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45466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 .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哈24中学历史组:张淑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对比、自主探究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三

2、、课堂引导导入儒家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不断发展秦朝时遭到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吗?汉代儒学我们称之为“新入学”,具体是什么,怎样形成,具体内容和特点。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来源: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公羊春秋(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2、主要内容:“天人感应”是新儒学的基础君权神授论: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

3、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天谴论: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所以,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统治才能长久。3、特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 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4、评价新儒学:“天人感应”的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但是,它的君权神授的思想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也包含了限制君权,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问题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背景是什么?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使汉初社会恢复元气,但不适合汉武帝加强集权的需要。(1)

4、黄老之学盛行的原因、时间、内容、影响等。原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具体内容(特点)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略)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2、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讨论:学术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推崇的原因(1)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2)思想理论是否完善、是否与时俱进。问题三: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是什么?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学校教

5、授、考核儒学,重用儒家知识分子。 正如顾颉刚先生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所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问题四:独尊儒术的影响(1)政治上:儒学在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四、课堂反馈(略)五、课后探究董仲舒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略)六、板书 新儒术 尊儒术的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儒术的措施 尊儒术的影响反思:本节课注重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及深,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