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43661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山东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发表时间: 2004 - 摘要:山东民俗文化因其传承性强、地域特点鲜明、影响广泛而成为山东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凭借此资源优势,山东的民俗旅游享誉国内外,成为山东旅游业一个富有潜力的增长点。但在当前的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山东民俗旅游的特点、类型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原则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山东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界定(一)民俗文化的定义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

2、,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1 它是民俗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学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与精英文化或宫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生动性和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代大众旅游的诸多特点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为民俗旅游的主体资源,这也是推动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民俗旅游的界定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就已经开展了民俗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开始探讨民俗旅游的概念,陆景川、西敬亭、叶涛、李慕寒、刘印其、迟景才、仇学琴、陶思炎、温锦英、吴忠军、巴兆祥、

3、吴必虎等人均对此有所阐述。1990年,西敬亭、叶涛首先明确提出了“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以民俗事象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2刘印其提出:“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如寻根祭祖、朝山进香、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览、民俗表演 (婚礼表演等)、节庆活动、风味食品、旧式交通工具、住民房等,一句话,就是到民间去旅游,到民俗氛围里去切身体验”。3温锦英给民俗旅游下了这样的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4前

4、述诸位学者对民俗旅游界定,虽然有的比较宽泛,有的过于细致和繁琐,但大多认为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基础的一项旅游活动。笔者认为,民俗旅游之所以成为一项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的旅游活动,主要在与其资源主体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强烈的传承性,内容贴近民间,形式生动活泼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界定民俗旅游的立足点;除此之外,理论上的探讨还需结合当代民俗旅游的开发实践。因此,界定民俗旅游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民俗旅游的资源主体,其次应表述其属性和基本特征,还要结合民俗旅游开发实践指明其形式。参照各位学者的定义,笔者把民俗旅游界定如下: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它利用民俗文

5、化资源吸引旅游者,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新兴旅游活动。常见的游览形式有认知民俗事象、参观民俗建筑(包括民俗博物馆、民俗村和民俗主题公园等)、参与节庆活动、体验民俗风情和参访家庭等。(三)民俗旅游的分类对应民俗的分类,陶思炎依据民俗范畴,表现空间、产品性质、服务功能等为标准对民俗旅游的类型作了细致的划分。他以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旅游范畴为标准,将民俗旅游产品划分为物态、动态、心态、语态等民俗旅游类型;以民俗生活空间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市井民俗游、水乡民俗游、山村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环境类型;以产品性质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观览型、参与型、休闲型、运动型等类型。5但现实中的民

6、俗旅游活动与理论上的探讨稍有差异,比如心态、语态等民俗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旅游类型。王德刚把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分为品牌经营模式、社区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和节庆活动模式。6这6种模式在山东均有分布,且比较切合中国民俗旅游的实践。笔者依据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的历史及其现状,把山东的民俗旅游产品主要分为以下6种:民俗博物馆旅游、节庆民俗旅游、婚俗旅游、渔家乐、农家乐、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下文将结合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对此分别详述。二、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传承性强传承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传承性的风俗习惯不能

7、称之为“民俗”。深受齐鲁文化熏染的山东民俗自其产生后,就一直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其间没有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替代。虽然历史上发生了数次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山东民俗的齐鲁文化根基。这一点在山东民俗旅游的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和社会民俗旅游资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民居建筑均历史悠久,保留了其固有的传统特色。就婚姻制度而言,古代“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山东婚姻习俗固有的程序。在近现代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异,但“六礼”所规定的婚姻的几个基本环节未发生根本改变。就丧葬民俗而言,“三年之丧”在民间仍被完整地遵循。2、地域特

8、点鲜明山东各地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胶东受沿海的自然条件和齐文化的影响,海洋民俗旅游和经商习俗比较浓郁。鲁中则受农耕文明和鲁文化的深刻影响,宗教民俗旅游、家族制度、古典婚俗旅游(曲阜)独具特点。鲁西南,鲁西北以运河民俗旅游为特色,交通相对不便的鲁南(临沂等地)则较多地保留了传统的民俗。3、影响广泛齐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山东民俗作为齐鲁文化的中下层文化,其影响非常广泛。凭借齐鲁文化的传播,山东民俗的影响波及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数次北人南迁,均把华夏的衣冠制度和山东的齐鲁文化传统带到南方;北方的胡族入侵中原,无不把儒家文化作为其立国之本,这就是中国历

