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46084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扎参考资料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到莫扎特的时代,音乐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量出现的音乐厅音乐已经占去 了巴洛克时期常见的教会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半壁江山。正如布鲁克所言:“音乐从为教堂、 市镇和宫廷服务的半封建的手艺行业转变为主要供资产阶级市场的一种自由事业的职业。”1 由此带来的音乐商品化的势头也愈加迅猛,面向商人、手工艺人和城市商人的剧场与音乐厅 音乐使得这些中产阶级也可以像贵族和神职人员那样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音乐在社会中的 地位得到了革命性的变化,音乐开始变成一种大众文化。在音乐会这一形式的发展历史上,英国人走在了欧洲大陆的前头。第一个获利的音乐会 是 1672 年在伦敦白神父区举

2、行的2,演出者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约翰班尼斯特3。毫无疑问, 在 18 世纪中,城市和相对富有的中产阶级的不断增长,使得这些人群急于通过金钱参与到 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于是音乐厅成为了权力运作的一个新的场所。当然,这些中产阶级对于 高雅文化的需要也是促使公开的音乐会开始逐步快速成长的一个原因。“音乐厅举行的晚间 音乐会,和通俗戏剧、流行小说一起,成为18 世纪空前活跃的市民文化新景观” 转引自美苏皮契奇: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周耀群译,第75 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年。 2参见法贾克阿达利: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宋素凤、翁桂堂译,第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Banni

3、ste,John (1624/16251679)。1661年查理二世曾派他去法国学习法国器乐,1662年回国后任12 名弦乐演奏者组成的乐队队长。作品有歌剧印度女王和一些组曲、舞蹈音乐等。 于润洋主编: 西方音乐通史,第174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如 1790 年代,海顿在伦敦演出了“伦敦交响曲”,大量涌入音乐厅的欣赏者使海顿最终发家致富。对于作曲家来说,他们为这些中产阶级创作了一些较易演奏的作品供其娱乐,比如大量 的器乐独奏、重奏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演出场所往往是在家庭、酒馆和集市。音乐家的经济 地位开始逐步提高5,与之相反的是保护人或赞助人这一角色的渐趋没落。在这个变化的时期,我们

4、看到的历史就是我们现在所身处时代的雏形。音乐自身的内涵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是交响曲、四 重奏和奏鸣曲。协奏曲较之略逊一筹,因为,炫技在那个时候并不流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 曲几乎都是为他自己的演出而创作的。音乐对于中产阶级群体的意义在于欣赏和家庭娱乐般 的演奏方式。而四重奏和奏鸣曲的演奏者就是听众本身。为了使这些“听众演奏者”能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作曲家在一部作品中综合了多种 音乐风格,演奏者或使欣赏者可以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对比,想象出一些戏 剧情节,如身临剧场之中。18 世纪的“听众演奏者”非常喜欢这种情绪的转换以及冲突 解决的模式,他们可以辨认出源

5、于戏剧、舞蹈、仪式以及相关音乐体裁的各种特殊风格。在巴洛克时期,一首作品的风格几乎是不变的:这些作品往往都开始于一个舞蹈主题, 并贯穿始终。古典音乐却与之不同,尽管一首作品可能开始于一种舞蹈节奏或是一些其它的 性格主题,但是很快就会引出另外的主题,并且不断地进行变化。古典音乐中风格的变换非 常迅速,体裁也非常宽泛,从严肃的教堂风格到最轻佻的舞曲无所不包。但是作曲家在体裁 (风格)转变的时候往往并不明言,而当时的演奏者也是心领神会。下面所列出的就是最为 常见的几类,每一类都列举了一部或多部古典时期的作品加以说明。古典时期常见的舞曲有6: 小步舞曲,除了作为乐章标题的作品之外,还有众多的小步舞曲“

6、隐姓埋名”于古典时 期的音乐之中,如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K.280)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萨拉班德,如贝多芬降E大调第18钢琴奏鸣曲(Op.31-3)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以及 埃格蒙特序曲的引子;波兰舞曲,如克莱门蒂F大调小奏鸣曲(Op.36-4)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莫扎特D 大调钢琴奏鸣曲(K.284的第二乐章主题)以及贝多芬三重协奏曲(Op.56)的“波拉 卡风格”(a la polac)a的终曲。吉格,如格鲁克的歌剧伊菲姬尼在陶里德第四幕的咏叹调(编码第24号)本文所列出的舞曲,其详情可以参见钱亦平、王丹丹著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或斯坦利萨迪编:新格罗夫音乐

7、和音乐家辞典II的相关词条。 这首咏叹调最早是巴赫降 B 大调帕蒂塔中“吉格”的连接句,格鲁卡将其改编成歌剧泰莱马科(Telemaco)中的一首咏叹调,后来又用于伊菲姬尼在陶里德这部歌剧之中。、莫扎 特的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K.458)的第一乐章和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K.614)的 第一乐章、海顿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的终曲乐章;加沃特,如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K.284)第三乐章变奏曲的主题;布雷,如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是布雷风格的余韵;对舞Contredanse二拍子舞曲。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一种由两对以上的舞伴面对面舞蹈的宫廷舞,源出于英国乡村,舞步和动作富于变

8、化。 Siciliano较慢的三拍子舞曲,常常会有田园曲的效果:。二者最显著的不同在于田园曲往往为大调;而西西里舞曲以小调居多。,如莫扎特c小调管乐小夜曲(K.388/384)第四乐章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K.516)的终曲乐章;西西里舞曲(田园曲)9,如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第一乐章变奏曲 的主题、歌剧伊多梅纽中的合唱“Placido邑l ma”和费加罗的婚礼第四幕苏珊 娜的咏叹调“ Deh vieni, non tarda以及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第二部分描写牛儿在 牧场中觅食的音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来自于不同国度的富有异域风情的舞曲:来自于西班牙的凡丹戈(Fandango)

