利变异,因为,雷鸟具有这一特征,易被敌害发现。诱思:实例点拨【例1】 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

7、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4.5 B.5.9 C.6 D.9解析:色盲基因个数301022272,基因总数=4002400=1 200,则色盲基因频率为721 200100=6。答案:C讲评:老师要教导学生注意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有所不同,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举一反三。【例2】(2006北京海淀一模)不能卷舌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假若在一个很大的群体中有36%的人不能卷舌,那么,在这个人群的基因库中,这种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A.36% B.60% C.72%

8、D.暂时无法确定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p2+2pq+q2=1,其中AA的频率等于p2,aa的频率等于q2,则aa=36%,可得q=60%。答案:B讲评:讲解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遗传平衡定律,并能利用该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例3】(2006北京调研)下列过程中,能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 )A.DNADNA B.DNARNA C.信使RNA蛋白质 D.RNADNA解析: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尽管对某一基因来说其突变率是很低的,但一个种群由许多个体组成

9、,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因此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所以说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答案:A讲评:明确变异的来源和实质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可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以加深巩固与理解。【例4】(2005广东高考, 2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的着眼点是种群,而不是个体。生

10、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非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答案:B讲评:要求学生必须记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精选部分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例5】 (经典回放)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生物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

11、择。答案:C讲评:在记住达尔文自然学说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环节在进化中的地位。【例6】(2006江苏苏州调研)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可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对于自然界物种的形成来说,一般是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但并非所有物种的形成都是先产生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的,而且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例如处于不同大洲上的人类。答案:B讲评:

12、可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特别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二者之间的联系。【例7】 2005江苏高考,39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解析:(1)细菌只要发生变异就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出现像真核生物那样的

13、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2)天然存在的抗药性基因在细菌群中占的比例很小,因此使用抗生素会杀死大量细菌,剩下的少量细菌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3)使用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出现了抗药性较强的菌株,且逐渐增强,其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4)杂合子可以保存隐性基因,因此得到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需要很多代。考查细菌抗药性形成的原因。答案:(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讲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被淘汰的个体是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下来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微小变异逐渐积累的过程。教育汇-专业教育培训网站,上万家培训机构,海量培训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