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45867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蛋白质(protein)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人体干重的45是蛋白质,种类约有10万之多。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疾病时蛋白质在体内的结构、种类、含量、分布和功能均有可能发生变化。血浆蛋白质(plasma protein)的含量在血浆成分中最多,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微量血浆蛋白的分析已变得容易,血浆蛋白质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一、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一)血浆蛋白质的功能血浆蛋白质有多方面的功能,可概括为:营养作用,修补组织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作为激素、维生素、脂

2、类、代谢产物、离子、药物等的载体;作为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抑制组织蛋白酶;一些酶在血浆中起催化作用;代谢调控作用;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作为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等免疫分子,组成体液免疫防御系统。(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血浆蛋白质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归纳分类。1电泳分类法 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1、2、球蛋白5个主要区带。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血浆蛋白质同样可分5个区带。如果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出30多个区带。2功能分类法 如运输载体、补体系统蛋白和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蛋白酶抑制物、血清酶类、蛋白类激素等等。3.各电泳区带的主要蛋白质 见教材表3-2 二

3、、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是了解血清蛋白质全貌的有价值的方法,在某些疾病时可作为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正常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后可以很好地分为清蛋白、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r球蛋白五个区带。 利用血清蛋白电泳测定各组分的含量,通常采用各区带的浓度百分比(%)表示,也可将各区带百分浓度与血清总蛋白浓度相乘后,以绝对浓度(g/L)表示。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为清蛋白(Alb): 5768、1球蛋白: 1.05.7、2球蛋白: 4.911.2、球蛋白:713、r球蛋白

4、:9.818.2。若以g/L表示,则Alb和1、2、r 球蛋白分别为3552 g/L、1.04.0 g/L、 4.08.0 g/L、5.010.0 g/L、6.013.0g/L。(二)异常电泳图谱的临床意义1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型 在疾病情况下血清蛋白质可以出现多种变化。根据它们在电泳图谱上的异常特征,不少学者将其进行分型,使其有助于临床疾病的判断,参见表3-3。 表3-3 异常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分型及其特征图谱类型TPAlb12低蛋白血症型NNN肾病型NN肝硬化型NNN-(融合)弥漫性肝损害型N慢性炎症型急性时相反应型NNNM蛋白血症型在 - 区 带 中 出 现 M 蛋 白 区带高2()

5、-球蛋白血症型 妊娠型N N 蛋白质缺陷型个 别 区 带 出 现 特 征 性 缺 乏 2典型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在以上异常电泳图谱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和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血症型)最具有特征性,在临床上诊断意义最大。3浆细胞病与M蛋白 发生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时,异常浆细胞克隆增殖,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病人血清或尿液中可出现结构单一的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在蛋白电泳时呈现一个色泽深染的窄区带,此区带较多出现在r或区,偶见于区。M蛋白有三种类型:免疫球蛋白型;轻链型;重链型。三、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一)前清蛋

6、白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分子量54kD,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其半寿期约12小时。PA的生理功能是作为组织修补材料和运载蛋白,可结合大约10的T4和T3,还具有运载维生素A的作用。临床意义: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创伤等任何急需合成蛋白质的情况下,血清PA均迅速下降,是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二)清蛋白清蛋白(albumin ,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其半寿期约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1.性质 为含580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 3kD,

7、分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糖。在体液pH7.4的环境中,清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2.生理功能 (1)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清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等与清蛋白结合时,可不表现活性;因其结合具有可逆性,当清蛋白含量变化或血液pH等因素变化时,这些激素和药物的游离型含量也随之变化,使其生理活性增强或减弱。(2)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当某种原因引起血浆清蛋白丢失或浓度过低时,可引起水肿、腹水等症状。(3)具有缓冲酸碱的能力。(4)重要的营养蛋白。3.临床意义 (1)低清蛋白血症常见于以下疾病:1)清蛋白合成不足: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

8、疾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2)清蛋白丢失: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肠道炎症性疾病时,可因粘膜炎症坏死等使胃肠道蛋白质丢失;在烧伤及渗出性皮炎,可从皮肤丧失大量蛋白质。3)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由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4)清蛋白的分布异常:如门静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尤其是清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入腹腔。5)无清蛋白血症:是极少见的遗传性缺陷。(2)血浆清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发生,对监测血浓缩有意义。(3)由清蛋白含量估计其配体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在血浆清蛋白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内源性激素和外源性药物等,与清蛋白的结合部分减少,而游

