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5599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释放创造力善待好奇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释放创造力 善待好奇心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宗咪咪【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对儿童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幼儿的嘴,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时间,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关键词】:解放 自由 创造力 好奇心当孩子们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他们便带着所有好奇心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将来创造的种子。因此,我们必须释放幼儿的创造力,并善待幼儿的好奇心。富有好奇心是幼儿的一大心理特征。由于幼儿生活阅历少,知识经验

2、匮乏,他们对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往往爱提“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比如在中班第一主题“生命是美丽的”活动中,幼儿对于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特别感兴趣,教师敏锐地到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了“我从哪里来”的主题活动。运用了质疑为多了解爱,感知为主感受爱,互动为主分享爱,情感为重表达爱四方面的实践策略,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施,在满足幼儿好奇心,顺应幼儿敏感期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中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也会有一些比较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比如“为什么鱼要生活在水里?”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为什么爸爸有胡子,而妈妈没有胡子?”这表明幼儿已经有了活跃的思维。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

3、该怎样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呢?在这里我们就拿小班幼儿来说,小班幼儿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一次秋游活动中,孩子们在回来的路上讨论最多的就是自己所看到小动物。而恰巧接下来几周的主题也是围绕小动物展开的。在活动中,小朋友除了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自身特点外,还有了一次不小的收获。就以可疑的脚印为例。一、 鼓励幼儿的好奇心 发现脚印 早晨吃完点心,我带着一部分小朋友到楼下进行分组活动。当经过跑道的时候,天天突然喊道:“老师,今天的跑道好像有点不对劲哇!”我和其他小朋友转身望去,确实今天的跑道有点奇怪。这时菁菁开口说道:“道上有好多脚印哦” !听到“脚印”两个字,小朋友一下子兴奋

4、起来,离开了原本排好的队伍,四处张望起来。大概过了五分钟,君君跑来向我汇报他的发现:我发现这些脚印不光跑道上有,就连滑滑梯下面和花坛边上都有,说着说着便拉起我的手带我去看他的发现。还确实如此,跑道周围分布着“横七竖八”的脚印。这时小朋友一个个摸着小脑袋,嘴里嘟囔着说:这些脚印会是谁留下的呢?这些脚印又是怎么来的呢?带着一系列小问号,小朋友又一次四散开,开始新的探索了。 在成人的眼里,对于跑道上留下的那些“脚印”,我们不太会去关注和刨根问底。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一串串的“脚印”却有足够的吸引力。现代城市的柏油地面很难留落下脚印,作为老师的我也是很久没见过了,幼儿无意的发现也带给我一份惊喜。今天的脚印

5、可以说是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他们超级感兴趣,追根到底也就不奇怪了。因为小班的孩子,对新鲜的、真实的事物会立刻产生好奇、萌生兴趣。当孩子的好奇心得以表露的时候,此时作为教师的我牢牢抓住这个契机,激发起孩子心中那一团团的探索欲望之火 。二、 采取积极地态度,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观察脚印在四散探究中,只见有的小朋友用手比划着地上的脚印,还有的小朋友像小大人一样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那密密的树林、高大的梧桐树一一成了他们凝视的目标和想象的源地。又过了一会,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跑来向我讲述他们各自的新发现。 洋洋跑过来对我说:“这些脚印跟我们人的脚印一样有五个脚趾” 。明明说:“脚印的颜色不一样!”文文说:

6、“这些脚印应该是小动物留下的吧”。康康则说:“这些脚印好像是小猫或小狗留下的吧” 。一旁的另外几个小朋友则不同意康康的看法说:“也有可能是小鸡或者大老虎留下的呀!”我接着询问康康:“为什么你觉得会是小猫或者小狗留下的呢?” 他有条不紊地解释说:“我发现幼儿园其他地方都有大门,而门卫阿公每天都会看守这些大门,只有跑道上有一扇铁门,小猫小狗的身体小,正好可以钻进来。”旁边的小朋友反驳道:小鸡的身体也很小,同样可以钻进来”三、 正确地诱导启发,必要时的适当夸奖 第一次探究脚印这个“可疑的脚印”激发了全体孩子爱探究的天性,所以我立刻把户外体育锻炼改成生成活动脚印。天天小朋友发现今天的跑道和平时的跑道有

