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6602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感知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联网感知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联网感知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感知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 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 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 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具体的核心,是感知层中的技术,从现在阶段来看,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就在感知层。国际电 信联盟(ITU )将射频技术(RFID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 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

2、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的商用促进 了物联网的发展。它通过射频信号等一些先进手段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有利于人 们在不同状态下对各类物体进行识别与管理。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的标识物体信息的电 子数据,是未来几年代替条形码走进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 轻易嵌入或附着,并对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读取距离更远,存取数据时间更短;标签的 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RFID目前有很多频段,集中在13.56MHz频段和900MHz 频段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应用最为常见。短距离应用方面通常采用13.56M

3、HzHF频段;而 900MHz频段多用于远距离识别,如车辆管理、产品防伪等领域。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通信 协议互传信息,即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 读器。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但其技术 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芯片成本,其他的如FRID反碰撞防冲突、RFID天线研 究、工作频率的选择及安全隐私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技术主要研究关于 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

4、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 传感技术的核心即传感器,它是负责实现物联网中物、物与人信息交互的必要组成部分。目前无 线传感器网络的大部分应用集中在简单、低复杂度的信息获取上,只能获取和处理物理世界的标 量信息,然而这些标量信息无法刻画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物理世界 的沟通。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既能获取标量信息,又能获取视频、音频和图像等矢量信息的无线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利用压缩、识别、融合和重 建等多种方法来处理信息,以满足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多样化应用的需求。智能嵌入技术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 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夕卜 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 监视或管理等功能。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处于单独应用的阶段,以控制器(MCU )为核心,与一些监测、 伺服、指示设备配合实现一定的功能。In ter net现已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信息设施之一,是信 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如果嵌入式系统能够连接到In ter net上面,则可以方便、低廉地将信息传送到几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t也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