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播专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46035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传播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传播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传播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外传播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外传播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传播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传播专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亚里士多德否定“智者派”教师仅仅把修辞术看做“说服的技巧”的观点,认为“修辞是一种能在任何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并进而指出,修辞术可以使真理和正义活得胜利,造成“诡辩者”(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意图: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对修辞效果的肯定,强调“目的的合正当性”,只有善的、好的才能配得上“修辞术”)2、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一座丰碑。 书中主要观点包括: 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2.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 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3、密尔(通常又译作穆勒)

2、论自由 1903年,严复译介进国内,名为群己权界论。 论自由是对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集中探讨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的命题。重点是如何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提炼5、 霍尔电视话语的解码与编码 受众的三种解码方式主导一霸权的地位。比如,电视观众直接从电视新闻广播或者时事节目中获取内涵的意义,并根据用以将信息编码的参照符码把信息解码。协调的符码或者地位。大多数观众也许非常充分地理解什么已被界定为主导的、什么已被指涉为职业的。在协调的看法内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它认可旨在形成宏大意义(抽象的)的霸权性界定的合法性,然而,在一个更有限的、情境的(

3、定位的)层次上,它制定自己的基本规则依据背离规则的例外运作。它使自己的独特地位与对各种事件的主导界定相一致,同时,保留权力以更加协调地使这种主导界定适合于“局部条件”、适合于它本身团体的地位。 “对抗代码”。电视观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 这三种解码立场中,对抗代码是最为激进的一种。6、 辨别下列新闻采写方法: 用钱获取机密消息 未经允许使用被访者机密 与同行交换采访资料 引用别的报道不注明出处 为别的新闻媒体写稿 直接采用受访单位的稿件 以煽情手法处理新闻稿件7、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 伦理:建立在某些得到普遍接受的准则上的理性过程;

4、 道德:表现为各种戒律及其形成的道德体系。8、 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的表现 16个方面 p407 能够举例9、 大众传播与社会转型10、 社会转型与大众传播分化社会转型的内涵:结构转换、机制转换、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了解转型带来的问题如何理解舆论表达与社会转型的关系。11、 如何理解:麦奎尔:传媒不只是另一种商业。 承认传媒是一种商业,理解传媒必须借助于12、何谓亚文化? 是宏大文化中的亚群体,以主文化为参照的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文化类型,在社会中占据次要、辅助、边缘地位的次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从属阶级的文化。13、亚文化的潜在功能 表达和解决母体文化中仍然悬而未决的矛盾(尽管可能是

5、想象式的),以不同的方式唤起母体文化中的某种凝聚力。14、亚文化的表达方式:风格化、仪式化 反主流的同时又适应主流的某些特征,其抵抗与反叛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时尚、风格等方面。15、 收编:亚文化通常的出路 比如牛仔裤;16、 作为恶搞文化的亚文化(结构与消耗传统文化) 恶搞是一种以平面甚至是负面的视角表达思想情感和情绪见解的文化行为。17、 Q版语文、武林外传 原因:文化桎梏与虚无主义;外来文化;媒介技术 反思:对文化的伤害18、 吉登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现代性:核心是人的主体性。 根本逻辑是主体客体的二分法,最本质特征是设定了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绝对征服关系。 后现代性:质疑客观真

6、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经典概念,不信任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或终极性解释,与这些启蒙时代的规范相左,后现代性认为世界充满偶然性、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是多样化、不稳定的。19、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主要论点 吉登斯:从时间/空间和个体的维度,把握现代性的特点,尤其是现代性必须由时间空间的转换来定义。断裂和非延续性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1)时空分离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 (2)脱域机制disembedding mechanisms 1、2两个重要关键字“在场”造成disembeding的主要原因是“象征标志”symbolic tokens与“专家系统”

7、expert system。 (3)制度反思性institutional reflexivity反思性指持续发生的社会生活流受到监控的特征,用来描述行动与思想之间的交互关系。20. 伯曼的3个核心概念:(了解) 现代性:社会经验的一种形式; 现代化:一种社会进程;(动作化过程) 现代主义:一种视野和价值观。21、 鲍德里亚关于海湾战争的著名论断:“海湾战争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1911)我们离真正的海湾战争非常远,我们听到的都是媒介构建的海湾战争,媒介构成的超真实的真实成了一种超真实的存在。22、 传媒文化典型的现代性 “大众狂欢”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画像的复制品23、传媒文化与社会认同性

8、 现代社会:我思故我在(迪卡侬) (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后现代社会:我消费故我在 (一切都被物化,消费非理性) 24、新闻专业主义 困惑与悖论: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问题; 专业名望带来的“成名的想象”:士子精神的期待? 新闻法能不能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直接驱动?25、戴维德的五个标准:提供一种重要的服务;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背景的专门技能(expertise);有特别的伦理维度(dimension),且一般都写在实践规范中;有组织和内部约束的规则;职业人员要有较高的个人自治,即独立判断权力。26、(二)我们的观点(了解) *作为一种职业形态,坚守新闻客观性包括三项承诺:独立、平衡、客观。27、西

