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3382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唐国史补)注释 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逆旅:旅店。媪:老妇人。妇:指媳妇。伏局:这局棋认输。文化常识围棋。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它最初叫“弈”,“围棋”

2、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敌 京师 既2翻译:良宵难遣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

3、怎样?”媳妇回答说:“好。”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参考答案】1匹配京城、国都已经 2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3唐朝时下围棋极普遍,水平极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

4、,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有亡斧( 丢失 ) (2)俄而( 不久 )2、翻译下列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李贺作诗李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

5、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注释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通眉:两眉通连。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小奚奴:小僮仆。距:同“巨”。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足:补充。文言知识说“从”。“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西征”,这“从”也应理解为“使跟从”,即带领。又,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鸿门”,这“从”也指“使跟随”。至于“二狼仍从屠而不舍”那当然要理解为两只狼

6、仍跟随屠夫而不放弃。另外,上文“长吉从婢取书”中的“从”是指“向”。思考与练习1解释:旦 囊 辄 2翻译:能苦吟疾书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参考译文】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辞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造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而就,就象预先构思、草拟过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轩过,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毛相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象赴会别人的

7、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参考答案】1天布袋总是 2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赞刘谐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

8、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屐(j):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纸墨:指儒家著作。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纸烛:灯笼。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

9、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思考与练习1解释:哂 斯 易2翻译:窃唇吻之三四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徒劳无益 家徒四壁 ;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

10、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儒家著作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

11、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参考答案】1讥笑这改变 2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门生白白地只胡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i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y,常幸从;骏马名骓zhu,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qu,美人和之。项王泣q数行hng下,左右皆泣,莫能

12、仰视。【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注释】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数阕:几遍。乐终叫阕。【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和 )( 几 ) 2.项王则夜起( 就)3.自为诗曰( 自己、亲自) 4.莫能仰视( 不敢)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歌数阕,美人和之。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项王兵败垓下,在 乌江 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

13、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表达对项王的 惋惜 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宫人:宫女。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

14、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nzh)。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思考与练习1解释:图_但_中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常者”向_货赂。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译文】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参考答案】1.画只是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 4.报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