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与大写意花写画对后世的影响.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6428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渭与大写意花写画对后世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徐渭与大写意花写画对后世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徐渭与大写意花写画对后世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渭与大写意花写画对后世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渭与大写意花写画对后世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

2、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陈鹤的墨迹已难

3、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姜二酉无声诗史,另见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七陈山人墓表)徐文长关于他的记载则更多,如他在书陈山人九皋三卉后说:“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徐文长全体二十一)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着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

4、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谢时臣是吴中着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一)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

5、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书沈征君画)“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又称:“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王雅宜次之。”徐文长虽然失遇而返,但吴中的绘画和书法成就对徐文长的影响却是很大的。他对古人的画亦很有研究,如他认为夏珪的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评倪云林的画是“一幅淡烟光,云林笔有霜”等等。从上面所论,我们可以窥见徐文长独特的艺术趣味,他欣赏陈海樵的如云如雨如露的泼墨写意画法,沈仕、谢时臣的“生动”,沈周的“草草者”,陈道复的“草书飞动似之”,唐伯虎的“小涂大

6、抹俱高古”,夏珪的“苍洁旷迥”,“舍形而悦影”,倪云林的“笔有箱”等风格。徐文长的画,就是吸收了前辈诸家的特点和优点,逐步形成自己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的。徐文长作画气概不同凡响,如他题刘雪湖梅花大幅诗中说到:“我与刘君初相见,较量长短捋髭须。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捉笔呼煤将发干,闭门自不令人看。须臾歇笔乃开门,一扫槎枒三丈绢。”这种作画的风格,显然是受陈鹤的影响,并且胆量和气魄更为雄豪。从今天留存的墨迹葡萄图、墨牡丹和杂花图长卷等作品看来,确实使人感到有“指尖浩气响成雷”,“一扫槎枒三丈绢”的气魄。这种气概不仅在当时无人可与伦比,就是后来数百年间,也罕有人可与比者。他这种作画风格与他的书

7、法风格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擅长行草书,小从着名书法家杨珂学,杨珂字秘图,余姚人,据万历余姚县志说:“杨珂幼摹晋人帖逼真,后稍别成一家。多作狂书,或从左、或从下、或从偏旁之半而随益之。笔法自中锋者最难,帷秘图为然。”徐文长从杨珂处学得狂书,又兼学米芾而自成一家法。袁宏道就是在看了他的书法单幅之后说徐文长“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徐文长自称“吾书第一、诗第二、文三、画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多么自信。他的书法风格确实是奇特的,观其笔意有如“天马行空”,其笔势如“渴骥奔泉”,章法、结体奔放多变,笔画飞动。纵恣中见沉雄,苍颈中见姿媚。他的书法主在以情韵、气

8、势见胜。他以行草书入画,形成了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大写意画法和风格,似有一种“推到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令人惊心动魄,一新耳目。徐文长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的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他的独特的胸襟和思想情操。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本色”,强调要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反映社会的真实矛盾,以力挽明代文坛的颓丧之风。他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不失其真。他敢于发人所不敢发,

9、为人所不敢为,具有狂傲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重视绘画的思想性,是形成他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据孔尚任跋徐文长自制竹秘阁说:“上刻双钩竹石,款僧悔。盖文长读书玛瑙寺中自称僧悔时所用也。双钩竹石,皆文长手画,笔法圆活,竹根盘结出土外。曾见文长绢幅双钩竹筱,其下盘根亦如是也。竹竿亭亭,节棱甚大,或取盘根错节之义。予购之燕市,背刻小纪。从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徐文长年轻时作画不仅很注意写生和基本功,而且就很注意绘画创作的思想性。他画的竹子是“竹根盘结出土外,”“竹竿亭亭,节棱甚大”。孔尚任说他“或取盘根错节之义”。他画牡丹、葡萄等也往往如此,他有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

10、,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生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可见,他的泼墨牡丹不光是形式风格上的一种创造,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艺术创新。他以画掏耳图来揭露“事事人间不耐听”的日趋堕落腐败的明王朝,反映了他“做哑装聋苦未能”的品格,他要把耳朵掏得更清爽些,“关心都犯痒和疼”,所以,“不耐听”则更要听,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他又有题芭蕉石榴诗云蕉叶屠埋短后衣,墨榴铁锈虎斑皮。老夫貌此谁堪比?朱亥椎临袖口时。他以画芭蕉,来反映社会阶级矛盾之尖锐。短后衣是当时贫苦的劳动者的衣服,他以蕉叶比作人民的衣服,石榴比作铁椎,说人们会象战国时朱亥用铁椎击晋鄙那

11、样来击杀那些可恶的权贵们。因此,徐文长的画与他的诗文、戏曲一样,艺术创作与现实密切结合,总有一股磊磊落落的不平之气跃然于纸上。另外,徐文长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的精神分不开的。他有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滤墨”诗云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笔涂花卉。藤长剌阔背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楷,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裁。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拔开。他认为“世间无事无三昧”,这个“三昧”就是“能如造化绝安排”,布置上要巧于剪裁,笔墨上要能“淋漓雨拨开”,得之自然,对传统,对物象不能如“葫芦依样,创作要以“不求形似求生韵”为原

12、则,才能达到“根拔皆吾五指裁”的艺术效果。另在写竹赠李长公诗中说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譬如影里看丛稍,那得分明成个字?这些诗集中地反映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观点,这一思想是对前代优秀文人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理论基础。所以,徐文长绘画总的特点,是情胜于境,意胜于形,不拘泥于枝节,讲究整体的气势,讲究意境,随性而发,随情而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笔墨大胆泼辣,气骨俱盛,运笔纵恣,似草书飞动,但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有畅快。用墨善泼墨、破墨,淋漓酣畅,墨分五彩,神韵焕发。款书多行草书,书法一气呵成,使画面气势倍增。明代绘画名家,流派辈出,有浙派、吴派,成就卓着,但作为大写意花鸟画,在明代是一个新兴的画风,林良、沈周、陈鹤、陈道复等都是当时写意画的高手,而徐文长则在他们成就的基础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发展,成了晚明画坛一位大写意画的大师,他的绘画风格与成就,对此后四百余年的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画风,经过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中的李鱓、郑板桥、李方膺、罗聘,海派的赵之谦、虚谷、吴昌硕,以及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磅礴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画坛和近现代画坛的强大的文人花鸟画大写意派,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