9、,如D 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Fandango PortuguS”(K.492/L.1)格鲁克的歌剧唐璜第二部分的编码第19号、博凯里尼 弦乐四重奏(Op.40-1 )的终曲乐章以及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的终场;来自于意大利的塔兰泰拉(Tarantel)a如贝多芬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 (Op.53)第三乐章的插部;来自于德国的阿勒曼德(Allemande),如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K.533)的第一 乐章、C大调钢琴组曲(K.399)的“阿勒曼德”乐章以及德国舞曲(K.571),在巴黎 出版时的标题为“AllemandeS”上面仅仅列出了部分较为常见的舞曲体裁。古典时期

10、的听众和一些业余演奏者对于风格 多样性的需求使得一部作品自始至终都由一种舞曲构成这一创作方式不再流行,而且古典时 期的音乐作品也并非都是由舞曲构成,我们还能看到下面的这些音乐体裁或风格:骑士音乐。进行曲和号角音乐常见于18 世纪的仪式、战争和狩猎中。奏鸣曲、进行曲 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常常模仿这些与贵族骑士生活有关的效果。快速双拍子的进行曲非常容 易辨认,经常带有清脆的附点音符- 。号角音乐往往利用大三和弦的 分解音型,而有着多种生动节奏的狩猎信号则以下面这种模式最为著名,它模仿了两只圆号 的吹奏:而狩猎曲则是骑士音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往往是6/8拍子,迅速、热烈。如海顿e 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

11、乐章和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K.576)的第一乐章。个性化风格。除了舞曲和骑士音乐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古典音乐中听到许多个性化风格。 其中一些仅仅是处理材料的方式,而其它的一些显然是与一些特定场景和状态有关的如画的 音乐。辉煌风格。这是巴洛克音乐的遗产,给予演奏者展示自己演奏快速跑句等精湛技巧的机 厶会。歌唱风格。一种歌唱式的风格,有着缓慢进行的旋律,通常由快速的音符伴奏。 土耳其音乐。为快速的进行曲节奏,具有异国情调,它模仿的是跟随使者前往欧洲国家 的土耳其军乐队的风格。使用三角铁、铙钹、定音鼓和短笛是其音乐的主要特征。最为典型的作品就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土耳其风格”(

12、AllaTurca)的第三乐章 和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K.219)第三乐章的中部。风笛和摩塞塔风格。在这种风格中,低音一直持续着,模仿嗡嗡的声音。与此同时,旋 律配置以简单的舞曲或是歌曲。善感风格。这一风格在晚期巴洛克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国的文化滋养了这一风格,在德国它被称作Empfindsamer (即善感)风格。引领这一趋向的作曲家是卡尔菲 利普艾曼纽尔巴赫,老巴赫最小的儿子。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也常用这一语气进行创 作,其特点是情感变化无常,而且往往难以预料,但几乎总有着忧郁的气质,如莫扎特d 小调幻想曲(K.397)。在这部作品中,我们首先听到一个伤感的旋律,四小节之后就被

13、一 个冲动的惊呼所打断,随后紧接一个悬疑般的休止和痉挛般的新旋律。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 困惑不安、忧郁伤感的印象。狂飙突进风格(st ormands tresss tyle。狂飙突进一词借自于文学,原出于克林格 (FriedrichMaximilianKlinger, 17521831)的戏剧狂飙突进 (sturmundDrang,1776 年)。它非常擅长描绘激动的情绪,经常使用不协和音和半音进行的方式,这种风格经常作 为强烈的对比出现在优雅情绪的作品中。比如贝多芬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2) 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幻想风格。幻想风格与善感风格、狂飙突进风格都有着密切联系,其主要特征就是

14、突然 打断一个有规律的连续进行。如上面提到过的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善感风格与幻想 曲的精神水乳交融。传统复调风格。这一风格与传统紧密相连,其特征是模仿和自由对位,并与教堂音乐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精确的复调风格,或称之为严格风格(st ric t s)l与上文所提及 的各种风格大相径庭,前面的几种风格都可被归做华丽风格(galant styie-类中。协奏风格。这往往指的是在一部独奏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协奏风格,即“全奏独奏” 风格,其先祖是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或许是因为莫扎特特别钟爱协奏曲这一体裁,协 奏风格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特别常见,他甚至将这种协奏风格作为几乎未加变动运用到 自己

15、的奏鸣其中,如莫扎特于1777年与他的母亲在曼海姆旅行演出时创作的C大调钢琴 奏鸣曲 (K. 309)的第一乐章(例1),这部作品是为曼海姆作曲家坎纳比希10的女儿创作的。10Cannabich Christiani7311798),作曲家、小提琴家和指挥家,是曼海姆乐派中最为多产的交响曲作 曲家之一,并且是曼海姆宫廷乐队最为辉煌的时期的指挥。参见钱仁康编著:莫扎特书信集,第103页,例1:大调钢琴奏鸣曲(K.309)第一乐章呈示部:独奏全奏独奏Ef.二2!同gS9iSonata No. 7 inc Mai orK.309独奏独奏全奏Sb奏全奏独奏全奏二重奏全奏独奏 m宀全奏 独奏全奏 独奏1=王召?1 51* - #;骨Jp丹蔚件 一-_.一.一_= 二 jJ#-_Allegro cnii spiritu 全奏全奏 独奏亠全奏独奏全奏独奏.5 Jz.p. . * * 上*L奁卞M:一斗_d=歆覺凤格tf&r i&q 口巾卄卄f 全奏独奏證孥挥煌軽_一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