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43407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评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 能 定 理 教 学 设 计 及 评 价本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合作的精神、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一、课程标准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动能的概念较易理解,对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定性关系也能掌握,对它们之间定量的关系可能理论上也能推导,但做到真正地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真正地理解动能定理,必须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教学的起始要求不能太高,要循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设计、器材选择、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三、教材分析教材在这一节中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由于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已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

3、能力。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对教学案的处理应用,分析例题之后,可让几名同学同时做同一道习题,可能有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求解,也可能有同学用新学的动能定理求解。这样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同时,可增加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信心。四、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掌握动

4、能的表达式及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4、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定理或规律;5、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l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4、通过实践与拓展,使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

5、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表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4、通过实践与拓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5、通过推导与延伸,使学生领悟到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五、过程设计l教材处理1、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即外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的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猜想;3)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4)全班讨论各种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5)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的情况下,进

6、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归纳得出结论;第二课时:1)归纳总结出外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关系;2)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关系;3)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做动能定理的验证性实验;4)综合实验与探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得到动能定理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以及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5)通过例题,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6)通过实践与拓展来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7)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8)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重点、难点的处理第一课时:重难点:1)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

7、,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全班讨论各种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猜想;处理方法:1)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方案,而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过程可以作为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设计报告。2)设计该实验的关键是把外力做功和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统一起来,设计时必须从两个方向考虑,但学生往往不能明确清晰地把握设计思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提示。3)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因此,教师可以教学过程中多加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第二课时:重难点

8、:1)综合实验与探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得到动能定理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以及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2)通过例题,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处理方法:1)本节课安排了一道例题,其目的是突出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因此,建议在讲解过程中,把处理该类问题的步骤在解题过程中特别列出并强调。(即: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列出各个力所做的功,明确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2)解题结束后,要通过例题归纳出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3)解题结束后,

9、可以要求学生再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求解同一问题,并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比较方便。l实验验证关于动能、动能定理,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出:“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跨越“梯度”,教师在学生讨论、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做好演示实验验证,是跨越“梯度”的有效措施。具体操作时,我是利用自制的平抛仪,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通过小球在光滑轨

10、道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研究来实现。理论推导:重力做功:W =mgh1 (h1为物体在平抛仪上的起点到水平槽的高度)动能变化量:Ek=0.5mv2=mgh2(h2为水平槽到水平落点高度, s为物体水平射程), W =Ek mgh1= 只须证明h1=l探究、讨论方式1、探究要素的选取:通过什么运动形式的研究来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关系2、讨论的铺垫:先复习外力做功和动能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定量的关系3、讨论的设问:可依照教师教学用书设置的问题l学法指导1、在探究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外力做功和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两个方向思考,选择受力情况较为简单,而动能变化量又

11、较容易得到的具体运动形式,同时要考虑误差的大小。2、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点和方法、步骤。l学习评价评价内容:1、外力做功和动能的有关知识2、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3、理解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4、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定理或规律;5、掌握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6、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7、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实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与论证,得到外力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8、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表述能力、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评价形式:1、书面考试课堂练习;2、完整的书面实验设计;3、实验过程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