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44316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作市2020学年(下)必修(4)水平测试 语 文 试 卷注意: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16页是试题卷,第710页是答题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答案在考试结束后可从“焦作基础教研网”下载。第卷(20分)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埋怨(mn) 江堤(d) 湛湛青天(zhn) 卑鄙无耻(b)B. 戕害 (qing) 罗绮(q) 天堑无涯(qin) 残羹冷炙(zh)C. 自诩(y) 契合(qi) 怒发冲冠(gun) 卖官鬻爵(y)D. 属文 (zh) 樯橹 (qing) 扪心自

2、问(mn) 生杀予夺(y) 来源:K2.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 战栗 烦躁 望帝啼鹃 沧海桑田B. 鲁莽 萧瑟 无可质疑 礼上往来C. 诞生 恪守 栉风沐雨 良辰好景D. 睨柱 踉跄 刎颈之交 触类旁通来源:高&考%资*源#网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B. 从纪录到叙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 莎士比亚把政治问题、社会矛盾和伦理思考熔于一炉,呕心沥血地展示出一个弊端丛生、罪恶累累的世

3、界。D.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B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流畅的表达是辩论取胜的前提,而准备是否充分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和素养。D. 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总之,我们要拿来。 。 。 。 ,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

4、,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A B C D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他与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称为“元曲四大家”。B.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塑造了中国妇女的光辉形象,剧情曲折生动,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不朽之作。C.哈姆莱特中“比剑决斗”的环节有两重矛盾冲突:一个是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的杀父霸母之仇,一个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杀父“害”妹之仇。D. 剧

5、本雷雨的故事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雷雨”既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又预示着情节的发展,暗示着情节的高潮。7.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A. 词中运用了“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意境。B. 由“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处境的寂寞、艰辛,内心的抑郁、苦闷。C. “拣尽”、“不肯”字样,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急于得到赏识的心理。D. “有恨无人省”是说作者

6、心中分明“有恨”,然而却无人同情、理解。作者以含蓄空白的笔法,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7、。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

8、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施关发机。 发:发射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 十年乃成廉君宣恶言,而君畏

9、匿之 乃使其从者衣褐C 验之以事 D 出为河间相少以父任 为武置酒设乐10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B文中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并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C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卓然政绩,“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政治智慧。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D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

10、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繁简得体,伸缩自如。第卷(80分)三、(25分)来源:K.Com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译文: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译文: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

11、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1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请比较其优劣。(4分)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2) 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3)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4) 莫

12、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5)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6)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7)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8)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46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故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姐姐,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

13、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雪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