9、史特有的“征服者被征服”的文化现象。这二者均显示了齐鲁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同理,山东民俗也被南北方的人民认可和接受。在旅游开发实践中,潍坊国际风筝节开风气之争,使潍坊一夜成名,继而,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掀起一股节庆旅游热。4、开发较早中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民俗旅游线诞生在山东,第一个民俗旅游区也诞生在山东。一般认为,中国民俗旅游的热潮始于1991年建成开放的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旅游村,然而,早在1978年,青岛就接待了第一批海外民俗旅游者;同年,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开始接待外宾,1983年后接待海外旅游者;1984年,潍坊就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节;1986年,潍坊市开辟了国内第一

10、条千里民俗旅游线;1987年,曲阜开发了古典婚俗旅游,泰安举办了首届国际登山节这一切都表明山东开中国民俗旅游风气之先,引领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在,山东的民俗旅游从资源质量上和开发规模上仍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山东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以此为基础的民俗旅游活动也类型多样,丰富多彩,而且各地的民俗旅游内容、形式不一,因此,很难全面、确切地描述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参照山东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笔者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山东民俗旅游的概貌。(一)民俗博物馆旅游这是比较易于操作的民俗旅游形式。它主要是把各种民俗器物陈列、展览给旅游者观赏。主要有安丘的石家庄民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11、、青岛民俗博物馆、淄博陶瓷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等。山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蕴藏着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为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目前山东省已经有170多个博物馆,不仅数量在全国各省市名列前茅,而且种类齐全。各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自然、科技、艺术、人物、民俗及遗址博物馆应有尽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的“博物馆旅游网”。除了上文提及的外,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也是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二)节庆民俗旅游这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主体,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其下又可分为传统节庆

12、旅游,现代节庆旅游、新兴节庆旅游、假日旅游(如双休日、黄金周等)。山东主要的旅游节庆有潍坊国际风筝节、济南千佛山庙会、趵突泉灯会、大明湖荷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天后宫民俗文化庙会、荣成国际渔民节等。(三)婚俗旅游对于旅游者来说,婚俗旅游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观博物馆等景点陈列的有关婚姻习俗的器物,二是观赏婚俗表演,三是亲自参与婚俗活动。新婚旅游是山东婚俗旅游中的主体,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旅游者表演山东传统婚礼,二是为旅游者举办山东传统的结婚典礼,它富有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地域

13、和民族色彩。曲阜于1987年推出的古典婚俗旅游独具特色。新郎家设在孔府饭店,新娘家设在阙里宾舍,按鲁国传统婚仪举行婚礼,一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煞是热闹。微山湖举办和表演水上人家的婚礼。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和青云山民俗旅乐园等地也为游客操办婚礼,表示抢新娘等活动。(四)渔家乐“渔家乐”在长岛、威海和日照开展得较好。长岛县是山东唯一海岛县,其“渔家乐”的民俗旅游活动让游客观赏渔家民俗文化,品渔家生活风情,游客还可以参观渔民网箱养鱼和筏式养殖项目,观看和参与渔民舞龙、扭秧歌、吹渔家号子、尝渔家风味小吃等民俗活动。日照王家皂民俗旅游村则推出了以“吃渔家饭,乘渔家船,住渔家屋,干渔家活”为内容的民俗旅

14、游。威海的环翠区、荣成河口、石岛等地也开展了“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垂钓、赶海等渔家生活民俗旅游。(五)农家乐山东的“农家乐”民俗旅游颇负盛名,旅游者可住农家炕,吃农家饭、做农家活,欣赏农家小戏,参观民俗博物馆,体察民风乡情,领略田园风光。“农家乐”在泰安、枣庄、临沂开展得较好。地处内陆地区的安丘、泰安、枣庄、临沂等地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家乐”民俗旅游。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推出的“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做农家活、随农家俗”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泰安的埠阳庄也开展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民俗旅游活动。近年来,枣庄、临沂也开展示以农村家庭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如峄城“万亩石榴园”内的王府山村

15、、蒙阴的桃花峪村和八达峪村等。(六)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本类以民居建筑为基础,包括古村落、民俗村、民俗主题公园等形式。比如济南的朱家峪、九顶塔民俗游乐园,潍坊的杨家埠、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淄博的原山等地。这一类型的民俗旅游在山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景点或景区还不多,但发展潜力很大。四、山东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山东民俗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类型丰富多样,在开发内容上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的民俗旅游品牌,成为山东旅游又一个较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项旅游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山东建立了许多民俗旅游村、数条民俗旅游线及民俗旅游区,但目前山东民俗旅游业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节就当前山东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下一步的开发思路。有些问题在整个旅游业中是普遍性的,如对民俗旅游资源重开发不重保护,重经济效益轻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景点(景区)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等;也有一些具体问题,如景点(景区)各自为政,重个体得失轻共同发展等。就目前山东民俗旅游实践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管理体制的分割所带来的矛盾近年来,山东有数处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