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4618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XX县区黄官镇水井村开展藤编业富民富村情况调查 水井村地处XX县区以南17公里的浅山丘陵地带,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450户,总人口1450人,有耕地面积585亩,人均耕地0.4亩。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立足山区优势,把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藤编业做为全村经济开展的主导产业来抓,现已形成了一个由龙头支撑、大户带动、农户参与、产供销一体的藤编工艺品生产基地。2023年全村藤编工艺品销售收入2022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极大地促进了村民就业和增收,为构建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决的产业根底。 “一花引来“百花开 水井村的藤编业起源于70年代初期。最初由该村村民

2、李汉福从四川引进藤编技术,带着5户村民编织藤椅。随着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村两委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开展的新特点,决定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把藤编做为全村经济开展的主导产业,发动和组织老百姓人人学技艺、户户搞藤编,建设藤编工艺品专业村。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藤编工艺品这个家庭“小副业开展成为全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村民的“摇钱树。现在全村从事藤编工艺品生产的专业户380户、从业人数750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总劳动力的84和85,其中专业1 大户16户、专业公司3个,被县政府授予“藤编专业村称号,被省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促进局授予民俗工艺品“十大旗帜村称号,成

3、为全市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促协作抓销售搭建创业致富平台 为了促进该村藤编业快速开展,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有效增加村民收入。村两委对农户逐户分析,针对各自情况,落实村委会成员工作责任,实行包户责任制。同时要求党员带头创业、率先致富,开展“一帮一“一带三活动。全村32名干部、党员和大户共落实帮扶对象75户,协调资金2023余万元,帮助购进原料500吨,累计帮助销售产品2022万元套(件),使全村村民都学起来、干起来、富起来。为了提升藤编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村委会成立了“藤编协会,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效劳体系。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协作,建立了销售网络,在村内组

4、织了15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还在汉中及西北地区开辟了3个专业市场,把小山村的藤编工艺品推向市场,走出国门。藤编工艺品现销售西北12个城市和日本、美国、荷兰、英国及东南亚各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22多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580万元。 抓技术促创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增强藤编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黄官镇政府组织技术培训50场(次),接受培训2022多人(次)。还组织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外地的能工巧匠到水井村传授技术,进行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现在,全村已由过去的手工生产转为半机械化生产,产品由原2 来单一的藤椅开展到精编藤桌、凳、茶几、屏风、沙发、躺椅等13个系列,花色也开展到菊花、胡椒眼、

5、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仙女散花等20230多种工艺品。“龙凤藤编厂聘请浙江师傅开发的精品,有的一套价值上万元,成为高档市场和外销的主打产品。通过有效组织、培训技术、开拓市场等措施,水井村的藤编业实现了“三个转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以大户牵头,典型引路,形成公司带农户的开展模式;二是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不断适应新时代开展和市场需要,大力开发新品种、新款式;三是由分散销售向联合销售转变。组建专业销售队伍,不断开发新市场。通过“三个转变,大大降低了产品本钱,实现了产品增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水井村藤编业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该村四组的余德忠是当地脱贫致

6、富的典型。去年实现产值16万元,其中藤编工艺品860套(件),产值12万元,纯收入到达5.8万元。藤编大户郑富学,仅去年就编藤椅800套(件),产值2023万元,纯收入3万元,他还帮助郑富礼去年生产藤椅150套(件),实现产值5.5万元,纯收入到达2万元。 建设新农村,旧貌换新颜 藤编业的快速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产业支撑点,也使水井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按照新农村规划的要求,分别对村内主干道及人行道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对村内住户的房屋实施了饰面改造。截止目前,已累3 计投资64.2万元,打通新村内长730米的街面水泥路,完成人行道硬化4125平方米

7、,粉饰刷新房屋73户280余间,砌筑挡墙护坡230米。建成公共休闲绿地两处,约350平方米,安装路灯21盏。全村有360户新建楼房120230间,占总农户的80以上。农户住宅内供水、排水、有线电视、卫生厕所等设施齐全。一个村容整洁、村民富裕、和谐开展的新农村正在水井村形成。(市乡企局李毅) 4 第二篇:突出主导产业开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开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县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新启 “生产开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主导产业的开展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维护农村根底设施的经济保障,是构建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促进农

8、村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根底,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区紧扣“生产开展主题,突出主导产业重点,立足区位优势,围绕效劳城市,着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不断做大做强果蔬、畜牧、水产、花卉苗木、休闲农业等支柱产业,筑牢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223年,全区农民人平纯收入到达5646元,同比增长14%,增速全市第一。长木村被省政府正式授牌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三个“注重,确保三个“实现。 一、注重培优育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区通过大力调整农业布局,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使传统农业开展成为现代农业。

