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43953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在的孩子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是非不分,一味向自己的亲人或他人索取,却很少懂得向他人献出爱心。追溯其原因,多是“娇儿不孝”,忽视爱的的教育造成的。08岁是人生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期。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友爱合作,谦和仁让,保持平和,友善的心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方式,还决定了长大后孩子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的生存方式。如何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呢?一、 培养孩子的爱心要做的是从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情感。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这是克服自私自利和残忍行为的“解毒剂”,父母、老师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地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如公共汽车上

2、,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奶奶生病,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奶奶做点事。若新闻有报导海啸、地震、闹水灾或有人缺钱做手术,就带着孩子去捐点钱,献上一份爱心,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颗爱的种子,不可思议的是童年心田里的种子最强、最大,终身难忘的是童年呀!童心最纯、最善。爱一旦启动,就会带动各种良好的心态与习惯去体会别人的心情,学会移情、善于理解他人。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问孩子:“想想你摔倒了,疼吗?小弟弟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从小事做起,身边做起,先会同小伙伴、小动物友好相处,有同情心,然后学会爱父母长辈、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

3、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经过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爱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二、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从小树立正义感,防止同情心蜕化成懦弱从小要教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判断周围的人和事物,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如“那个哥哥打人对不对?为什么?”让孩子对照他所能理解的道德行为标准作出评价,大人参与讨论,客观进行评价与引导。先对孩子喜爱的一些童话、电视人物如“猪八戒”有其可爱的一面也有其贪吃、偷懒等多种品行进行分析与鉴赏,逐步学会辨析的方法与事物

4、的正反两面性,再进一步培养洞察力与感悟性,激发道德情操的自我调养,从而推动爱的发展朝健康、理性的目标奋进。如:利用现实中的一些人与事进行是非辨别训练。如:一个警察在与另一位叔叔(小偷)在“打架”。你认为警察这样对吗?为什么?教孩子辨别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行为,从小培养孩子站在正义立场上,要表现得勇敢、机智,在邪恶势力面前决不手软。具备了同情心的基础上要增长智慧,以免同情心过盛,防止“东郭先生”救人反害已的负面影响。在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渐渐地,孩子的判断能力、评价能力就会逐步发展,孩子变得慈善而有理智,同情心就不会蜕化成懦弱和愚痴。三、 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和自尊心孩子在很小

5、的时候,就已经有羞怯、难为情的情结表现。如:不喜欢父母在别人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主动克制自己受到谴责非议的言行、愿望、动机。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与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真正的约束。”比起那些在家长老师逼迫下勉强承认的错误、道歉和保证要深刻、有效得多。这就要从小注意孩子在犯有坏行为时应注意、激发他,感到对不起人、不自在,并对自己表示不满。这样发自内心的歉意,才促使自己勇敢地改正错误,而自觉遵守不再犯错,这就需要父母的修养与平等观,如:2个孩子在游玩中发生吵闹,父母不可当着孩子、客人的面大声指责:“我这孩子就这样,好打架、不听话,历代的坏家史又数落一遍,

6、”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不听话反映出有主见,好争斗反映出有进取心。但这种主见多带有主观和无知的倾向,进取心带有个人逞强和虚荣心的倾向。因此,父母应有针对性地分析后指出批评和意见。如:因玩具少于人数而抢战的应建议2人通过商议手段,采用“石头、剪子布”等方式谈和,轮流玩。掌握并习惯于谈判的孩子,能常保持平和、镇静的心态,对品性、人格的提升很有好处;若是因自私抢夺玩具而吵闹的可适当批评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友爱相处可换来快乐的友谊,一只小鱼孤独游戏不会快乐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克服自私的欲望,这样即解决了孩子的矛盾也扶平了孩子的不満情绪,而不是武断逼迫一方退让,强硬平息争战,体现了尊重与平等,也保护了孩

7、子的自尊心。在家里、幼儿园或日常生活中能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强化表扬孩子的优点,有了自尊心的孩子能重视自己的名誉,自尊自爱,能自动唾弃和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自尊心和羞耻心如同墙壁的两面,树起了这一面同时也树起了另一面。自爱是爱心教育的前提。四、 让习惯成自然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是长期而缓慢地养成的,它一旦养成,便可主宰人生,正如俗话所说的:好命运不如好习惯。从小养成一个仁爱的好习惯,可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使他逐渐培养起关心人的情感。很多孩子都会唱一首歌“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唱来亲切感人,但重要的是要能按歌中所说的去做,当他起初只是用单纯的模仿来关

8、心人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使他感受到这样做会给人带来快乐,是正确的。同时,多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儿歌。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熏陶,爱的行为就会渐渐成习惯。由于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征,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要关爱他人,孩子自然处处关心人,有个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看见母亲生病了,赶紧安慰母亲说:“妈妈,我来讲故事给您听,就不会痛了”还跑到厨房对奶奶说:“奶奶,妈妈生病了,您烧个好菜给妈妈吃,好吗?”孩子发自内心的体贴,并没有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长期爱心熏陶养成的好品性、好习惯。朋友们,只有爱的成长,才能换来好的命运。为了使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也使未来有一批合格的父母,至使社会、国家有一批称职的建设者,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来关注爱的教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