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4401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我们所面对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性目标。除了从费用、经 济效益和财务方面的考虑外,它还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友善性等等技 术性能方面的要求,以及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和企业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间接效益或企业文化方面 的目标。上述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了对信息系统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有关它在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则更 有待人们的努力。这里所谓的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所进行的一种全方位的考核或者 判断,它具备以下特征:它的评价包

2、含了多个独立指标这些指标分别体现着信息系统的不同方面,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判断,并用一个总评价值来反映信息系统的一般水平。一般说来,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这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前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即指标评价值各评价值的综合,包括综合算法和权重的确定、总评价值的计算等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所谓信息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是指一套能够反映所评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特征,并且具有内在联 系、起互补作用的指标群体,它是信息系统整体状况的客观反映。一个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对信息

3、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先决条件。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既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又有其特性,在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点:整体性原则。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一机系统,系统各组成部分需协同运动才能发挥作用,指标体系 应能全面地反映所评价系统的综合情况。从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子系统、相应的业务部门组织环 节到系统直接操作人员等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客观地加以观察;信息系统对于管理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 效果,也必须全面加以考虑。可测性原则。指标的涵义必须明确,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同时,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 指标之间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这样才能从历史

4、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的现状 和发展。动态性原则。在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信息系统的不同类型,都应能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 根据需要可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同时,指标设置要有重点,对于非重要方面的指标可以适当设置得粗些, 以简化评价过程。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包含多重意义,首先是指标结构自身的多重性,即一个指标由若干其它指标所决定 而构成树形结构,这将为衡量信息系统项目的效益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带来方便;其次是信息系统所属部门 的层次,如对于宏观信息系统而言,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省、(市)地、县四层结构,要求指标体系 能客观反映信息系统的这一特征。各层的子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5、再有是系统技术特征上的层次性。 例如,对于微观信息系统即企业信息系统来说,EDPS扩展后构成高一层次的MIS,MIS的评价指标体系就 必须对EDPS具有包容能力。接口指标应当一致。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各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要设法以适当的方法消除。在这里,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试图给出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综 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信息系统,EDPS、MIS,还是DSS,都能从该框架中找到相应 的指标集并将其具体化。事实上,理论框架建立过程的本身,就是一项综合评价工作,该框架的具体构成 如图4.5.5所

6、示。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质量执行准确性,相应速度、信息存储量、界面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文档齐全数据共享、易维护性、容错性技术水平技术先进性(硬件/软件先进性;开发技术先进性;软件可重用性)技术首创性开发效率运行质量直接应用人员的结构、素质系统运行率系统维护率用户需求领导重视程度功能需求满足程度(适用程度)人一一机交互的友善程度图4.5.5系统价格可接受程度(性能/价格比)系统成本开发成本硬件成本(购置、基建、安装、调试等) 软件成本(开发、培训年、系统切换等)运行成本(人员费用、消耗材料、技术资料、折旧等)管理成本(审计、服务、行政等)维护成本(硬件、软件、纠错、适应、完善等)系统效益经济

7、效益按系统功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按服务对象(如企业、政府等) 按效益类型(如直接/间接、有形/无形等) 按技术特征(如EDPS、MIS、DSS等)社会效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对本企业的影响程度 福利、就业、伦理道德7、财务评价投资指标(如企管费、非生产人员工资等)收益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综合指标(如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图4.5.5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此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考虑而建立起指标理论框架的:从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出发,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共同组成的系统,故可按人一一运行质量、用户需求;机 系统质量、技术水平这两条线索构造指标。从信息系统的评价对象出发,对

8、于开发商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质量和技术;对于用户而言,则关心 用户需求和运行质量;系统外部环境则主要通过社会效益指标来反映。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别按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财务指标等三条线索建立指标。2.信息系统的调整为使信息系统正常工作,需要对系统实施后进行检查、调整,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1) 调整的原因 系统的环境变化。比如,由于市场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引起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变化、系统 中硬件或系统软件的更新。要使系统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就要对系统做适应性调整。 系统自身还隐藏着错误,当错误被发现时,要进行改正性调整。 用户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要求,增加新功能,改善原有的功能,

9、即进行改善性调整。 修改了当前使用的版本,也要修改以前的版本,还要修改将要使用的版本。这叫版本维护。(2) 实施后的检查内容 检查信息系统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系统目标的设计要求:即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检查系统的输出质量,报表是否包含了所有信息? 检查输入是否有出错?是否已采取了安全措施来防止输入的出错?当输入出了错,是否能检查出来,记录下来,并纠正这些出错? 检查系统能否满足用户操作上的要求? 检查系统可靠性如何? 检查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其中包括人、财、物以及硬、软件资源等的使用性情况。(3) 调整的内容 程序调整。信息系统对数据处理的方式、格式、范围、精度、频度等都是以管理方式

10、为根据的, 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必然导致程序的变化。一般说来,系统调整主要是程序调整。 数据文件的调整。数据存放格式、精度等发生变化,则要求对系统中的数据文件进行调整。数据 文件的调整不但是对文件中的数据作修改,也可能要修改文件的结构。应当注意,修改数据若引起数据文件的索引键变化,则应当维护数据文件的索引文件;修改数据文 件的结构要防止文件中的数据丢失。 编码的调整。系统中各种编码(如职工编码、材料编码等)需要调整时,可能引起数据文件及其索引 文件的变化,因为编码大多用作数据文件的索引关键字。 硬件的调整。机器的故障需要维修,机器损坏或陈旧需要更新。硬件维护应当由硬件技术人员完成,但 要注意保护数据。例如更换硬盘时,要把换掉的硬盘中的数据转移到新硬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