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46532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资企业利比亚维权困难伴随着利比亚战火的蔓延,在这个北非国家有生意的所有中资企业都将损失巨大,这一点几无悬念,然而,局势平定之后中资企业该如何维权利比亚的时局仍然模糊不清,伴随着战乱的升级,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工程已全部搁浅。但是局势总有稳定之时,中资企业在战乱中发生的大量直接经济损失及人员撤离发生的种种费用,以及后续工程项目的开展,都是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中资企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近日,法人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谋划中资企业维权大计。各种损失需要全面评估来自国资委的消息表明,早在3月1日,商务部和国资委就共同启动央企在利比亚海外资产损失评估工作。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在利比亚战乱发生

2、之初,立即发布了会员企业防灾减损指导,而且也一直在做损失统计方面的工作。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我国有75家企业在利比亚投资,涉及50多个项目的工程承包,总金额188亿美元。记者了解到,在这75家企业中,其中13家是央企。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等央企,赫然在列。其中涉及四家A股上市公司。空袭之前,有27个企业工地、营地遭到袭击抢劫,部分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被抢、砸和烧毁的车辆、施工机具、材料、办公设备及现金,据统计达

3、15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承包工程垫付款、工程停工、大批人员撤离过程中还发生了大量费用。虽然这些损失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据法人记者了解,许多企业也一直在做损失方面的统计工作。在四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一家公司没有损失。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孟庆禹告诉法人记者,他们目前项目经营层面没有产生亏损,也没有垫付款,只是在人员撤离方面发生一些费用。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亚太地区国际事务顾问刘阳明律师在接受法人专访时说,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中资企业现在面对的问题,属于不可抗力。对于不可抗力情形,如果没有在事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一部分损失可能很难得到保障,需要投资人自己承担。原有合同应坚持继续履行据刘阳

4、明分析,一般来说,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承包工程,如同国内吸引外资一样,也会采取三种形式:独资、合资以及合作。但是,据相关材料显示,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工程项目多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在利比亚也不例外,独资的项目比较少。若发生纠纷一般地解决途径也有三种:协调、调解和尊从国际约定。“公开资料显示,很多工程项目都是有协议存在的,有不少还是政府的项目,继续履行合同,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刘阳明说。中国铁建在3月2日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3个项目的总承包合同均由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利比亚政府下属的利比亚铁路机构签订。这些工程项目全部暂时停工;中国建筑3月1日发布公告

5、表示,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施建的工程均为利比亚政府国民住宅项目;葛洲坝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利比亚只有一个7300套房工程施工项目。上市公司中国中冶(4.29,0.01,0.23%),其下属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在利比亚共有2个工程承包项目,分别为5000套单元住宅及配套服务设施工程总承包项目和水泥厂生产线一期土建工程项目,其中住宅项目为利比亚政府项目;水泥厂项目为工程施工分包项目,总承包方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李居迁告诉法人记者,根据国际法,利比亚局势稳定后,如果没有修改原有法律,这些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仍可以继续履

6、行。如果合同受阻,无法继续履行,另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他说:“从现在的情况看,利比亚这场动乱,虽然现在升级了,但和国内现有的法律没有太大关系,何况中资企业很多项目是住宅、基础工程,无论谁上台,这些项目都需要完工的,住宅也总归是由当地人居住的。”李居迁说,继续履行合同,是中资企业必须采取的主要途径。保障权益双边协定应在前在加拿大、中国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资深律师辜勤华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中资企业在海外从事工程过程中,中国政府大多会与当地政府签订投资保障协定,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的。这个协定如果存在,是中资企业在海外发生纠纷最重要的法律武器。在有些特别的地区,先签订投资

7、保障协定,然后再有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或者对方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除此之外,两国也可能专门签订民商事司法协定”。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黄风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和突尼斯、埃及都签有这种双边协定。前一段时期,这两个国家政局动荡,这些双边协定就起了很大作用。只要新政权没有废除这些条约,它们就存在法律效力。双边协定中一般有专门规定,外国法人组织与国内法人组织受同等的司法保护。利比亚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8年。李居迁在查阅了中国与利比亚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所签订的所有协定后说,中国政府至今未与利比亚签订投资保障协定或者民商事司法协定。李居迁说,解决国家与其它国家公民间投资争

8、端解决公约是一项1965年产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公约,这本也可以是一项解决争端的方式。中方是缔约国,但利比亚不是。所以,这项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规定就无法适用。“中资企业,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尽早作打算。他们可以和合作伙伴积极沟通,必要时,可以与当地民间与友好关系组织联系,通过政治、外交等各种方式,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保障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黄风说。辜勤华说,从现在情况看,中资企业在海外的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住宅项目建设、油气田开发。这些国家大多数政局不稳定,同时也是资源丰富或者比较落后的地方。要保障中资企业的利益,政府应该走在前面,先与这些国家签订一些投资保障之类的司法协定,这样即使日后这些

9、国家发生动乱或内战,中资企业的利益也还是有保障的。亡羊补牢积极投保特种险记者在采访四家上市公司时,只有两家明确表示他们投了保。葛洲坝有关负责人称他们为利比亚工程投保“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告诉记者说,他们投保了海外工程一切险。他们的投保单位是由中外多个保险公司组成,属于商业保险范畴。据记者了解,在75家企业中,承保最多的保险公司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它虽主要是解决信用结算保险方面的保险公司,但也做一些追缴欠款方面的业务。在利比亚项目中,只有6家央企1家民企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了保。其余大批公司未投保。“仅有的几家公司所投的保险,一般也是属于商业保险。比如工程

10、设备、结算等方面的保险,而不是特别险。”李居迁说:“特别保险主要是针对动乱、内战、罢工等政治环境不稳定国家,投保人所投的保险。这和普通的商业保险完全不同。特别险有完全不同于商业保险的费率计算、合同条款和理赔程序等,属于更为专业的一种保险。需要投保人了解专业知识,向具备这种承保能力的保险公司投保。”有专家分析说,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非洲、中东地区政治动乱频繁,而这些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正在吸引大批中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利比亚在战乱之前,曾明确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以改善他们在被封锁期间落后的设施。达信(Marsh)作为全球领先的保险经纪公司和风险管理专家,其大中华区董事

11、长及首席执行官韦朴告诉法人记者说,在政局动荡国家开展运营的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一些特别的风险,如没收、征用、国家化、恐怖活动、核、化学、生物或放射性材料、战乱等等,这和普通的商业保险完全不同。据了解,目前除达信外,伦敦劳合社旗下的辛迪加、美亚保险等在这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承保能力。在中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则是最大的提供商。但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承担起大量的特别保险业务,还需要做相当多的工作,才可能为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提供除商业保险之外的特种风险。另一方面,利比亚事件也反映了中资企业在投保特种险方面的不足。中资企业要想在海外保障自己的权益,面对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事件,必须积极投保,不仅投保商业保险,还要投保特别险。有保险公司做后盾,才会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转由保险公司承担,把自己承担的损失降到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