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43639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俸禄制战国开始出现,但并未取代军功爵制,故A项错误;春秋末年周王室仍掌握王畿和一定的权力,故B项错误;封建家臣不再分封说明分封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战国开始确立,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材料中“国“、”野” 的划分是一种管理形式,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分封等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分区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闭塞”,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材料中“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所讲述的是西周时期不同等级制度所占有土地的多少,后面又讲到土地占有的不同所以导致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各等

2、级依靠什么生活,并不能反映国家重视农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的分封制下各等级所分封的土地多寡,并不能体现贵族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公而产生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关注民生,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直接祭天、向天祈祷”得出最高执政者的权力提高,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血缘关系一直是纽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家天下的格局开始确立是在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部分贵族不再掌行政实权,贵族特权被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国的行政权的赋予群体发生变

3、化,而非管理选拔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并存,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部分地方行政官员直接由君主任免体现了君主集权,故D项正确。6【答案】D 【解析】材料中里革和鲁成公讨论“臣杀其君谁之过”的问题,里革的观点是君主的过错,君主作为统治民众的人,有极高的威严,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国君暴虐无道与君主被杀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是现象,题干表述为“说明”,意在考察本质而非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臣杀其君”的观念问题,而不是是非善恶的观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臣杀其君”的事件,反映的是君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非诸侯国间的冲突,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讨论臣杀其君谁之过”的问题,

4、说明已经出现了臣杀君的僭越行为,得出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7【答案】A 【解析】懿王去世之后,太子年幼,因此立共王弟辟方(懿王之叔)为孝王,孝王去世之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夷王说明王位继承一般遵循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但如果君主没有子嗣或者太子年幼,也可以选择宗族中的其他人继承王位,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补充,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做法,与分封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王位继承遇到特殊情况时的灵活处理方式,并没有体现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王位继承遇到特殊情况时的灵活处理方式,并没有说明周王室威信扫地,故D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文化下移是

5、指下层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力,与材料中朝廷官员逐级向地方乡民讲授法律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廷官员向地方讲授法律,与诸侯争霸割据无关,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有自治权,不受王室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朝廷的法律可以通过乡大夫传达给乡民,可知是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9【答案】A 【解析】材料中“王”“帝”君王称号的变化反映了分封制下统治秩序的瓦解,随着土地私有的发展,新的封建统治秩序即将建立,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故A项正确;西周统治的终结是平王东迁,东周建立,战国是属于东周,故B项错误;诸侯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利益冲突造成的,由材料中“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

6、称为帝”,说明并未造成矛盾,故C项错误;统一格局的确立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阴阳五行”说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材料的内容是官员分工,故A项错误;“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表明官员分工明确,故B项正确;西周确立森严的社会等级与材料的内容官员分工明确不符,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是从秦朝开始的,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记述了秦律十八种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与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秦律十八种的内容非常庞杂,包含

7、的范围非常广,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秦律有一些内容是关于国家经济方面的,但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秦律的内容庞杂,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说明在秦朝建立之后,有许多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国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就是针对这些社会问题而制定,故D项正确。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没有涉及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官僚体制日益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与贵族政治的废止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抓住材料“东周社会经

8、历了巨大的变化”来分析,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未体现“与时俱进”,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弟子对孔子思想做出不同解释,说明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据所学“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可知不是核心理念,故B项错误;据材料“社会问题和哲学问

9、题”可知不是治国措施,故C项错误;据材料“孔子门徒”无法说明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故D项错误。15【答案】C 16【答案】A 【解析】图中孔子的列国路线图,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西进路线图,体现了当时学术的东学西渐,故A项正确;图中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思想派别,形成着不同的文化圈,图中并不能体现文化趋同,还是有着明显差异,再者孔子是属于春秋晚期,不是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孔子的西进已经说明思想已有交流,而不是严重区隔,故C项错误;孔子宣传仁政思想并不符合当时诸侯国统治者都需要,所以并未受到欢迎,故D项错误。17【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周礼去匡正事物是

10、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的,故A项错误;周礼是西周时期的的社会等级秩序,代表的是旧有的政治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这与政治改革相矛盾,故B项错误;孔子认为要用周礼匡正人和事物让其“名正言顺”,即孔子认为当时社会弊端是“名不正,言不顺”,这并没有正确的揭示当时社会混乱,诸侯争霸的弊端,故C项错误;孔子希望用周礼的等级秩序去匡正人和事物,也就是希望用统一的政治制度去规范社会,让天下太平,这其中体现了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故D项正确。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曰:其唯学乎”得出该思想属于墨家尚贤的主张,即小生产者凭借才华跻身统治阶层,尚贤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故

11、A项正确;根据所学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是墨家尚贤的思想主张,没有涉及礼法并用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和材料,墨家思想并未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19【答案】B 【解析】孔子的春秋描写的是鲁国的历史,因而材料仅体现鲁国的周年纪年,故A项错误;由“王(周天子)正月”可知,孔子依然强调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故B项正确;孔子属于春秋时期,此时还不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逐渐瓦解,因而不可能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A项是荀子的礼法并治思想,不涉及伦理,故A项错误;B项是孟子的义利观的体现,未

12、涉及政治,故B项错误;C项以同情他人的心理来施行同情他人的仁政,体现了政治和伦理的结合,故C项正确;D项是老子的福祸相倚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错误。2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孔子提出“正名”,主要强调礼治,不是为政以德,故A项错误;“正名”就是维护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故C项错误;敬天保民是西周人们对天的敬畏,故D项错误。22【答案】D 【解析】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变革,没有产生新的群体,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建立的依然是封建农民政权,也没有产生新的群体,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目的旧式的农民运动,也没有产生新的群体,

13、故C项错误;商鞅变法产生了新的地主阶级,明治维新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故D项正确。23【答案】B 【解析】材料“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说明当时的政策是奖励耕战。A项分封制与奖励耕战无关,故A项错误;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包括奖励耕战,故B项正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与奖励耕战无关,故C项错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施均田制,与奖励耕战无关,故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均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次变法均壮大了本国的实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为秦国

14、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终被逼出雅典,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5【答案】C 【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非幸也,数也”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非幸也,数也”强调的是秦国强盛是其必然,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相符,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26【答案】C 【解析】A项表述有违史实,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均适应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需求,B项表述并未解释

15、题目中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社会转型时期面临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7【答案】C 【解析】A项表述主张不要轻易变法,与题目中“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观点是孟子的观点,与商鞅无关,故B项错误;C项表述强调变法的重要性,是商鞅的观点,故C项正确;D项观点是墨子的观点,强调人才才能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28【答案】A 【解析】题干中以商鞅自己逃难,不被客栈主人收留,侧面反映了商鞅变法取得成效,故A项正确;题干中“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以及主人

16、“不敢收留”,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商鞅与客栈主人的对话,非商鞅与守旧贵族的关系,故C项错误;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29【答案】D 【解析】虎符是用兵的凭证,没有涉及加强思想领域控制,故A项错误;轻罪重罚是指对较轻的罪行进行严重的惩罚,与材料中用虎符调兵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将领必须有虎符才能调兵,没有涉及废除世袭特权,故C项错误;从材料虎符一半掌握在君主手中,一半由将领掌握,可知商鞅变法维护了君主的军事权,加强了君主的权威,故D项正确。30【答案】A 【解析】“富贵之门必出于兵”说明靠军功得富贵,是商鞅变法在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故A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按照血缘关系传承政治权力的世官制,没有军功也可以继承先辈权位,故B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官制,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