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测验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3145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测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力测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力测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智力测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智力测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力测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测验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力测验的演变和展望从比纳编制世界上第一种智力测验起,智力测验已历经百年沧桑。在这百年中,智力测验从法国传播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从教育行业推广到军事、商业、管理等诸多领域,从只针对小朋友扩大到面向生命全程的各个年龄阶段,从重要诊断异常小朋友拓展到适应正常人和智力落后者的不同需要。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智力测验,这些智力测验蜚声世界,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及其她社会领域。然而,随着老式智力测验的广泛运用,它也越来越暴露出某些弊端,并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变化这种状况,老式的智力测验正在发生演变,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智力测验的根据:从考虑项目的鉴别性、辨别性到增大理论含量 在

2、智力测验的根据方面,某些研究者指责老式的智力测验并没有从有关智力的基本理论出发,不是心理测量学理论化的成果1(4340)。的确,最早的智力测验是为了辨别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小朋友,因此在项目的设立上更多地是出于特殊需要的考虑。后来的智力测验大多沿袭了原有的老式,在编制时更多根据项目的鉴别性、辨别性而非基本理论。因此,这样的测验虽然可以较好地评价智力的个别差别,却无法使我们更清晰地结识到智力的本质。 基于老式智力测验在理论性上的这种局限性,新开发以及修订的智力测验故意识地加大了理论含量。考夫曼一方面变化了以往的智力测验非理论化的特点,以发展中的智力理论为根据,先后编制了小朋友评估计表(Kaufm

3、an Asessent Batty forChildren, KABC)和青少年成人智力量表(Kauma Adolescent & dul Itelligenc, KAT)2(P205),其中KAB重点放在信息加工上,分别考察了系列加工、同步加工、心理加工组合和成就级别;而由一种晶体智力量表和一种流体智力量表构成的KAIT则试图整合霍恩和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以及其她理论家所提出的成人智力理论。考夫曼以理论框架来指引量表项目编制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她所依赖的理论与否适合于测验目的、与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尚有待于时间的检查。此外,最新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tanfriet caleIV,简称S

4、BI)3,其1个子测验也按照智力构造的三层次级别模型组织起来,在斯比量表的理论设想中,g因素是最一般的能力,晶体智力、流体分析智力和短时记忆是三个二级水平因素,第三级水平也有三个因素,即相应于晶体智力的言语推理和数量推理以及相应于流体智力的抽象视觉推理。 有些研究者则尝试了此外一条道路,她们试图建构一套完整、系统的智力理论,以便根据智力模型的理论构架来编制智力测验,弥补老式智力测验理论含量的局限性。例如戴斯等人在神经生理学基本上,整合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理论,提出了智力的“筹划注意同步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简称PAS理论模型)。根据PAS理论模型,她们在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本上,编制了

5、一种原则化测验戴斯纳格利尔里的认知评估系统(简称CAS)4(1211),该测验面向5岁0个月至1岁1个月的个体,目的是测量与学习有关但又独立于教育的基本认知机能。全量表由种任务类型构成四个分测验,每一分测验有三种任务,分别测量了筹划、注意、同步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测验中既涉及言语测验也涉及非言语测验,呈现的形式既有视觉通道也有听觉通道。经大样本实验发现,CAS 可以非常有效地鉴别认知单薄的小朋友,并为将来的干预提供基本。因此,目前CAS 已经开始在临床研究中使用。C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验基本,并且通过较严格的原则化, 与老式上缺少完整顿论支持、针对性较差的量表相比,CS更系统,评估的能力更广泛

6、,也更具针对性,是对老式智力测验的较好补充,而戴斯等人的尝试也为此后智力测验的编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二、智力测验的内容:从着眼于学业到测量更广泛内容 在智力测验的内容方面,许多研究者批评老式的智力测验仅仅着眼于学业,视野过于狭窄5。老式智力测验测量的实质是与学业有关的智力, 其内部效度就是力求与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一致,而外部效度则追求预测学业成功,体现出明显的学业取向,智力的内涵被局限于一种比较狭隘的范畴内,应当与现实相联系的部分却被严重忽视。 鉴于老式智力测验在内容上的这种局限,某些研究者主张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智力和智力测验,测量更广泛内容。如斯滕伯格强调智力不仅仅与小朋友、青少年的学业相

7、联系,还关系到个体工作以及人生的成功,并由此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5。成功智力涉及三个方面,除了老式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分析性智力,还涉及发明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在成功智力理论的基本上,斯滕伯格和她的同事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教育实践,设计出了成功智力测验,旨在评价个体的分析性、发明性和实践性智力。该测验由12个子测验构成,其中对每种智力的评价涉及三个多选测验(内容分别为语言、数字和图形)和一种问答测验56。斯滕伯格和她的同事通过研究特别指出,实践性智力和发明性智力正是老式智力测验所忽视的。例如,实践性智力重要体现于潜在知识(tai knolde)中(所谓潜在知识,指个体在一种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工作而必须懂得

8、、但又没有明确地被教导过、无法用语言体现的知识),实验发现,潜在知识的测验分数与老式智力测验分数不有关,阐明潜在知识与老式智力测量的内容不同。而有关研究表白,潜在知识比老式智力测验可以更好地预测个体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因此,斯滕伯格觉得老式的智力测验不管是在测量的对象、材料的类型还是测量的方式上都不够完善,已经到了拓展老式智力测验的时候了5。 对老式智力测验拓展的另一方向源于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兴起,人们逐渐注重对成人的研究,结识到开发真正适合于成人的智力测验的必要。研究发现,老式的用于小朋友的智力测量类型并不适合于成人,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于小朋友的智力评估原则多与学业成就相联系,而对成人智力

