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439940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日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辞O2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放量量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 CO加a10002值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b83中正确的c64是()d77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方卜还有酒精和乳酸日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 d条件下,产生的CO超部来自线粒体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

2、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a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A丙酮酸R乳酸C、二氧化碳DX水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日 有氧呼吸产生的【HU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 0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 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5mL75 mL无氧乙25mL75 mL通氧50 mL未处理丙2

3、5mL75 mL无氧丁2575 mL通氧mLA 甲组不产生CO前乙组产生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 、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O酌试管为()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日 葡萄糖+线粒体C、丙酮酸+线粒体D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8、食品罐头的铁盖

4、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铁盖安全钮鼓起 的最可能原因是()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 CO牙口 H2O日微生物呼吸,产生 CO余口 C2H5OHC 乳酸菌呼吸,产生 CO和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 CO和H2O9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 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甲 B 、乙 C 、丙10、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日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

5、氮肥的利用率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D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1、根据以下能量的释放、转移、利用的模式图,回答问题。(1)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都是通过分解 等能源物质获得的。(2)将能源物质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要通过 过程,其实质是能源物质热量(散失) 可以转移的能量能量肌肉收缩D E 吸收和分潞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3) 上述过程产生的能量, 一部分以 的形式散失, 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 里。(4)贮存在B内的能量释放后可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除了肌肉收缩及分泌外,还可供D 和E 等生理活动的需要。参考答案:1-10 : DDDDD ABBCD11、 (1) 葡萄糖 (2)【A】 有氧呼吸分解物质释放能量(3) 热能 【 B】ATP (4) 有机物的合成兴奋的传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