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线长城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520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花葬志-线长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寒花葬志-线长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寒花葬志-线长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寒花葬志-线长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花葬志-线长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花葬志-线长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计 划课题寒花葬志授课班级1.1 1.2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方法启发引导式、点拨式,辅之以讲授式。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字词,背诵全文。、能力目标:深入分析作者隐藏于文中的情感。尝试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和写作特色。、德育目标:感受作者对亡婢和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以及内心的悲情。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作者隐藏于文中的情感。尝试分析文章叙事手法和写作特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组教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三、巩固作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寒花葬志。归有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比较陌生的作家,在没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大家对作者相关资料的预习情况。1.归有光人生多波折,仕途不

2、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2.归有光的散文多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其中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文颇为感人。3.其妻子在作者写作此文时候已经去世,在此不作介绍。1.解题。寒花:归有光妻子陪嫁的婢女。葬志:为死者写的记事文章。这个题目告诉我们此文是归有光为家里的婢女所写的一篇悼念之作。思考:婢女在家里的地位很低,可以说是仆人,是不是所有的婢女都会有如此待遇,在死后有主人为其写悼词呢?从中可带给你怎样的阅读信息?预设理解:不是所有的婢女都有此待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3、很喜欢自己的婢女,主仆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超越于一般意义上的主仆关系。也许这个婢女是为他们家做了什么事而导致死亡,作者内心愧疚,以文表纪念之意。这个丫鬟是妻子陪嫁过来的,可能妻子比较喜欢,所以她死了之后妻子很是伤心,就让归有光写了这样一篇悼文2.通读文章,疏通文义。需要注意的字音:丁酉(yu)命也夫(f)婢削之(xio)倚几旁饭(j)吁(x)3.文章分析,内容理解。(1)分析作者为亡者作文,都写了哪些内容?预设角度:记述了亡者的身份、死亡时间、所葬之地。(集中在开头一段)写作者生平所做之事,但是没有面面俱到、长篇累牍,只择取了几件事。(第二段主要记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亡人离世的悲痛情感。(于开头

4、段和结尾段有强烈表现)备注:此处如若适当,宜讲解“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两句中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命也夫”含无尽的悲叹,没想到相伴无多,人生无常,慨叹命运的捉弄,无尽的伤感,真可说是红颜薄命,深沉的叹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奄忽便已十年”“悲”等词语写出时光流转,斯人不在,悲从中来的叹息,以长吁短叹收笔,意味悠长。(2)都写了婢女哪些事?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预设理解:寒花很年轻。作者写到她的年龄,初到时十岁,而今又过十年!死时应该是二十岁。寒花是个很调皮的丫头,和主人关系融洽。从作者想吃荸荠然而她不给吃,拿着瓦盆走开可见。

5、有些好动,比较天真。从吃饭时候“目眶冉冉动”一句可见。(3)再读第二段。进一步品析作者对寒花的描写,体味词语的表达艺术。“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写了寒花发式,古代女子发式特别讲究,不可乱梳,小孩子可垂鬟,但是等长到了“及笄”之龄,要将头发梳起,此处由发式可见其小而娇,又提到衣服,深绿衬其年幼,故着装艳丽,布裳可见其身份,虽然衣服质地不甚精良,但是发式以及衣服颜色的娇嫩都可见寒花实际只是个小孩,那么她是在作者夫妇跟前长大,自然感情多了一层,事隔多年,作者犹记得当初寒花初来之样貌,足见可爱之深;“婢持去不与”,主人想吃而奴婢不与,似乎说不通,但是正是这个细节,可见寒花之娇态可噱,与主人已很融洽,不

6、分主仆尊卑;再看其吃饭神情“目眶冉冉动”,真是吃饭时候也不老实,是个顽皮到家的孩子。如此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啊!此段写寒花生前之事,横跨十年,琐碎而不重复,温情中显人物性格。足见作者写作之功力。(4)寒花是作者妻子的婢女,按常理来说,寒花之死,作者夫人会比其更加悲痛,为什么文中没有写到其夫人如何,而只是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情怀呢?(5)关注孺人的两次笑。是不是闲来之笔,有何作用?预设角度:两次笑一次是称许婢女,一起笑丈夫贪嘴,也笑婢女之调皮;一次是伙同丈夫一起笑婢女好动活泼。孺人在此不可忽视,她之笑看出其性格温厚善良,善待奴仆,主仆相得,且夫妻关系和谐,是一个贤妻良主。孺人虽然不是本文主人公,然而给

7、人印象颇深。另外,她的笑调节了家庭气氛,调节了文章节奏,富有生活情致,使得一家人昔日生活的欢愉尽显眼底,如今回忆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愁肠百结。没想到十年不到,他们主仆二人皆离自己而去,作者岂是单单悼念亡婢,而是由亡婢到亡妻,勾起了心头无限伤感!至此文意翻新,更进一层。(6)深入挖掘作者流露于文中的情感,点拨写作技巧。预设理解:由对亡婢的悼念牵出对亡妻的追思怀念,对逝去的欢愉生活的怀想,由此再读文章开篇的“命也夫”,作者悲叹的则不仅是婢女之丧,而是对人生命运多舛多罹的一种慨叹,联想作者生平屡试不中,仕途潦倒;联想恩爱夫妻中途生死相隔,真是逝者如斯,生者悲情,无以言尽啊!岂一个“悲”字了得?本文写

8、作特色:取材精致,构思精巧。以日常生活之事见常日之情。叙事寄情,伤人怀人,亡妻亡婢并悼,一明一暗,真情流露又含蓄隽永,生发出感人的艺术魅力。齐声朗读课文,当堂成诵。拓展阅读项脊轩志。请同学们自己介绍有关归有光的资料。然后老师总结或补充,强调如下内容:教师讲解备注:此处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多角度猜测性阅读。(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义,念准字音、断句。(2)提问同学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的准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下可以找到的。学生自由猜测性发言后明确关键问题:其妻子当时已经离世四年。由此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给一定时间,检查背诵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寒花葬志寒花身死亡时间 “悲”所葬地点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