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4394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学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国史学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国史学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国史学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国史学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学史教案.doc(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史学史绪论(一)、中国历史的特点1、记述的连续性;2、内容的丰富性;3、体裁的的多样性;4、重视人事的社会性A、记述的连续性:从甲骨文、金文、尚书、春秋到二十四史,历史撰述从未中断,形成了连续的、有系统的,多层面的历史记载和历史撰述,成为世界史学上绝无仅有的壮举。原因:史官制度和修史机构的健全;众多史学家深刻的历史意识。B、内容的丰富性:先秦时期,已出现了历史记载。两汉的史记汉书为历史撰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多途发展,不仅使历史著述数量大增,而且种类也在迅速发展。唐宋以下,出现了史学理论著作史通、文史通义,还出现了十通。C、体裁的多样性是中国史学的另一个特点。如:编年体、纪传

2、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学案体等(二)、史,历史,史学A、“史”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原意是指掌握文献记载的官职(史官)。B、“历史”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即活的历史事实;一指历史的记载,即被史学家认识或掌握了历史事实。 C、“史学”是指一门学问,一门以人类客观历史为对象,利用各种史料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它相当古老,且无所不包,但“史学”一词,产生较晚,“史学”由产生到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也由一个历史过程。(三) 、口述史事和三代史诗1、 口述史是最早所传播历史的手段,它不仅在文字产生之前,在文字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仍是一种重要形式,直到文字记载发展比较成熟,书写工

3、具比较方便之时,口述史事才被记载并保存下来。在先秦口述史事一直在史事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传说的历史(口述史事)内容有两大特点:1是传说人物被神话;2是英雄人物都是群众利益代表者。这既反映了当时认识水平的底下,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历史观点。2、三代史诗是指夏商周时期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而编成的史诗。它们都是经过长期流传,不断加工完善起来的众人的作品。今天能见到的三代史诗主要保存在诗经中,三代史诗与历史传说一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并对后来的某些史体有创始之意。第一章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发生第一节 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一、 远古的传说:中国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传

4、说时代。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的传说,在先秦史籍中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记载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虽然这些记载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后人的加工,但它却包含着生活在阶级社会的人无法凭虚描绘的一些原始的内容:比如关于原始社会的基本状况,有的书籍作了如下记载:居住情况: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饮食情况: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婚姻状况:商君书开塞“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幼之道”。人类征服

5、自然的情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见淮南子览冥训)、羿射九日(见淮南子本经训)等。军事战争:黄帝战蚩尤、克炎帝。(见山海经大荒北经)从这些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多少可以窥见我们的先祖生活斗争的情况。这些神话传说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的滥觞。二、原始的历史意识:从远古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两种思想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又显示出崇拜自然神的倾向。在险恶的自然面前,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远古的传说(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和神话(纯粹的幻想和虚构)往往杂糅在一起。对自然神的迷信,产生了原

6、始的宗教思想,是后代唯心主义“天人观”的原始基础。同时传说中的“人能胜天”的思想,对后代无神论的萌芽,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远古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不是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君王,而是过着平民生活的劳动者:如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绩”,“尝百草之滋味、水泉甘苦”。(淮南子修务训。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尧:“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茅草屋顶不修剪整齐),采椽不斲,(用栎木作的椽子不砍削)。粝粢之食(粗糙的饮食),藜藿之羹(野菜汤),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冬日披鹿皮御寒,夏日穿葛麻之衣。)这些古代的帝王都是“天下

7、为私”以前的英雄人物的形象。(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被颂扬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治服洪水,抗御天旱,改造环境,创造农具、器物成为传说中的主要内容。这些传说大部分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是靠人们脑记口传而流传于世,经后世文人加工整理而成。但这些传说无疑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是古代历史的镜子。这些原始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记述赖以发生的前提。 第二节 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靠以下几种方法: A、结绳记事法:以绳之长短,结子数目,形状来记事。后人称之为“结绳时代”。至今云南佧佤族仍采用此法记事

8、。B、刀刻记事法:如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器皿上常刻有整齐、规则的符号。C、图画表示法:比如古代岩画上,画一头牛和一个手持弓箭的人,即表示狩猎或射箭,后逐步衍化为象形文字。关于文字的产生,史书上有仓颉造字说,这是一种托古现象。事实上文字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关于文字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意见不一。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是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属于殷商后期,还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看,夏代应当有了文字。甲骨文已经有了会意、形声、假借文字的出现。说明在此之前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如会意:祭 :持肉以享神祗也。 :厶,公私之私,八,背也,背厶为公