9、的评估,不应仅仅着眼于一种狭窄的主流文化中可运用的知识,还应关注职业成功、工作体现以及毕生知识的获得等等。因此,成人的智力原则,无论就其内容而言还是就其范畴而论都应与小朋友大不相似。如埃克曼在其提出的智力发展的加工人格爱好知识理论(简称PI)中就强调,在成人的智力评估中应当扩展知识的类型,特别是那些对工作和成人生活成功重要的知识7。她觉得,老式的评估关注的是知识的历史成分,它们大部分来自于正规教育,但智力测验还应注重那些通过努力和相称长的一段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成人生活经验涉及工作、爱好等获得的。为了更好地测量智力的教育/文化知识成分,埃克曼等人从大学水平考试中抽取了0个知识领域

10、的重要内容,编制了知识量表,并以此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研究,发现当这些知识作为智力评估的核心成分时,智力并没有随着年龄而下降。 另某些研究者在其对成人智力发展的最新观点中也指出,所谓智力发展就是不断地整合那些特定领域中的新知识和日益增长的解决信息的专业化程序,这是整个成人生涯认知发展的核心,由此强调了领域特异性知识(DSK, oman-Speciic Knowledge)的重要性。同步,某些对专家新手研究、天才个体研究等的实验也支持了DSK对智力成绩的作用8。这些成果提示我们,扩展成人智力测验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斯滕伯格等人为拓展老式智力测验的内容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其编制的量表要成为具有普遍意义

11、的智力测验尚有一段距离;此外,埃克曼等人的知识量表的局限在于,所测量的知识仍然重要是通过学业训练而不是通过非学业经验获得的。 三、智力测验的形式:从静态、回忆性的测验到动态测验 在智力测验的形式上,某些心理学家觉得老式的智力测验是一种静态、回忆性的智力测验,虽然可以测量小朋友已有的能力以及所达到的水平,但是不能反映小朋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习的潜在能力3,对智力发展的前瞻和预期能力局限性,并且成果常常会受到被试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因素影响,因此往往会低估某些小朋友的智力水平。由于老式智力测验更多指向小朋友的过去那些已经发展形成的能力,不能较好测量小朋友的目前和将来那些正在形成和即将发展

12、的能力,因此,某些研究者提出了动态测验的思想,即不仅测量个体已经发展的能力,也要测量正在发展的能力9。动态测验由维果斯基近来发展区的思想发展而来。所谓近来发展区,代表的是个体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是那些还没有成熟但处在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它们也许明天就成熟但目前还处在胚胎阶段”。维果斯基觉得心理学家在评估个体的能力时不仅要具有回忆性,还应具有前瞻性,实际发展水平体现的是已有的心理发展,而近来发展区则体现了预期的心理发展0。动态测验就是试图评估个体智力潜能、测量近来发展区的一种测验1。 动态测验常用的范式是将测验与干预结合起来,一般规定被试在测验中学习,其程序是:前测教学(训练)

13、后测5,被试在两次测验之间的获益代表了其学习潜能。与老式智力测验相比,动态测验更多关注学习发展过程,关注主试与被试之间的互动,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由主试对被试的学习能力作出评价。已有研究表白,动态测验可以有效地反映被试已有能力和潜能之间的差别。由于不仅评价小朋友既有水平,还着眼于小朋友的发展潜能即近来发展区,谋求将潜能变为现实的干预手段,因此动态测验在近二十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注重。例如,研究发现弗瑞斯坦的学习潜能评估测验(erning tenialAssementie, LPAD)与老式的智力测验相比可以更好地预测被试的学习能力,因此已经开始运用于临床。而布朗等人则将实验程序中的干预和之后的迁移进

14、一步量化和原则化,大大提高了动态测验的信度、效度,也拓展了其应用范畴12。 动态测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智力本质以及测量智力的新视角,也更丰富了原有的智力理论,是静态智力测验的重要补充。但是,和静态智力测验同样,动态测验也只是测量了智力的一种方面而已,并不能就此取代静态智力测验,要全面评价小朋友智力,还应当把两类测验结合起来。此外,目前的动态测验在理论和操作上还比较模糊,原则化限度不高,较多依赖于老式的智力测验,因此尚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四、智力测验的编制和实行:克服文化不公平现象 在智力测验的编制和实行上,许多研究者指责老式的智力测验存在着文化不公平现象,即研究者所编制的智力测验重要测量的是

15、她们所认同的适合主流文化的技能和知识,文化偏差导致了对其她文化的个体智力低估的现象1(430460)。在智力测验的施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施测者与被测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彼此不能较好沟通、反馈和互相领略,影响了被测者的发挥及其IQ分数。文化不公平现象,是从智力测验产生伊始就存在的问题,至今仍然是智力测验领域的一道难题1(P43060)。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者曾经编制了受文化经验影响较小的智力测验,例如瑞文图形推理测验、卡特尔文化公平测验等。由于受心理测量学智力理论的影响,老式的智力测验曾一度倾向于测量所谓不受任何后天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纯”智力,初期的认知心理学家也设计了实验任务,来测量在她们看来反映智力本质的所谓“纯”信息加工速度。在这些秉持纯正智力观的研究者看来,智力与社会文化因素无关,与具体操作情境无关,因此她们的智力测验也是纯正的、脱离社会文化背景、不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文化公平测验。然而,随着对智力研究的进一步,人们逐渐结识到,脱离了智力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孤立地研究智力,只能得出片面和狭隘的结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生态化趋势渐盛,随着社会文化理论和人类学取向兴起以及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发展,人们又重新关注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越来越结识到社会文化对智力、智力发展以及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