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名言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名言录.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名言录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意林文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言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美)邓肯自传 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
2、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美)爱德华兹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前苏联)马卡连柯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美)爱因斯坦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法)卢梭爱弥儿 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英)罗素教育目的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
3、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前苏联)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卢梭爱弥儿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 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
4、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法)卢梭爱弥儿 学校是个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美)杜威学校与社会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英)洛克教育漫话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英)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
5、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法)卢梭爱弥儿 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末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
6、正错误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陶行知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英)洛克教育漫话 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话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前苏联)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
7、育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法)卢梭爱弥儿 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的观念。(瑞士)裴斯泰洛齐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
8、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英)斯宾塞教育论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陈鹤琴家庭教育 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他的信任。(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
9、,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法)卢梭爱弥儿 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前苏联)马卡连柯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
10、(英)洛克教育漫话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法)卢梭爱弥儿 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法)卢梭爱弥儿 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英)洛克教育漫话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春秋)孔丘论语公冶长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11、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前苏联)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英)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前苏联)加里宁在“教师报”编辑部所召开的城乡优秀教师会议上的报告。 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英)洛克教育漫话 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
12、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便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人们会多么高兴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徐特立徐老和青年学生谈投考师范问题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前苏联)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教师决不可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
13、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与学生所发生的冲突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答山西铭贤学校徐正之先生书 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英)利斯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 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 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 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 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蔡元培 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英)莎士比亚 暖昧而散漫的教育,造就了一大堆不可靠的人。(德)歌德 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非思考的结果。(德)顾立德杂志论文 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