9、方的社会责任论(了解)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英国“皇家报刊委员会”不约而同强调社会责任; 1957年,施拉姆出版大众传播的责任 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 拓展新闻自由的概念的含量:传统的“不受控制/约束的自由”变为强调“做的自由”;28、1.何谓“公共服务”? 竭诚“服务公众”; 守护“公共利益”;建构“公共领域”;29、纽约时报阿道夫.奥克斯的新闻报道理念: 记录性,使报纸成为一份时代的记录; 注意从新的角度严肃的报道犯罪行为,力求将之变成社会学的记录书; 将事实与议论分开; 注意掌握报道分寸;迅速翔实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用事实的力量打动读者。30、1937年大公报:“要公要勇要诚”; 新闻

10、调查对记者的要求: 质疑的精神; 平衡的意识; 平等的视角;平静的心态。31、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不同于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角度。 (1)场域是表示各种要素关系的结构体系; (2)场域是一种相对自主的社会空间; (3)场域是具有策略性和倾向性的系统; (4)场域是一些动态的界限。32、 新闻场域:“与大多数我们所见到的场域一样,新闻场域自主性(low autonomy)也很低,它基于两级的矛盾对立中:一端是不受任何制约的“纯粹的”自主场域,如国家、政治、经济权力,另一端则几乎完全依赖于这些权力和商业力量的场域。” 33、新闻场与政治场 新闻与政治的关

11、系:合作与冲突并存的互惠关系。 政治主导游戏规则:34、政治权力的刚性禁止分别包括:法律控制;控制消息来源;新闻检查制度;威胁恐吓;宣传纪律;其它宣传政策。35、政治权力的柔性规训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背景吹风会;新闻公关;感情投资;总统的新闻管理36、新闻场与经济场(了解) 1.市场导向新闻学2.反思与批评 “白痴文化”;商业逻辑与新闻逻辑存在根本冲突;视读者为公民或是消费者的矛盾。37、什么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使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文化。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及其困境:科举制解体、经济大潮来袭(80年代全民下海) 如何保持社会的良心? 安身立命的价值:做社会的良心

12、如何保持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性? 被政治包养 民国时期的报人的“士子”情怀38、 电视分子与文化市场: 通过传媒来谋取自己的名利,如于丹。把文化资本转为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知识分子应不为世俗权利所折腰。39、新闻场域内的争斗(1)场域惯习与从业者的社会化(2)信息选择与“新闻网”(3)新闻叙事与新闻制作模型(4)从业者自主权与决策参与权内部新闻自由的两个考察点:记者的工作自主权&新闻部门之决策参与权(5) 新闻场域内的妥协与抵抗40、客观真实、符号真实与主观真实 美国学者阿多尼&曼恩:提出客观真实、符号真实与主观真实,用以分析媒介建构社会的问题。客观真实:不容质疑的真理,无需验证也无法验证。符号

13、真实:以符号描述的真实。如以文学、艺术或媒介表达和呈现的真实。源自传播者的立场。主观真实:个人对真实的了解与信仰,多半来自社会情境及媒介的建构。源自受众的角度。41、三者关系如何? 符号真实影响了客观真实,影响了的形成,如流行歌曲、种族偏见等; 符号真实影响了主观真实,如个人对真实的了解与信仰,尤其是对远离自己的宏观事项 的理解与判断;42、理解媒介真实的三种模式(等同于“符号真实”) 照相论:媒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真实存在并可被认知。有图有真相? 建构论:媒介主动结构化社会真实,客观真实不可知。内容的真实与否并不重要。 拟像论:媒介真实就是客观真实,甚至比客观真实还要真。文化不再复制真品

14、,而是生产真品。对真实的模仿,产生了超真实。43、框架: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它源自贝特森,由高夫曼将这个概念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44、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 (了解)(1)宏观层面的社会学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特定的诠释框架来理解日常生活。通过对于社会角色、社会情境的诠释,使人们能够了解特定行动场景中自己应有的交往行为和表现,从而协调与他人的行为,使日程生活井然有序。框架就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用来理解社会境遇的一套特定期望。这是所谓的象征互动视角。 (2)微观层面的认知心理学 心理层面的研究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信息和建构信息的方法。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认知框架去体验现实,并根据这种框架采取行动,从而建构现实。这就是预期理论。 45、消息来源对媒体真实构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了解)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可信度问题; 花费不菲的信息源容易获得记者的信任;信息本身的垄断性。46、麦奎尔提出的几种典型的新闻偏差:(了解,5种)(1)新闻内容充斥着社会高层与官方的声音;(2)新闻的注意力聚焦于政治及社会精英;(3)其所强调的社会价值与社会现状呈现一种相互同意、支持的状态;(4)国外新闻以较为临近、富有与权势的国家为主;(5)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以及意见的表达上,存在着一种国家主义(爱国的)和种族主义的偏差,且以一个已被家丁或是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