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43378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尽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广泛,方法与手段众多,识别对象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同属性的识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究其识别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根底而言仍是根本全都的。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思维方式与依据的理论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有从因到果原理、类推原理和从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1 从因到果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进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缘由;工作场所特别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

2、织与治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增高的间接缘由。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并到达致病的浓度(或强度)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因素耦合在一起导致的。当缺少其中的必要因素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作用就会很大程度减弱或者消逝。这就是因果关系的识别。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借鉴科技文献、一样工程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地推断、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2 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常常应用的一种规律思维方法。它是依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一样或相像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类属

3、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推理过程。类推方法可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两大类。常用的类推方法有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平衡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和概率推算法等。在建立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是以同类或类似装置的职业卫生检测数据进展工程类比评价的方法。也就是典型的代替推算法。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在应用时要留意推断结论的牢靠性,其方法有: 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 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牢靠; 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事项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定的联系,则推出的结论牢靠性较高。 3 从量变到质变原理 很多事物在

4、进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同样存在着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氨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随浓度增高渐渐增大: 当氨气浓度在9 8mg/m3以下时,对人体无刺激作用; 当氨气浓度在140mg/m3时,人体感觉眼和呼吸道刺激反响; 当氨气浓度在7000mg/m3以上时,人体吸入可马上致死。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时,要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思维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害物存在与否并不非常重要,关键是存在的量。因此在评价工作中,人们经常更多地关注工作场全部害物浓度(强度)是否超标以及超标倍数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建立工程职

5、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根底。在工作中应遵循全面识别、主次清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 全面识别原则 一般来讲,某种工作场所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比拟单纯的。而对于一个建立工程,特殊是工艺简单的建立工程,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错综简单的。为避开受工作人员学问构造缺陷,或工作疏忽导致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甚至发生重大的遗漏,在进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专业根底学问,包括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卫生检验等,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阅历和工业技术常识。在识别过程中,首先应遵守全面识别的原则,从建立工程工程内容、工艺流程、流料流程、修理检修等多方面入手,

6、逐一识别,分类列出,然后对因素的危害程度作出进一步的识别。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等状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 主次清楚原则 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开遗漏。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在工作中,对建立工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展综合分析,也是为了筛选重点,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危害因素。此外,每一种危害因素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浓度(强度)及接触时机等的不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相差甚远。因此,在识别过程中应做到主次清楚,避开面面俱到,分散精力。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展定量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分析,进一步推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立工程职业病危害掌握效果的客观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