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434628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启发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一)理论概述与理解皮亚杰将生物学的原则和方法引入人类发展的研究中,形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其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过程。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经过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几个重要结论,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

2、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二)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发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推断儿童的思维。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化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

3、的阶段。因此,教育者不主张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反对认为地或无根据地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不应忽视儿童与成人认知活动的质的区别。主观的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教儿童。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同时,为学生设计一些社会互动活动,提供概念的实例,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环境资源。在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有次序的,固定不变的,但每个儿童达到相应认知阶段的速度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儿童

4、每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经验和社会交往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儿童认知发展快些,有的慢些。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重视这种个别差异,不应在教育教学中对儿童采取不公平待遇,坚决防止忽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将极差或极优秀的儿童视为一种“异端”而加以忽视、讥讽的不当做法。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界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伴影响法等。(详见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二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发(一)维果茨基的理论概述与理解维果茨基认为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会产生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方式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各种符号系统

5、,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心理结构,形成了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心理机能。其中,语言等符号系统指向个体内部时影响着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指向外部时影响着社会相互作用即与他人的交往。在维果茨基看来,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系统符号,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对教育的启发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

6、念,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伙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育者应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不应该过高的提升问题难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咨询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一个可操作的难度水平,通过提问、鼓励、建议等策略进行引导,如果难度过大,不仅是学生产生消极心理,而且收效甚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立启发了我们

7、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新传统的幼儿教学观,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促进有效教学。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业分析,提问等方式了解其现状。在了解其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最近发展区做到 “因材施教”。研究者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教学。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8、而“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之间的关系在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描述。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在支架教学这一模式中,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三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在教学中的互补(一

9、)“最近发展区”对皮亚杰认知理论的补充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在成人帮助下,成人根据儿童活动的反应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做出评估,从而了解儿童发展的水平,确立新的教学目标。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一,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影响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特征;第二,教学必须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创造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是山教学动态决定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因此他强调教学的最佳期,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最低界限,即儿童已经能够独立做到一切,也要注意教学的最高界限,即不能超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期。(二)知识建构观中的互补性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更多关注个体认知结构的建立,而维果茨基则更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社会是由每个不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一个社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单个人的努力。所以,维果茨基所强调的社会文化环境实质上和皮亚杰的强调个体的观点形成互补。我们不仅要重视社会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单个人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话是同时形成的。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很好的结合起来可以避免社会和个人区分开的二元论观点。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社会性目的和个人目的,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避免盲目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