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436603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是对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的鉴定”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生物大分子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淀粉和脂肪的水解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D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答案】A【解析】“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水解过程,需要将小烧杯放入含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min,A正确。生物大分子中的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但是不能

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B错误。淀粉和脂肪的水解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水是它们的代谢终产物,C错误。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一些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是相同,D错误。2ATP合酶是合成ATP所需的催化酶,分子结构由凸出于膜外的亲水性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性尾部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关于 ATP合酶的分析,错误的是A可推测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ATP合酶B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ATP合酶CATP合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DATP合酶催化ADP和Pi形成ATP需要温和的条件【答案】A【解析】

3、原核生物的细胞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而ATP合酶是合成ATP所需的催化酶,故可推测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有ATP合酶,A错误;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都有ATP的合成,有ATP合酶,B正确;,从“ATP合酶是合成ATP所需的催化酶”可知,ATP合酶具有催化作用,从“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可推测,ATP合酶具有运输作用,故C正确;细胞内酶催化都需要温和的条件,D正确。3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IV的宿主细胞主要是T细胞,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宿主细胞内经一系列过程形成新的病毒。下列与HIV增殖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HIV进入淋巴细胞内的只是病毒的RNA

4、B逆转录出的DNA分子中A+T与C+G的数目相等CA与U的配对只发生在转录过程中DHIV增殖时所用原料全部来自宿主细胞4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乙酰甲胺磷对甲虫进行筛选,不是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具有抗药性甲虫大量繁殖的结

5、果,C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会形成新物种,D正确。5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据此分析作答。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

6、所以也低于血浆,C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错误。6下表为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研究表明:该种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的种群密度时,如果标志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该鱼种群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D该鱼种群的存在能够加速生态系统中物质

7、和能量的循环【答案】B【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2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A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的种群密度时,根据种群密度估算公式,如果标志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正确;该鱼种群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粪便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鱼作为消费者能够加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而能量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7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二十三种利用谷物酿制食醋的工艺。其经历的三个

8、主要发酵过程为:糖化酒化一醋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化过程是淀粉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B传统酿醋工艺均经历了酿酒的过程C酒化和醋化都要在有氧环境中进行D发酵液的温度控制到“小暖如人体”的程度是为了提高酶的活性【答案】C【解析】用谷物酿制食醋经历的三个主要发酵过程为: 糖化酒化醋化。分别是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在无氧的条件下),乙醇被微生物在有氧的环境下氧化成乙酸。A糖化过程是淀粉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故A正确。B传统酿醋工艺均经历了酿酒的过程,故B正确。C酒化在无氧环境下,醋化在有氧的环境下。故C错误。D发酵液的温度控制

9、到小暖如人体是为了提高酶的活性,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传统用谷物酿制食醋的工艺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易错点B选项,传统酿醋工艺均经历了酿酒的过程,将酒氧化可得到醋。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B1molFe与过量硫蒸气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NAC1L1mol/L乙醇溶液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7NAD含S2-、HS-共lmol的Na2S溶液中含Na+数目为2NA9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的名称为异丁烷BN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包括本身)CMN、NQ的反

10、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DM、N、Q均能使溴水层褪色,但原理不同【答案】A【解析】M的名称为异戊烷,故A错误;N的分子式是C5H11Cl,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异戊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新戊烷的一氯代物有1种,所以N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包括本身),故B正确;MN是一个氯原子取代M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NQ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故C正确;M、N使溴水层因萃取而褪色,Q使溴水层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故D正确。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沦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过氧化钠样品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CaCl2溶液

11、无白色沉淀产生样品未变质B向氯仿(CHCl3)样品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样品已变质C将漂白粉样品溶于水加人盐酸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红色样品未变质D将亚硫酸钠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样品已变质【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无白色沉淀产生不能确定是否有二氧化碳通入,则无法确定样品是否变质,选项A错误;B、氯仿中的氯原子无法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变质生成氯离子,遇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选项B正确;C、漂白粉没有完全变质则次氯酸根离子能将碘离子氧化产生碘单质,碘单质溶于四氯化碳中呈

12、紫红色,故无法确定样品是否变质,选项C错误;D、若样品不变质,在有硝酸根离子的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遇钡离子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则无法确定样品是否变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11已知: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FeSO47H2O的所有分解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丙、丁中可依次盛装无水CuSO4、Ba(NO3)2溶液、品红溶液B实验时应先打开K,缓缓通入N2,再点燃酒精喷灯C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D还应在丁装置后面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答案】A【解析】A、丙装置验证的是SO3,因为N

13、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SO42,对SO3的检验产生干扰,丙装置应换成BaCl2溶液,故A说法错误;B、先通N2,排除装置中空气,防止Fe2被氧化,故B说法正确;C、残留固体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反之不含有,故C说法正确;D、SO2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因此在丁装置后面再加一尾气处理装置,即添加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故D说法正确。12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W主族,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2倍,m、n分别是X、Y与W形成的化合物,m、n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p为常见的液态化物,q是W的单质。下列

14、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WYX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Cm、n、p均为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DZ、W形成的化合物可由两种盐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答案】D【解析】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X为H、Y为O、Z为Al、W为S元素,m、n分别是H2S、SO2,p为H2O,q为S,A一般来说,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ZWYX,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m、n分别是、,p为,均为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Z为Al、W为S元素,铝离子和硫离子发生互促水解反应,不能通过复

15、分解反应生成,故D错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抓住物质的特性进行判断。p为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应为H2O,q是W的单质,且为淡黄色固体,应为S,Y、W同主族,则Y为O元素,X为H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2倍,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应为Al,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13常温下,取浓度均为0.1mol/L的HX溶液和ROH溶液各20mL,分别用0.1mol/LNaOH溶液、0.1molL-1盐酸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X为强酸,ROH为弱碱B滴定前,ROH溶液中存在c(ROH)c(OH-)c(R+)c(H+)C曲线:滴定至V=10mL时存在2c(OH-)-c(H+)=c(HX)-c(X-)D滴定至V=40mL的过程中,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答案】B【解析】常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