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人员资料.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43340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销人员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促销人员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促销人员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促销人员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促销人员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销人员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销人员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基本功能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养分、空气、光照和热量。施肥是为了调控植物需要的养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哪些养分呢?新鲜的植物体一般含水70%95%,因植物的不同种类、年龄、部位而有较大差异。幼嫩的茎叶含水量高,老熟的茎秆含水量较低,种子的含水量更低。新鲜的植株干燥后是干物质。干物质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物质。当燃烧干物质时,有机物氧化,散发到空气 中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和氮。残留下来的是灰分,一般只有干物质重量的5%左右,经分析其中含有几十种元素。几乎地壳中含有的元素在灰分中都能找到,只是有些元素的含量极低。植物体体内含有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2、在植物 体内含量的高低也不能作为植物是否需要标准。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通常根据这些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它们是碳、氢、氧、磷、钾、钙、镁和硫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它们是铁、锰、锌、铜、硼、钼和氯7种。也有人把钙、镁、硫称为中量营养元素的。碳、氧、氢在植物体中的含量虽然很高,由于它们来自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水比较容易获得,植物 一般不会缺,空气中4/5是氮但绝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只有少数植物,如豆科植物等,通过根瘤能固定空气 中的氮。营养元素硫也有部

3、分来自空气,其他营养元素均来自土壤。植物需要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量比较多,而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量比较少,往往需要施肥加以补充,通称肥料三要素。确定某种化学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前人根据研究,提出了三条标准。这就是:这种元素对所有植物不可缺少。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由种子萌发到再结出种子的生命过程。缺乏这种元素,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补充其他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这种元素必须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起直接营养的作用。不符合以上三条标准,一般就认为不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在非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有一些元素对植物生长是有益的,叫做有益矿质元素,如水稻中的硅。每一种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4、差异很大,但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生长、发育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现就它们在参加植物体构成和代谢方面的基本作用,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参加植物的构成,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生活物质的构成部分。例如作物体内的各种糖、淀粉、纤维生素等,通称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除碳、氢、氧外,还有氮、磷、硫、镁等元素参加。例如镁是构成叶绿体的成分促进植物体内新陈代谢作用。如各种微量营养元素和部分大量营养元素(如氮、磷),它们参加植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化剂酶和辅酶的组成,或存在于维生素、生长素中,从而调节植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植物体生命活动具有特殊功能。例如

5、钾在植物体内不是某种物质的成分,以无机的离子状态存在。它能使细胞充水膨胀,有利于代谢作用进行,减少植物的水分蒸腾。它还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糖和淀粉的合成,增加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等,钼是构成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成分,硫也参与固氮作用。钙、镁在植物体内也有一些调节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从外在来看:氮是促进细胞分裂的,磷在植物苗期是促进根系生长的,中后期是促进花和果实的形成的,钾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硫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作物品质,同时也参与固氮作用;钙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特别强调氯的作用:(1)参与光合作用(2)氯在植物体内有束缚水的能力,随着水分被

6、束缚,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3)氯对叶片上气孔的开启和关闭有调节作用(4)适量的氯有利于炭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施用含氯肥料对抑制某些病害有明显作用 硫基复合肥与氯基复合肥的区别1、成分不同硫基复合肥氯含量控制在3%以内,而氯基复合肥含有大量的氯元素。2、工艺不同硫基复合肥完全经过化学方法合成,而氯基复合肥一般都有物理合成。3、适用范围不同氯基复合肥对忌氯作物如果树(如柑桔)、薯类、蔬菜、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会影响果实的甜度、烟草的燃烧性等严重降低该类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而硫基复合肥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由于硫是蛋白质的成分所以能有效提高各类经济作物的外观(如果形、光

7、泽等)、品质(如甜度等),可显著提高农产品档次。4、肥效不同氯基复合肥在土壤中形成大量的氯根离子的残留,易造成土壤板结、盐化、碱化等不良现象,从而恶化土壤环境使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降低。硫基复合肥其硫元素是作物必需的中量营养元素,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缺硫状况,为作物直接提供硫养分。硫基氮磷钾复合肥生产工艺中的另一优点是通过原物料的化学反应之后,产品中含有锌硼等多种农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不同于复混肥中填加大量的微量元素肥料。硫基复合肥中的微量元素不仅便于被作物均匀吸收利用,而且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过量中毒。并且硫基复合肥本身具有一种弱酸性能改良盐碱性的土壤,长期使用硫基复合肥能防止土壤板结起到疏松土壤

8、的作用。 高等植物干物质中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元素符号%来源碳C45空气和水氧O45空气和水氢H6空气和水氮N1.5土壤和空气钾K1.0土壤钙Ca0.5土壤磷P0.2土壤镁Mg0.2土壤硫S0.1土壤铁Fe0.01土壤氯Cl0.01土壤锰Mn0.005土壤锌Zn0.002土壤硼B0.002土壤铜Cu0.0006土壤钼Mo0.00001土壤作物养分缺乏和过剩都有那些表现 合理施肥,并能及时补充作物缺乏的肥料,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十分经济实惠的。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作物缺肥症状,以便于农民朋友识别和掌握。 缺氮:植株浅绿、基部叶片(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分枝(分蘖)少,出现早衰现象。若果树

