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46651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措施5.3.1一般规定5.3.1.1发电厂应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及班组,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5.3.1.2所有接触危险化学品及事故处理人员都应熟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即该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生产现场需配备必要的安全淋浴及消防设施。5.3.1.3禁止用口尝和鼻嗅的方法来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可以用手在容器上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去嗅发散出来的气味。禁止使用没有标签的药品,禁止用口含玻璃管吸取酸碱性、毒性及有挥发性或刺激性的液体。禁止把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

2、他容易相互起反应的化学药品储放在相邻的地方。5.3.1.4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所有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容器都应涂刷相应颜色的标识,注明物品名称、容量等。剧毒药品必须具有明显的“剧毒危险”标志,无标签药品严禁使用。凡使用和保管剧毒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其性能及使用方法,凡有毒性的药品和浓度高的强腐蚀药品如浓硝酸、浓硫酸、氢氟酸等禁止放在化验室的架子上,应储放在隔离的房间和柜内,或远离生产区域的地方,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剧毒药品应用两把锁,钥匙分别由两人保管。使用和报废药品应

3、有严格的管理制度。5.3.1.5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同时对储存装置定期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5.3.1.6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5.3.1.7处置废弃危险化学

4、品及容器,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集中回收分类储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危险废物储存地应保证通风、防火、防爆、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5.3.1.8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5.3.1.9有挥发性的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柜内。使用这类药品时要特别小心,必须要戴口罩、防护眼镜及橡胶手套;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柜内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并应远离火源;接触过的器皿应彻底清洗。5.3.1.10生产区域内进行放射性工作,应设置围栏并悬挂警

5、告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在放射性区域内工作的人员应遵守发电厂辐射防护管理规定,配戴合适的辐射防护用品,并遵从合理可行尽量低的辐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最优化原则。5.3.1.11化学试验室内不应存放剧毒和易燃品,使用时应随领随用,并做好记录。试验室除按专业要求具备操作毒性气体和毒性试剂的一般安全要求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底部通风设施(对通风量的要求是15min内使室内换气一次)。挥发性酸和氨等的配制,酸度、可水解氟化物、矿物油测定的吸收等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色谱分析的有毒试样尾气和易燃的氢气应从色谱仪排气口直接引出试验室;生物毒性试验的尾气应经碱液吸收后再排出室外。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

6、,瓶塞打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随意敲打。倾倒量大的易燃液体时要有防静电措施。5.3.1.13危险化学品设备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规定,做好防泄漏、防中毒、防火措施,氢气系统、燃油、天然气系统等易燃易爆品设备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动火要办理动火票,工作中要有监护人。5.3.1.14禁止在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上或油漆未干的结构或其它物体上进行焊接。5.3.1.15禁止在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内进行焊接。在易燃易爆材料附近进行焊接时,其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m,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安全可靠措施(用围屏或石棉布遮盖)。5.3.1.16对于存有残余油脂或可燃液体的容器,必须打开盖子,清理干净;

7、对存有残余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管道,应先用水蒸汽吹洗,或用热碱水冲洗干净,并将其盖口打开,方才准许焊接。5.3.1.17危险化学品工作地点应装有自来水,并备有毛巾和肥皂。5.3.2氢气5.3.2.1进入制氢站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运行值班负责人的许可,做好安全措施,进入和离开制氢站须在登记簿上注明时间,禁止随身携带火种、非防爆型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等物品进入制氢站。5.3.2.2进入制氢站的工作人员严禁穿带铁钉子的鞋,释放静电并穿戴好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护目镜等防护用品。5.3.2.3制氢站严禁明火,禁止在制氢站中或储氢罐旁进行明火作业或做能产生火花的工作,操作时使用防爆工具。5.3.2

8、.4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漏氢时,可用仪器或肥皂水进行检查,禁止用火检查,制氢站应设置二氧化碳、砂子、石棉布等消防器材。5.3.2.5制氢站在运行过程中,严禁将氧气、氢气由压力设备及管道内急剧放出。当氢气急剧放出时,由于静电原因可能引起自动燃烧和爆炸,当氧气急剧放出时,管道的氧化层可能引起火花,这些都可能引起管道设备的燃烧和爆炸。动植物、矿物油脂和油类不应落入有可能与氧气接触的设备上,在操作和维修装置时,手和衣物也不应沾有油脂。5.3.2.6发电机氢系统进行排污前,必须预先仔细检查排污口附近、上下及周围情况,不得有动火作业进行,排污时排污口周围须设临时安全区并作明显标识。氢系统管路上的滤网、电磁阀应

9、定期检查、吹扫,保证滤网不堵塞、阀门不卡涩。5.3.2.7机组检修需进行氢系统气体置换时,工作人员应了解氢系统的管路及设备,掌握和熟悉氢系统气体置换规程,氢系统的气体置换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置换所用的二氧化碳钢瓶装运至现场必须进行验收,并作好明显标识,以防其它气体混入,置换下来的空瓶亦须作好明显标识,新瓶和空瓶必须分开放置。氢系统进行气体置换时,所有管道、设备、干燥器等必须同时进行置换,并注意检查排污管道,放尽积水,特别要注意检查系统有无置换死角。5.3.2.8氢系统检修时须使用专用防爆工具,在发电机内充有氢气时进行检修工作,应使用铜制的工具,以防发生火花,必须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

