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45712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符合了人们的愿望B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D得到了鲜卑贵族的一致支持2陆俟(本姓步六孤)是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他的第二代陆丽“好学爱士”;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六代陆卬“在席赋诗,卬必先成”;卬子乂“于五经最精熟”, 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陆氏家族的发展反映了A汉族精英文化日趋衰落C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发展B科举考试推动文学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逐步确立3陈寿的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称魏、蜀、吴三分天下。下列关于三国历 史说法正确的是

2、A曹魏最终统-全国C东吴一直为蜀控制B曹操建立魏政权不合正统D实力最强大的是北方魏国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选项中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相符的是( )A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局面B时代特征是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创立5北魏孝文帝时期,鲜卑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一同”汉族的卢、崔、郑、王四姓,彼此联姻,将胡汉贵族集结为一个统治整体。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在于A完成了鲜卑汉化C消除了民族差异B推动了民族交融D实现了民族平等6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

3、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政治比较清明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C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D唐太宗建立唐朝,统一中国并进行制度创新7隋炀帝杨广是个极富争议的皇帝,下列属于隋炀帝事迹的是A代周建隋,建都长安C尽灭突厥,夷狄来朝B开凿运河,利在千秋D范阳叛乱,盛衰易位8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都首创了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都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都兴建有大型的著名工程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ABCD9下图描述了我国古代某一史事,下列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与之相符的是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B周室衰微不共国,干戈终日互争

4、强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0自居易策林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一文中说,“君之命行于左右,左右颁于方镇,方镇布于州牧,州牧达于县宰,县宰下于乡吏,乡吏传于村青,然后至于人”,材料体现了唐 朝A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C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B社会控制不断强化D政令贯彻的有效性11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 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A郡国并行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猛安谋克制12如表北宋科举考试内容表,据此可知,北宋时间宋初庆历熙宁初熙宁元丰科考内

5、容诗赋为主经术、诗赋、策论经术、策论、法律元祐年间绍圣崇宁一重和重和一宣和经术、诗赋、策论、史 经术、策论经术.策论、法律儒经、道经、策论、法律A科举考试程序日渐规范C理学成为科考主要内容B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D法家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13两汉到隋唐那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被称为士族。唐太宗至玄宗曾三次大规模修订士族 族谱,放宽纳入士族族谱的标准。此行为客观上适应了A宗法制的落实B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C 科举制的推行D九品中正制的废除14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 郎数

6、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15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 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这反映出,当时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16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西安碑林博物馆汇集了众多书法石刻珍品,是书法艺 术的宝库。下列碑林书法拓片属于草书的是ABCD17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艺成就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7、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画圣B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C裴秀绘制的洛神赋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8拨头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杜佑曾指出“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也;王国维也认为此戏“或由龟兹而入中国”;北齐时期的兰陵王踏摇娘等戏就 模仿了拨头。这反映出唐代A艺术创作已摆脱中原风格C中原对西域文化输出频繁B西域歌舞与中原艺术融合D体育运动成为百姓的追求19魏晋以来,佛教高僧大多把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思想纳人佛教教义中,还将一 般的提倡普度众生转向了实实在在的爱国孝亲,依附于儒学的基本伦理。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

8、的传统文化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B“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D佛教文化逐渐地本土化20下图为秦与唐壁画中马匹的形象。两者都采用夸大马匹身躯,缩小头部和腿部的方法来 突出马的健硕,但唐代马匹更加华丽圆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外交流提高了艺术水平B时代导致审美观念的对立C民族交融改变了绘画风格D绘画艺术在传承中有发展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 分)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联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 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

9、书高祖纪上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作用如何?(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 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引自贞观政要卷八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

10、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 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摘自隋唐五代史纲材料三 (开元)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 端。新唐书(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3)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1、(10 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娇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才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 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12、”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 升的关键。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时期的选官标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秦至唐选官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24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 分)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

13、完善,接下来 100 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 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 668 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 7 至 8 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 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参考答案1A2C3D4B5B6D7B8B9C10A11C12B13C14D15C16D17D18B19D20D21(1)问题:豪强兼并大量土地;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