7、区别时,我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她的发现,而是带领着其他幼儿去实地探个究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寻求答案,将幼儿的好奇心引入恰当的轨道;二是教师我想分享孩子发现的快乐。因为是孩子自己喜爱的活动,所以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格外细心。比如我班的康康小朋友,他是一个心思很细腻的男孩子,平时在上科学活动时总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当将他心中的疑惑全部解开时,他显得非常兴奋和高兴。在这次探索中他把周围的一些细微之处都观察的很到位,也为他说服小朋友提供了一个有利的依据。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验也很少,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来继续探索。我应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结合孩

8、子的困惑来引导他们的自己探索。 在第二次的探索活动中,小朋友要比第一次发现“脚印”时观察得更仔细了,观察的范围也更为广泛。有些小朋友连滑滑梯下面的脚印也没放过,把他发现的一字不差的告诉老师,可见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兴趣浓厚,他们想在这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证实了自己心中的一个个谜团。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之间出现的最大分歧就是跑道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四、以伙伴的身份融入他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探索欲望 第二次探究脚印 当孩子们之间意见出现分歧时,我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而不是一种高姿态或者机械地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强加给孩子,这样会抹杀孩子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有时甚至会造成幼儿的抵触情绪。而且答案没

9、有被认可的幼儿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失落感,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最终得出幼儿自己认可的答案。在这里我用了一种方法“拍照取证”。把现场照片拍下来,带回教室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比对,找出最终的答案。 小班的幼儿是天真无邪的,有时候他们的一些想法会让人忍俊不禁。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去扼杀孩子的这些丰富的想象,而是应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幼儿。首先看老虎生活的环境,孩子知道它们爱住在美丽的大森林,大山里。那里有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也有它们的同伴,所以大老虎是不会来我们这里的。其次通过图片知道大老虎的爪子很大,那么它留下脚印也应该是大大的(出示老虎的脚印图和跑道上的脚印

10、作对比),可是跑道上的脚印却没有这么大。老虎的脚印给否定了。 认为是小猫或小狗留下脚印的小朋友有很多,老师也在网上找了许多小猫和小狗的脚印让他们作对比,但是猫和狗的脚印都是呈梅花状的,小朋友一下子不能分辨出来到底是谁的。我没有亲眼看见所以也不能做武断,但幼儿心中总留着一份疑惑。如何解惑我没了“招”,这时主班老师说,后门不是有监控录像的嘛,去调看下。啊!我怎么没想到。于是我就提议幼儿等一等,看看能不能通过录像看到秘密。 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两只小狗从铁门栅栏中钻蹿了进来,留下了“可疑”的脚印,从围墙的树林中又跑了出去。小猫从栅栏跳进来,跑到滑滑梯上舔舔毛又在跑道上慢慢地走孩子们静静地看着,感到很

11、惊奇也很开心。惊奇的是小狗小猫居然也喜欢上我们幼儿园,开心的是终于破解了这可疑的“脚印”。其实孩子的好奇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做的科学小实验,有时他们生活的环境对于启发他的好奇心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引导孩子,启发孩子,让他们一步步的深入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不要一味的阻止他们,扼杀孩子对事物的关心,使他们以后不乐于再好奇。作为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很烦,有时当孩子向我们请教自己也举手无措的问题的时,我们千万不能匆匆敷衍了事;有些家长遇到孩子接二连三的发问就容易失去耐性,甚至开始厌烦或者加以嘲笑。岂不知也许就是这么一个眼神、一个态度、一句话,导致了孩子今后羞于启齿,扼杀

12、了他们的好奇心,埋葬了他们勇于质疑的精神。因此,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我们一定要与积极的态度帮助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找出正确答案,以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鼓励幼儿自由的思考,使幼儿无所顾忌的提出个人的问题和发表个人的见解,不管孩子的见解是多么的荒唐离奇,教师和家长也不要置之不理,或讥笑他们。应该满腔热情地对待孩子,然后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正确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这也使我联想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鼓励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不要给予过多的约束。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提问题,发现问题,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当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提问的重视、赞赏和鼓励时,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探索能力是无穷无尽的。珍惜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异想天开,爱护并扶持他们思想中闪现的火花,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善于开动脑筋,在玩中学。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将继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进行探索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