9、缺氮则表现为果小、果少、果皮硬等现象。 缺磷:植株深绿,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开花期推迟,种子小,不饱满。 缺钾:茎易倒伏,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个叶片有时呈杯卷状或皱缩,褐根多。粮食类作物及其他含糖量大的作物生长后期需钾量较大,如禾谷类和马铃薯、甘薯、西瓜、葡萄等。 缺镁:叶片变黄,有时杂色(和缺氮的区别),叶脉仍绿,而叶脉间变黄,有时呈紫色,出现坏死斑点。 缺铁:脉间失绿,呈清晰的网纹状,严重时整个叶片(尤其幼叶)呈淡黄色,甚至发白。北方的果树如苹果、梨等易表现此症状。 缺硼:首先表现在顶端,如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幼叶畸形、皱缩。叶脉

10、间不规则退绿。油菜的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苹果的缩果病,萝卜的心腐病等皆属于缺硼的原因。 缺锌: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如果树的小叶病,玉米的花白苗等。 缺铜:新生叶失绿,叶尖发白卷曲呈纸捻状,叶片出现坏死斑点,进而枯萎死亡。如禾谷类表现为植株丛生、顶端变白,严重时不抽穗、不结实。果树缺铜则表现为顶梢叶片呈簇状,叶和果实均退色等症状。 缺锰:脉间出现小坏死斑点,叶脉出现深绿色条纹呈肋骨状。如柑橘的缺锰病。 作物营养元素过多时,无论对营养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均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症状,甚至产生毒害,这也是作物营养失调的一种反映,(1) 氮素过多 禾本科作物(如

11、小麦)则表现为发苗快,分蘖过多,叶片肥大,茎杆软弱,易倒伏。豆科作物则因氮素过多而使根瘤数量减少,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下降。块根、块茎作物往往因为氮素过多,使叶片生长显著增加,而块根、块茎的产量却不高。瓜果、蔬菜作物由于氮素过多,往往使果品含糖量降低,产品不耐贮藏。(2)磷素过多 供磷过多往往使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瘪粒增加。叶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缩短,表现为生长受抑制。由于加速成熟进程,导致营养生长减弱,茎叶生长受抑制,根系多而粗,表现为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不协调,以及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有效性降低,而使植物显现缺锌、铁、镁等症状。(3)微量元素过多 微量元素过多,会使植物产生

12、毒害,对产量和品质同样也有影响。 如果作物生长期间严重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往往会破坏体内正常的物质代谢,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花、果实等生殖器官显现出特殊的病态。这种由于营养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病态,通称“缺素症”。缺素症状是作物内部营养状况失调的外部反映,因此可以从作物外部形态上直观地鉴别出来。现将鉴别方法附后。主要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作物养分吸收量在有的资料中也称为作物养分需要量或消耗量,是指每生产100千克主产品(如籽粒、块茎、块根、果实等)作物吸收的养分千克数。一般由地上部茎叶和籽粒产量,乘以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得出。作物成熟后大部分氮、磷养分集中在籽粒中,而80%以上的钾集中在

13、秸秆中。地下部分(根)的数量和养分含量往往没有计算在内(甘薯等除外)。养分的表示方法,氮均以元素(N)表示,而磷、钾则有不同。在多数资料中,磷、钾以氧化物(P2O5和K2O表示),而近年的资料中也有以元素磷、钾(P和K)表示的。不同来源的资料,为了相互比较或平均,有时需要进行换算。换算的系数为:P2O5 0.436 = PP 2.29 = P2O5 K2O 0.83 = KK 1.20 = K2O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养分也有差异。养分的吸收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施肥、灌溉等。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养分的吸收量,因外界条件不同,相差可达一倍以上

14、。各类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一些规律如下:粮食作物每形成100千克籽粒吸收氮(N)、磷(P2O5)和钾(K2O)的数量大致为3:1:3,氮、钾数量相近。薯类、糖料作物在淀粉和糖的形成过程中钾有重要作用,为喜钾作物,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为氮的1.52倍。棉花、黄麻等纤维作物是合成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作物,需钾量也较高。油料作物中,油菜需氮、钾量相近,需磷量较高,尤其是冬油菜对磷营养特别敏感。大豆、花生是豆科作物,需要大量的氮可由根瘤供应2/3左右,因而要注意磷、钾营养的供应。烟、菜、桑的主产品同为叶片,但烟草吸钾量高,吸氮次之。而茶叶和桑叶的需氮量高于钾和磷。果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吸收养分的情况比较

15、复杂。幼树期氮的供应及结果期钾、磷的供应都很重要。蔬菜作物种类很多,叶菜类吸收氮、钾较多,茄果类、瓜类和根菜类吸钾量远超过吸氮量。同时蔬菜一般吸钙量较高。以上的数据可作为合理施用氮、磷、钾化肥,尤其是化肥厂或配肥站配制作物专用肥时参考。关于主要作物专用肥的配方,还应考虑土壤养分状况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吸收养分有哪些区别 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和需求比例是不一样的。作物营养的阶段性又可以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一般作物生长初期为营养生长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较小,而且吸收氮的比例稍高。至生长发育旺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明显加强,而且吸收磷、钾的比例增高。到成熟期为生殖生长阶段,吸收养分逐渐缓慢,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时期必须要注意,这两全时期就是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