9、离部分相对增加,因而活性增强。 (4)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血浆清蛋白浓度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是群体调查时常用的指标。(5)清蛋白的遗传性变异:有20多种以上遗传变异。(三)1-抗胰蛋白酶1-抗胰蛋白酶(1-antitrypsin,1AT或AAT)分子量为51kD,pI值4.8,含糖10%12%;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位于1区带,是这一区带的主要组分。生理功能:是蛋白酶的抑制物,占血清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90%左右。AAT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pH依赖性,最大活力处于中性和弱碱性,当pH4.5时活性基本丧失。AAT具有多种遗传表型,迄今已分离鉴定的有33种AAT等位基因,其中最多见的是P

10、iMM型,占人群的95%以上;另外还有两种蛋白称为Z型和S型,可表现为以下遗传分型:PiZZ、PiSS、PiSZ、PiMZ、PiMS。以MM型的蛋白酶抑制能力作为100%,ZZ型的相对活力仅为15%、SS为60%、MZ为57%、MS为80%,其他则无活性。 临床意义:AAT缺陷:ZZ型、SS型甚至MS表型常伴有早年(2030岁)出现的肺气肿。低血浆AAT还可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ZZ表型可引起肝细胞损害。急性时相反应时AAT增加。(四)1-酸性糖蛋白血清类粘蛋白的主要部分就是1-酸性糖蛋白(1-acid glycoprotein ,AAG)。AAG分子量近40kD,含糖约45%,包括等分子

11、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pI为2.73.5。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临床意义:AAG目前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AAG增高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指标之一。糖皮质激素增加,可引起AAG升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肾病综合征以及胃肠道疾病致蛋白严重丢失等情况下AAG降低。雌激素使AAG降低。 (五)结合珠蛋白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在醋纤膜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位于2区带。Hp的主要功能是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可结合两分子Hb。Hp可以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

12、伤。临床意义: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疟疾时Hp含量明显下降。Hp参考值范围较宽,因此一次测定的价值不大,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急性时相反应和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当烧伤和肾病综合征引起大量清蛋白丢失的情况下,血Hp常明显增加,此时属于急性时相反应时的Hp增加;在严重肝病患者Hp合成降低。(六)2-巨球蛋白2巨球蛋白(2-macroglobulin,2MG或AMG)分子量约为715kD,含糖量约8%,由4个亚单位组成,是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2MG是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半寿期约5天。2MG的主要特性是能与多种离子和分子结合,特别是能与蛋白水解酶如纤维蛋白溶酶、胃蛋白酶、糜

13、蛋白酶、胰蛋白酶及组织蛋白酶D结合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2MG可起到有选择地保护某些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临床意义:低清蛋白血症,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时,2MG含量可显著增高,可能系一种代偿机制以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MG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七)铜蓝蛋白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一种含铜的2球蛋白,由1046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每分子含68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含糖约8-9.5%,肽链和碳水化合物总分子量平均为132kD。95%的血清铜存在于Cp中,另5%呈可扩散状态。在血循环中Cp可视为铜的没有毒性的代谢库。Cp的主要生理功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Cp具有铁氧化酶作用

14、,能将Fe2+氧化为Fe3+,Fe+3再结合到转铁蛋白上,使铁不具毒性。Cp的生理功能还有抑制膜脂质氧化的作用。临床意义:协助Wilson病的诊断。 Cp也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和肿瘤时血浆浓度增加。但在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及肾病综合征时往往下降。(八)转铁蛋白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分子量约79.5kD,为单链糖蛋白,含糖量约6%,电泳位置在区带,等电点5.55.9。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半寿期为7天。TRF能可逆地结合多价阳离子,包括铁、铜、锌、钴等,每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三价铁原子。血浆中TRF的浓度受食物铁供应的影响,机体在缺铁状态时,血浆TRF浓度上升,经铁剂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意义:(1)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2)TRF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含量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清蛋白、前清蛋白同时下降。(3)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在营养不良及慢性肝脏疾病时下降。(九)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由肝细胞所合成,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地结合为盘形多聚体。分子量为115140kD。电泳分布在慢区带,有时可以延伸到区带。CRP不仅结合多种细胞、真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还可以结合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