9、一是科学规划,实施布局调整。全区紧紧围绕效劳城市,按照“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要求, 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路子,为城市提供“七鲜(鲜菜、鲜鱼、鲜肉、鲜奶、鲜果、鲜花、鲜禽),形成了白马、洋溪桥、百合、寒梅、肥田、砂塘村的蔬菜;东郊渔场、高桥、江口村(甲鱼基地)的水产养殖;胜利村、郊东养殖场的生猪;火车站乡、高崇山镇的家禽;短陂桥、大兴、长木、浏阳村的葡萄;莲荷、芹菜村的花卉苗木;大兴、马石、胜利村的奶牛;光辉、云水村的肉鸽;大兴、栗山村的草莓;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精品水果;莲荷、东郊渔场、长木、江口、立新、高桥、大水等村集休闲、旅游、观光、垂钓、采摘于一体的休闲

10、农业等产业。“一村一品已成格局,优势凸显。全区形成了202300头奶牛、3000亩花卉苗木、2023000亩时鲜蔬菜、2023000亩鱼塘、20220亩水果、2023万羽肉鸽、30万头生猪、300万羽家禽产业规模。 二是多元投入,增强开展动力。全区以产业基地、农业园区为重点,整合涉农资金,对农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积极争取上级工程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对产业的投入,增强产业开展源动力。202223年,全区成功实施了郊东养殖场2万头生猪基地扩建、光辉村年产2023万羽的肉鸽基地、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砂塘村202300亩蔬菜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火车站乡莲荷村引进了

11、建民集团精品花卉苗木基地、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工程,共投资2022万元,开展花卉苗木基地202300亩,并依托周围连片2023000亩森林,大力开发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水果采摘、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高崇山镇“引 凤归巢,引进大汉控股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总面积达2023000余亩,集旅游休闲养老、科普教育、农产品开发和加工、生态能源建设于一体的“大汉太美新农庄,建成后预计日接待游客2023000人次,能接待常年度假休闲人数为8000人次,能同时为202300名学生提供试种基地和参观学习基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可达15万吨,年销售总额达2亿元,可开展签约农户2万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

12、就业500余人。 三是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产业要开展,产品是核心,品质是生命。针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区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区有2023个基地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证,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类认证。中富油脂公司成功申请“有机茶油证书,成为我市农产品第一个有机食品品牌;高崇5000亩葡萄、云水3000亩慈姑基地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二、注重市场对接,实现初级产品向适销产品的跃升一是开展农产品加工,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做

13、大基地、拓展市场。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到32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打造出了“中富油脂、“易龙冷鲜肉、“立得皮革、“华湘米业、“西部牛仔、“金工板业、“合力化纤、“飞力格科技、“智迩康 乳业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豫湘集团的“易龙冷鲜肉入选国家商务部应急商品。 二是开拓各类市场,编织营销网络。大力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加快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使农民群众由提篮小卖跑市场变为组织起来闯市场,努力构建农户、基地、市场联结紧密的流通链条。投资2022万元的中南家禽批发市场已竣工开业,投入使用。目前,全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2023余个,形成了跃进饲料原料一条街、

14、建设南路托运一条街、宝庆东路建材一条街。农民运销专业户达5000余人,解决近万名农民再就业问题,构建起了龙头企业直销、中介组织帮销、流通大户促销的销售体系。 三是壮大合作组织,搭建市场桥梁。全区积极引导广阔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那么,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开展,搭建起稳定的市场桥梁。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区农业开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每年都安排一批资金用于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开展。目前,全区开展专业合作组织30个,以云水、渡头、城东等乡镇为重点的养猪基地组建了养猪协会,实行仔猪引进、饲料

15、配送、防疫管理、生猪销售一条龙效劳,年出栏生猪20万头,产品远销沿海地区和出口;以石桥、城东乡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已实行公司化运作,前景广阔。 三、注重创新机制,实现“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的扩张 全区通过不断创新机制,培养产业能人,强化科技推广,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努力做到村村发动、村村开展,让亮点更亮、精品更精。 一是强化典型带动。我区注重培育各类典型,通过现场会、外出取经等形式组织乡村干部、种养大户参观学习,让各村都学有典范、赶有目标、干有标兵。莲荷村利用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植花卉苗木走上致富路,从原来的十几户到现在的200多户,202223年该村实现花卉苗木销售收入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202300元,该村成了XX市区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 二是强化科技推广。我区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高崇山镇通过改良葡萄品种,其出产的葡萄外形美观、味道可口,在全市名气较大,深受广阔消费者喜爱;郊东养殖场通过生猪品改、标准化生产,连续五年稳居全省供港生猪质量榜首;大兴村与浙江等地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建成了草莓基地,不仅带动了该区域特色农业的开展,而且可为周边县(市)提供优质草莓种苗。 三是培养产业能人。产业要开展,人才是关键。首先是造就一批村官。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