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453596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教育考试简答题整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2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

2、的。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 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能够给儿童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5)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5. 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 教育的终身

3、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 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依据生产力发展水

4、平。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 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9.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2)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3)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目标。 (4)知识是课程的核心。(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

5、人物杜威和克伯屈基本特征:1. 主张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2. 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声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3. 主张打破严格的科学界限,有步骤地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发挥协助作用。缺点:活动中心课程论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不指定具体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因而活动课程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狭隘性。7. 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

6、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 (2)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等。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8.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 (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

7、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 (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 9.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教学的目标(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的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材料题)(必背)教学原则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遵循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量力性原则教学规律是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发现它,掌握它,不能制造它;

8、教学原则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制造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 (单选)1.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 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夸美纽斯提出)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形象的描述、通俗的比喻,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

9、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 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复习:苏联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 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0、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n):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礼记*学记)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不同的人不同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

11、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 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定义: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简答)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促进他们的智能和品德发展的方

12、法。可以分为讲读(英语、语文)、讲述(历史、政治)、 讲解(物理化)和讲演(做报告)四种方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简答)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对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简答)3.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13、: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简答)4.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质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 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讲究演示的方法。演示要配合教学,及时进行。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简答)5.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指示货巩固知识的方法。(简答)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提

14、出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6.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简答)7.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实验前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做好实验小结。15.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 动机原则。教师如何善于

15、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16.教学包含了哪几方面内容? (1)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的简约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的合作性规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