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44235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性波动力学学习手册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学习手册的编写旨在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计算练习实例以及相应练习。第一章 仿射正交张量1.1 指标记号及两个符号一、指标记号1、凡使用指标的记号系统为指标记号,如单位基向量:ei,空间内任一点坐标:xi,今后会遇到的应变张量、应力张量 等。 2、求和约定例:空间内任一点P的向径可表示为: (1)在(1)式中可发现是对指标i从1至3的取值范围内求和。可以将其简写为: (2)这即是求和约定,亦即在数学表达式内同一项中,有某个指标重复出现一次且仅一次(如(2)式中的指标i),就表示对该指标在其取值范围内取一切值,并对所得到的对应项求和。该求和指标也称为哑标。需要说明

2、的是:由于该指标仅表示在其取值范围内求和,因此用其它拉丁字母代替亦可,但是不能与后文提到的自由指标相重复。例1: 该例中,同一项中指标j有重复且只重复一次,所以为哑标。另一指标i不参与求和约定,称其为自由指标。该式展开为: i=1时, i=2时, i=3时,自由指标的个数决定了简写方程代表实际方程的个数,哑标的个数决定了该项所代表的实际求和项的项数。例1中,由于只有一个自由指标i,所以实际上它代表有个表达式;右端项只有一个哑标j,所以该项展开后是项的和。例2: 例3: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用拉丁字母书写的指标取值范围是1、2、3,而用希腊字母书写的指标取值范围是1、2(如例3中的指标a)。针对

3、指标记号的练习题:练习1:写出 (个方程,每个方程右端有个累加项)练习2: (个方程,个累加项)二、两个符号1、Kronecker符号 写成阵列的形式即为: Kronecker符号的特点: (1) (2) (3) (4) (5) (6) 例4:向量和,有: 注意:可作为求和约定中“同一项”的分隔符 注意:点乘(包括叉乘符号)符号不能作为“同一项”的分隔符,所以此例中将向量的下标换成了j。 2、排列符号(置换符号):123 所以,其余21个值为0.还有:例5: 则有:例6:向量和,有: 则 针对两个符号的练习题:练习3:已知,和为常数,试将此式开展:1.2 坐标变换 旧系:,单位基向量:新系:,

4、单位基向量:坐标变换系数: 新旧坐标系下的单位基向量坐标变换规律: 新旧坐标系下的空间点坐标变换规律: 向量,在旧系下的分量,新系下的分量为,其坐标变换规律为: 向量的解析定义:若有3个量,它们在和的分量分别为和,当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系数为时,与之间按式变换,则这3个量有序整体形成一个向量,此3个量为向量的分量。1.3 张量的定义 一、张量的定义1、0阶张量(标量):个分量,在旧系下为,新系下,当进行坐标变换时满足。2、一阶张量(向量):个有序分量,满足3、二阶张量:个有序分量,满足 记,写成阵列形式为:4、n阶张量,同上练习4:试证空间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对坐标变换来讲都是个不变量(P8,例

5、1.3-1)。练习5:P27,题1-5练习6: P27,题1-6二、张量的表示方法 并向量表示法(实体表示法): 1.4 张量的代数运算 1、张量的相等 2、张量相加减 3、张量乘积 r阶张量A,s阶张量B。它们的乘积 C=AB为(r+s)阶 张量乘积的运算性质: (1)服从分配律: (2)服从结合律: (3)不满足交换律:4、张量的缩并 在r()阶张量,令其任何两个指标相同,并对重复指标施行求和约定。例7: 缩并一次减少2阶5、张量的内积 r()阶张量A和s()阶张量B的乘积中,对分别属于A和B的指标进行一次缩并,称如此所得的张量为张量A与B的内积,记为,约定:对张量A的最后一个指标和张量B

6、的第一个指标进行。例8:知,向量。求内积和1.5 商法则设一组数的集合,若它满足对于任意一个q阶张量S(如q=2,任意阶张量分量为)的内积均为一个p阶张量U(如p=3,三阶张量),即在任意坐标系内以下等式均成立: (对l,m应用了求和约定),则这组数的集合必为一个阶张量。1.6 几种特殊张量 对称二阶张量: 反对称二阶张量: 引入 球张量及偏张量: 各向同性张量:张量的每一个分量都是坐标系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1.7 二阶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8 张量分析简介标量:; 向量:;1、对时间的导数:2、张量场的梯度:3、张量场的散度:4、张量场的旋度:5、散度定理: 练习7:题1-9第二章 弹

