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43390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趣味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2、通过练习能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重、难点。3、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运球的熟练性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4、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5、培养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教学器材:篮球教学过程:一、教学常规 2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3、安排见习生。二、8分钟1、韵律球操 3分钟A、教师向学生讲清要求。B、学生随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韵律。组织:四列体操队形2、熟悉球性练习 5分钟A、运球报数B

2、、高抛球击掌组织:同上三、12分钟1. 运球互指。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A、教师向学生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并提出游戏的注意事项。B、教师找学生配合一起示范。C、学生自由结合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游戏。D、教师巡回指导。E、找学生示范,并点评。F、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游戏。2. 抢运球。把整个球队分散在球场内,先指定二至三名队员担任徒手“抢运球者”,其余人每人一球。游戏开始,持球者在场内任意运球,在运球过程中要躲闪“抢运球者”的抢球,“抢运球队者”则利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打球,一旦打掉运球者的球,两人互换。游戏规则:(1)“抢运

3、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违者抢到球不算;(2) 如果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持球移动或二次运球等违例等情况,则按被打掉球论处。A、学生明白游戏方法规则。B、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其中。四、运二球接力 12分钟在一个篮球场进行。将球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分别以纵队形式排至端线外,排头各持二个球。中线处放几个旗竿,每队对一个旗竿。游戏开始各排头每只手运一球前进,到中线后绕过旗干回端线,把球交给下一个队员。除了用运球方式外,也可用两手推滚前进,然后再推回,但必须使两球同时到达目的地。先完成队为胜。A、教师向学生讲清游戏的方法、规则。B、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游戏规则:(1)运球时,必须两手

4、运两只球,不能一只手运球,一只手推滚球;(2)如是推滚球时,规定双手都不能离开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达;(3)违反以上规定者,重做一人次。五、6分钟1、放松整理活动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进行讲评。3、师生再见组织:自然围坐在教师身边 基本队列队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程一、二年级的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

5、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三、教学重难点:a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欲望。b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四、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表

6、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悟去亲身实践。(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五、教学过程:1.立正动作要领:使身体保持正直的状态站立与地面,两脚跟靠拢,脚尖略成外八字状态,两条腿紧紧靠拢,膝关节绷直,两手掌五指并拢紧扣在两腿外侧,尤其是大拇指不能与其他的四个分家了,此时让中指与裤线重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整个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这种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觉身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上,千万不可

7、以向后仰,然后保持住这个姿势,聚精会神的等带命令即可.2.稍息动作要领:在立正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右前方稍迈出一小步,而整个身体仍然是立正时候的状态,即挺胸收腹,两腿伸直,膝关节绷直,只有右脚动一下,其他各个部位不允许活动,稍息的目的是让你在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不像立正那样整个神经都绷的很紧),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变的松懈,那就没有队伍的样子了.3.向右看齐目的是使整个队伍矗立在同一直线上,它也是在立正的基础上,向右边转头,此时你只能看见相邻你右边的人的左脸部位,而却不能看见右边其他的人的脸,而且转头时注意保持身体的直立,不要向后仰,4、报数队列常用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报数!做法:横队从右至左(

8、纵队时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时向左转头)报数,最后1名不转头。报数是清点队伍人数的方法,应在立正姿势中连贯、迅速地进行。有时可在稍息时报数,但每人轮到自己报数时,必须立正。报完数后又自动稍息。根据队形变换,分组的需要或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采用1-X报数;奇数报数;偶数报数;间隔X报数等方法。报数要求必须准确,声音洪亮,转头迅速,训练报数时常采用报数比赛或报数游戏的方法。5、原地转法(1)向右(左)转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右(左)转!做法: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

9、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初学时可采用分解练习,即1拍转动,2拍并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一动作。为了协调一致地掌握完整动作的节奏,练习时可采用随动作呼“1、2”。在教学训练中常因某种组织教学的需要,两路(两列)学生要同时向左向右转时,口令必须明确的指出转向目标。如两路纵队时,口令是面对面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面对面的队形。或是背对背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背对背的队形。(2)向后转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后转!做法: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原地转法是改变队列方向的动作。练习时应两脚同时用力转动,重心要稳,上体与腿一致转动,向后转时方向要正,防止左腿弯曲和两臂放松外张。教学时一般采用分解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