10、上黄油。氢系统设备检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且验收合格,防止氢气过量泄漏。5.3.3氯气5.3.3.1氯气室屋顶,应设有足够的淋水设施和排气风扇,淋水控制阀门应装在室外。氯瓶应涂有暗绿色“液氯”字样的明显标志。5.3.3.2氯气系统运行时,氯瓶间及加氯间的门必须向外开,加氯现场必须配置防毒面具。加氯工作应由两人进行,操作人员应根据加氯操作要求,启动加氯气系统进行加氯,不得随意乱动,加氯时必须密切注意加氯机加氯量、蒸发器运行温度、液氯管压力。5.3.3.3液氯钢瓶运放时不许剧烈碰撞,夏天阳光下不能久晒,接触钢瓶的支墩表面应垫以橡皮。液氯钢瓶内的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一定的剩余压力,一般控制其剩余压

11、力为0.1MPa或残留液氯量20千克,严禁抽吸成真空,以防倒吸入潮湿空气或其它杂质。5.3.3.4加氯系统开始检修前,必须确认检修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确已执行,严格按要求穿戴整齐各种劳动保护用品,检查氯气室顶的淋水设施和排气风扇,确保正常。拆卸加氯机时,应尽可能站在上风位置,如感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流动地方休息。5.3.3.5检查储氯设备有无泄漏应采用10氨水,如有泄漏应及时处理。5.3.3.6工作人员应熟知氯气伤害的急救方法,当发生故障有大量氯气漏出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关闭门窗,启动抽风系统(如安装有漏氯吸收装置,应定期检查装置是否自动启动运行),开启室内淋水阀门,

12、将泄漏的氯瓶放入碱水池中,最后,用排气风扇抽去余氯。5.3.4液氨和联胺5.3.4.1电厂用液氨是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运输采用钢瓶或槽车灌装,允许重量充装系数为0.52kg/L,储存一般用钢瓶或储罐,氨瓶或储罐应涂有明显标志,液氨气瓶淡黄,黑色液氨字样,禁止放在烈日下爆晒和用明火烤。5.3.4.2装运液氨的钢瓶和槽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订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热,严禁烟火。钢瓶必须有安全帽,瓶外用橡皮圈或草绳包扎,防止激烈撞击和震动。液氨钢瓶应存放于库房或有棚的平台上,周围应设置围堰,以防泄漏。露天堆放时,应以帐篷遮盖,防止日光直射。5.3.4.3液

13、氨系统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防氨专用口罩、手套,溶氨时要戴氨防毒面具,要缓慢开启氨瓶出口门,同时开启吸气器。实验室人员使用少量氨水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并带好防护眼镜等PPE。5.3.4.4液氨系统泄漏维修时,维修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戴防护眼镜、防氨专用口罩、手套、水鞋等,并站在上风向位置,做好隔离,用水冲淋漏点。5.3.4.5联胺为腐蚀性物质、易燃液体、毒性物质。电厂用联胺浓度有40和80两种。配制联胺溶液时,工作人员应穿戴专用防护用品,并启动加药间换气扇。联胺的浓溶液应密封保存,靠近联胺浓溶液的地方不允许有明火。对联胺进行化验时,不允许用嘴含移液管吸取含有联胺的溶液。5.3.5酸碱

14、5.3.5.1水处理酸碱系统运行时,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系统及设备,在系统良好及各阀门灵活好用、系统无渗漏点的状态下,方可进行树脂的再生操作。作业人员应熟悉酸碱的性质并掌握酸碱烧伤急救措施,应穿戴耐酸手套、防护眼镜及胶靴。操作时需二人以上进行工作,密切监视酸碱计量箱液位,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许离开或同时进行其他操作。5.3.5.2酸碱系统检修前应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确已执行,严格按要求穿戴整齐各种劳动保护用品。不得在衬胶管道、酸管道及防腐容器上进行电火焊作业,如必须进行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排尽气体及铲掉衬胶层后进行,焊、割时不断地用水冷却等。对存有残余盐酸的罐体,应先冲洗干净,并将盖口

15、打开,方准许焊接。进入酸气较大的场所进行紧急抢修时,应使用正压式防毒面具。5.3.5.3在锅炉等设备使用盐酸(HCl)、氢氟酸(HF)进行化学清洗时,现场必须保证照明充足、道路通畅,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分开,并将电源控制板设置在远离清洗系统、且便于操作的位置。清洗前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劳保用品,操作过程中必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5.3.5.4酸洗系统的法兰、焊接头等容易泄漏部位,应用塑料薄膜包扎好,以防酸液泄漏飞溅伤人。所有重要部位如酸泵、阀门、加药点都要设置专人值班。5.3.5.5酸碱罐周围应设围栏及明显的标志。酸洗作业现场挂酸、碱危险标志,禁止烟火,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备有被酸、碱烧伤的急救药

16、品。配制酸、碱的人员应穿戴耐酸碱工作服,戴耐酸碱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酸洗过程中排出的废液应作中和处理,防止对环境及人身产生危害。5.3.5.6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务所急救。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然后用2稀碱液中和,最后再用水清洗。5.3.6抗燃油5.3.6.1抗燃油属有毒或低毒物质,有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勿使油品进入眼中和口中。若油品进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再滴入眼药或尽快请医生处理,若油品进入口中,应及时吐出,用水漱口并请医生检查。接触抗燃油时,应带耐油橡皮手套。皮肤切勿直接接触抗燃油,若皮肤不慎接触油品,要用石油溶剂洗净,再用肥皂清洗。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