9、。 :从日在草中,俗作暮。 :(至)“鸟飞从高下至低地”(许慎) :(君)以手口指挥,自己不动者。 :(妇)从女持帚。再如指事: (灾)災,川流受阻则为害。 :(疆),田与田之间有分界形。 :(天),人之头顶。即颠之初文。 :(亦)即腋之初文,指出腋之所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已有3000多个字汇。郭沫若“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6000年)(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重要补充:史官、档案、编年纪史官产生大约与“史”字同时。最初的史官除记事外,还兼有多方面的职责,地位尊贵显要,官职是世袭的,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机构的完善,史官职责逐渐有了明细分工,

10、史官与中国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铭文,是我国最早的档案。甲骨文是历史记载的萌芽,即已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活动)的四个记事要素;金文记事较甲骨文有发展,不仅字数增加,而且有明确的历史意识,这是一种质的飞跃。A、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可识汉字体系。这种文字因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故称甲骨文。因它是刀刻的文字,又称契文,其内容大部分占卜的记录,又称卜辞。它开始出土于殷都废墟河南安阳小屯村,也称殷墟文字或殷墟卜辞。甲骨文的意义:1、它是古文文字四大分之之一;2、创造了干支记日法;3、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4、找到了完整的世系。B、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11、。商周贵族为了颂扬其祖先的懿德烈业,以垂后世,故而铸器勒铭。它反映了奴隶制法礼制结果阶段。其内容丰富,是研究商周的珍贵资料,尤其是西周的土地资料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它是我国已发现早期文学史料之一,在语言学研究上有重要价值,保存了甲骨文早期象形文字。对比:甲骨文与金文的不同甲骨文是记载占卜的结果,以其简单的祭祀以显示上天的安排。金文是当时的人记当时的事,一般不追述已,的历史,仅仅因事而注,有很强的传世意识,作文官文书的作用,更加突出政治性强,其最后有有一句话:“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多常在财产纠纷铭文里,有作历史凭证的含义的作用,子数记事比甲骨文多,反映了历史由简向繁的发展。 (2)历法的产生:

12、史学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有了历法,才能推算时间,确定岁时年月。年月不清,就没有时间观念。一部史书如果没有确定的时间,那么史料再丰富也是毫无价值的。一部真正的史书,必须是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四者有机地结合。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慢慢地发现了月盈、月亏的规律,其周期等于二十九次或三十次日出,这样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了日月的概念。后来因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于是产生了把一年分为十二月,一月分为二十九或三十天比较精确的历法。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月亮又叫太阴。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

13、.53059日,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天和29天。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年、节气是阳历成份。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3)史学意识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需要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于是便产生了史学意识。以后历史

14、的记录权力把持在极少数人手中,他们代表统治阶级做历史记录,因此他们选择的历史材料乃至记录的原则和方法都有一定规定。史学意识在逐步成长。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比如西周的统治者曾声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既然要用前朝兴亡的事实作为自己统治的借鉴,那就只有借助于记载前朝兴亡事迹的史书。此外在春秋时代,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引用古籍的论述作为自己议论和施政的依据,同时把史书作为教育自己后代的教科书。这些因素促进了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尚书多士“维殷先人,有典有册”。说明商代已经出现典册,而这些典册极有可

15、能是各种档案文件的汇编。比如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汇编,也可称是最早的成文史料。它记载了上至唐、虞,下讫春秋时秦穆公虞、夏、商、周数代的部份史实。尚书甘誓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一篇誓师词,顾颉刚考证认为该篇应成于殷代。(中国史研究1979年1期“尚书甘誓校释评论”)因此说我国史学的起源,应从夏代开始。 第三节 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 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史”: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执简形,古文中作 ,无作中者,推其意,盖以中当作 ,即 之省形,册为简策本字,持中,即持册之象也”。传说我国很早就有史官的设置。后汉书班彪传“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这里含有托古的成份。我国有文字可稽的历史,应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史官的设立应去此不远。商朝的史官,甲骨文作“作册”、“史”、“尹”、“太史”、“内史”,原本与宗教官“卜”、“占”、“巫”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都充当神人之间的媒介,不仅负责上帝的旨意,而且可以代表上帝监督商王的行动。因此,史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商代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的责任。史记殷本纪记载了自契以下诸王的世系,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