7、性波动力学绪论一、弹性波动力学的任务:应用弹性动力学理论来研究弹性波的激发和传播问题。二、弹性动力学的基本假设:1、物体是连续的;2、物体是线性弹性的;3、物体是均匀的;4、物体是各向同性的;5、物体的位移和应变都是微小的。6、物体无初应力。第三章 运动和变形3.1 弹性体运动和变形的表述一、基本概念:位形、参考位形、变形、运动二、运动和变形的数学表述:同一质点、不同时刻的向径: 或 位移: 例1:例3.1-1练习1:题3-2练习2: 题3-33.2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3.3应变张量公式推导:从两点间的距离改变出发来推导:定义 格林应变张量 例2:例3.3-1练习3:题3-43.4小变形情形的应

8、变张量和转动张量一、小变形情形下的应变张量: 二、小变形位移的分解: 令转动张量: (刚体平移+刚体转动+变形位移) 例3:例3.4-1例4:例3.4-2练习4:题3-7练习5:题3-83.5小变形情形下,过一点线元长度的变化及过一点的两个线元之间的变化一、正应变(线应变、相对伸缩) 例5:例3.5-1练习6:题3-6练习7:题3-11二、过一点的两个线元之间夹角的变化 初始两线元夹角余弦 变形后两线元夹角余弦例6:例3.5-2练习8:题3-103.6小变形应变张量的几何解释一、 的几何解释:质点P处原来沿ox1轴方向上的线元每单位长度的长度变化,即点P处沿ox1轴方向的正应变。(、同理)正应

9、变分量二、 的几何解释:变形中点P处原来沿ox1轴和ox2轴方向的两线元之间角度(原为 )改变量的一半。(、同理)剪应变分量三、的几何解释:变形中点P处每单位体积的体积改变。 该公式的推导3.7主应变,应变不变量若过点P的某个方向的线元,在变形后只沿着它原来的方向产生相对伸缩,则称此线元的方向为该点应变的主方向,称该方向的相对伸缩(正应变)为主应变。 3.8相容性条件 3.9应变球张量及应变偏张量 张量为应变球张量,表明某一点处体元的形状不改变,只是体积发生变化;为应变偏张量,描述体元的形状改变。因其可拆分成5个纯剪切变形的叠加。第四章 应力分析4.1体力及面力 体(积)力: 连续分布作用于弹

10、性体每个体元上的外力(表)面力: 连续分布作用于弹性体表面上的力4.2应力向量用假想截面将弹性体一分为二,两部分通过截面相互有内力作用,可视为面力分布作用于整个截面上。截面上取包含P点的面元,面元的外法向向量为n 应力向量 当x和t固定,而使n取一切可能值时,就得出时刻t过向径为x的点所有各个面元上的应力向量,它们的总体就是该点在该时刻的应力状态;当x改变时,就给出弹性体内各个点的应力状态,即为应力场。一般来讲,应力向量与面元的外法向方向不平行,于是有: 面元上的正应力,剪应力分量 例1:例4.2-14.3应力张量 一、应力向量的分解: 指标涵义,正负的规定二、Cauchy应力公式: 给定一点

11、的应力状态,就完全确定了该点的应力状态。例2:例4.3-1例3:例4.3-2练习1:题4-54.4运动微分方程 边界条件一、运动微分方程:平衡微分方程:练习2:题4-18练习3:题4-19二、应力张量的对称性:三、应力边界条件: 例4:例4.4-2 简便方法:比较边界上的应力与面力方向lhx1ppqx2oBAC 练习4:题4-20练习5:题4-21练习6:题4-224.5 主应力 应力不变量主平面、主方向:若面元上的应力向量t与面元的法向方向n平行,则此面元为该点的主平面,该平面法向方向为该点的主方向。主应力:该主平面上,应力向量的剪应力分量为零,则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分量既为该点的主应力。4.6

12、 主应力的一些性质4.7 应力球张量及应力偏张量 为应力球张量,为应力偏张量第五章 应力与应变关系5.1 功和应变能 忽略热与温度影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Green公式5.2 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体的广义Hooke定律一、广义Hooked定律二、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体的广义Hooked定律 练习1:题5-3练习2:题5-4练习3:题5-5练习4:题5-6三、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体的应变能密度函数 四、物理常数与、之间的关系式 五、各弹性常数可能的取值范围 六、使用球张量及偏张量表出广义Hooke定律 第六章 线性弹性动力学问题的提出6.1 线弹性动力学的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基本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运动微分方程定解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线性弹性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求解路线:已知弹性体的自身性质、所受外力、边界条件、初始条件,而求弹性体内的位移场、应变场及应力场。6.2 线弹性动力学问题的提法一、二、Navier方程:例1:例6.7-1练习1:题6-1练习2:题6-2练习3:题6-36.5 二维运动问题 平面运动+反平面运动6.6 能量密度及能通量密度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