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440507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 D. 牛顿力学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E.背诵全文。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4.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C.世界万

2、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E.心外无物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E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7.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A.自由和必然B. 真理和错误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E . 真

3、理和客观存在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A. 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概括了社会基本结构 9.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C可感知的实物 D.人的感觉的组合 E.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10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E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

4、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A. 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B. 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C. 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D. 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社会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就不同12.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 创造C.人脑的属性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E. 人脑的机能 13.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C.认识客观规律D.利用客观规律 E 掌握客观规律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源泉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E.阐明了事

5、物发展的动力 15.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E与偶然性没有联系 16.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E诡辩论的观点 17.假象( )。A.是主观的 B.是客观的 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D.也是本质的表现 E不是本质的表现18.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

6、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ss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E大海捞针是不可能的19.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 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E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E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2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相互区别的

7、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C.具有客观性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E.具有普遍性的 2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B.诡辩论C.激变论 D.直线论 E经验论 2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包括的内容有(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D. 生产力中人与物的矛盾 E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4.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8、 D. 矛盾的无限性 E. 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2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E.社会意识是反作用2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D. 人是本质是抽象的 E. 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9、的2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 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的更替.28.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人类社会就是自然界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

10、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D. 从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的转化 E.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1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E.去粗取精3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

11、富,修正和发展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D.实践比理论重要 E. 感性认识重要,理性认识不可靠33.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C. 管理 D. 科学技术 E. 劳动对象34.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A. 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 B.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 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D. 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E. 先进的道德代替落后的道德35.

1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矛盾双方相互反对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3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螺旋式上升的过程37.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8.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B.

13、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E. 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3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E.量变和质变的关系40.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E.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41.历史唯

14、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无需条件42.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E.物质价值和潜在价值4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 )。A.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B. 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C.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

15、一 E.正确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4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因此应做到( )。A. 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B. 认真读书,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C.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D. 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E.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45.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朴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因而还不是哲学B.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C. 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E. 世界观就是哲学4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A.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 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D. 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E.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47.世界观是( )。A.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 人们对整个世界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