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人生之基.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44620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是人生之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习惯是人生之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习惯是人生之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习惯是人生之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习惯是人生之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习惯是人生之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是人生之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习惯是人生之基,好的习惯可以逐渐形成好的人格,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人生表现。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讲过:“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当孩子们第一次独自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他们得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小班孩子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而对于教师来说,面对的也是新的教育对象,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需要逐步了解。那么,我班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现状到底怎样?在开学前,我们进行了家访问卷调查,结合近阶段的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所持的态度,以及你们的观念。以

2、下我们从几方面分析本班孩子的现状:(一)幼儿在家生活卫生习惯大部分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比较好,有的幼儿会自己饭前洗手,有的幼儿会用毛巾擦嘴,只有极少的幼儿不会用小勺吃饭和自己端茶喝水;同时也显示出幼儿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自己会解纽扣的幼儿很少,自己不会穿衣服,鞋子经常穿反。另外,幼儿午睡的习惯不好,有的不愿睡,有的入睡晚,有的抱一样东西才能睡,有的睡姿不正确等。(二)幼儿个性反映有少数幼儿存在着好哭、认生、任性、胆小等特点,如有的孩子遇一点小事就会哭个不停,有的孩子胆小、有的孩子认生,怕见生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大部分孩子的个性比较活泼、开朗,比较要强的幼儿。(三)幼儿行为表现幼儿在

3、待人接物的方面表现不是很好,对人友好、帮助成人、关心别人等方面的比例还不到一半,如,幼儿会出现争夺玩具,不愿意与身边的玩伴进行友好的玩游戏,不会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等等,主要原因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四)父母教育方式从调查可以欣喜的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家长能采取讲道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也存在着小部分家长采取了迁就,打、骂甚至是吓唬等不良的教育方式,祖辈对孙辈溺爱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另外,我们在请家长填写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希望及要求时,发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提出了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开心,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活泼的性格等,而相对来说,在对智育方面

4、的要求逐渐淡化了。二、家长研讨结合调查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重幼儿个体能力的训练,轻合作能力的培养;其二,重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轻自理自立的培养;其三重幼儿自我养成的教育,轻责任心的培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些都与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环境、成人的教育观点和态度有关。结合以下几方面,先请家长们谈谈自己的观点:1、关于分享合作的问题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如今的家长工作越来越繁忙,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回到家后,常常要继续忙于工作,因此,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幼儿共同游戏、学习。再加上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又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出去找同伴玩耍,因此,孩子们常常处在独自一人

5、孤独游戏、学习的状态中。即使他有再多的玩具,在家中也无人跟他分享,共同游戏。另外,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明显,因此,分享合作的欲望并不强烈,即使无人与他共同游戏,他也能自言自语,愉快的游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所变化,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当他们向父母提出要求时,父母常常会以“忙”为借口拒绝,长此以往,孩子与人合作的念头被熄灭,合作的能力也变的越来越差了,更不用说,与人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2、关于自理自立的问题现在的家长时间的意识非常的强烈,为了抓紧时间,他们往往把孩子能干的一切事都“包”了。例如,早上起床后,怕上班迟到,帮孩子穿衣裤,刷牙

6、洗脸;帮孩子整理床铺;不停的往他们的嘴里塞早餐。难得休息,孩子可以帮忙干点什么了,又因为家中有钟点工,所有的事都不用动手了。即使没有钟点工的家庭,许多家长怕孩子越帮越忙,也将他们远远的拒之在外。孩子们好不容易有了一、两次的机会,一不小心出错了,家长还会说:“瞧,你干的好事!”在祖辈家,孩子们更是处于小公主、小皇帝的位置,由于难得一见,他们更不可能让孩子们干什么。偶尔,孩子动了动手,还会得到“呕呦,你不会的”、“我来帮你”之类的回应。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自理、自立习惯,怎么能得到培养、提高呢?3、关于责任心的问题前面说到:越是小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越是明显,在这也同样的有所反映。

7、孩子小,他常常没有责任感去做任何一件事情,玩具玩坏了,家长会修理;想看图书了,家长会找;至于自己所做的事也根本不需要去承担;另外,现代的家庭,往往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孩子想说什么,家长就让他尽情地说。即使有时孩子的想法与家长的并不一致,甚至是打断了家长所说的话,家长们也不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不尊重,还是会让他不停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心如何培养?三、具体措施:1、观察幼儿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日常生活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的基本渠道。如新入园的幼儿对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了解或参与幼儿园中是如何对幼儿自理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培养的

8、。结合家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也可写些幼儿观察记录,并与家庭成员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幼儿行为表现,总结积累经验。2、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1)榜样法(以身示范法)。是一种借助于榜样的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幼儿施加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正面教育的方法。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了从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把模仿当作目的到把模仿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等。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通过言行,把抽象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标准具体化、人格化,使幼儿在不知不

9、觉中模仿,形成好思想、好品德、好的行为习惯。行为的模仿和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具体体现。2)环境教育法。是指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家庭的环境创设,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教育幼儿,是以隐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法。它可以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这种方法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感染又强调精神环境的熏陶,如在房间中创设玩具架、图书柜;张贴孩子喜欢的图片等物质环境,还有家庭的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行举止等,给予孩子良好的精神环境氛围。在其过程中,应注意创设与幼儿年龄想适应的环境。3)家园共育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在园坚持做到的良好的行

10、为习惯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与家庭相结合。没有你们的配合,往往教育目的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家长也要树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幼儿在离园后的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和巩固。我们会通过家长约谈、家园论坛、家校互动等各种渠道,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家中的情况,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遵循幼儿发展原则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转变过程方面,指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幼儿原则。真诚地关心和尊重幼儿,不管他们表现如何,都要给予肯定、宽容、同情、理解和帮助每一个幼儿,让孩子们感受到你的诚信和威信。2)制定规则原则。在制定规则时,要和幼儿共同制定。并且要求要明确

11、、具体、可行。规则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要以积极的口吻解释规则,让幼儿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遵守的方法,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3)示范指导原则。榜样作用在幼儿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要注重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即使是当幼儿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应一味地加以指责,而是应进行正面教育,并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幼儿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行为的转变。4)小步递进原则。对同一行为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对策,分步要求,逐步提高。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一个较长、较复杂的过程,应分步实施。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家长和我们老师,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