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6145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应用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第二小学 孙朝霞摘要: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由于大课问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我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问活动课的层面,列入我校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 ,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我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视为校本化课程。我就如何开展体育大课问活

2、动谈谈个人看法一、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制度化、规范化。集体出操的队列队形要求加强精气神训练、广播操的整齐划一、各年级活动项目的趣味性,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可以进行恰当的学科整合,通过大课间这个载体,利用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实现校风、学风、班风的根本性好转。因为大课间活动是一所学校的“名片”,通过这项活动我们不仅能看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还能看到学校的管理状况。把大课间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课间操变成一节大课间活动课,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因为领导的更换或者喜好而随意改动、取消。二、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体育教师巡导负责制。和广播操时代一样,大课间活动能顺利开展,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

3、常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在班级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说服力。因此,班主任要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大课间锻炼的兴趣。要安排班干部点名,对不参加活动,或者活动不认真、违纪的学生,要从思想上给予引导、教育和激励,学校将该项活动纳入班级考核。体育教师可以说是大课间教材的编写者,编导者,要统揽大局。从内容的选定,到采取什么形式,负责跟各级组长、班主任沟通,联系和协调。负责安排各班级的活动场所,负责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应有创新精神,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师资情况,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要有新颖和艺术感。体育教师也要随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方式和方

4、法,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 三、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代发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熏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

5、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进程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其实领导认识到位,是决定体育大课问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领导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职责,经常关心,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指导思想。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问活动时,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做到学习和锻炼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工作。 为了全面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顺利实施,做到有特色、有活力。如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广播操、课外活动、学生健康体质锻炼测试、传统项目活动等,“使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心中。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今后还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尊重中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达到中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