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4223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论文启发式教学论文: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谈摘要: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利用启发式教学应从这一科的自身特色出发,把启发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所以,启发性的教学怎样“启发”固然重要,而“启发”什么则更为重要。关键词: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特色;要求;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质量,很多人都在进行着探索和研究,笔者今天就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之见。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

2、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去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促进其发展。那么,如何全面认识中学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运用启发式应该抓住学科自身特色我们知道,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对学生来讲,它所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写作实践中,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应从这一科的自身特色出发,把启发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所以,启发性的教学怎样“启发”固然重要,

3、而“启发”什么则更为重要。2、启发式的适用也有其具体要求我们知道,中学语文的要求是这样界定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具体地表现在听、说、读、写几种能力上,除此之外,还应该表现在认识、联想、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感、美德能力上。因此,提高语文水平,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水平,还应该包括提高认识、联想、思维等智力因素和道德、情感、美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水平。概括地说,提高语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问题。由上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是有一定的原则要求的。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这些要求,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考虑教法的问题。只有在教法上创新,寻找最佳途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3

4、、“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作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单元宏观为序列,以课文微观为主体,在活动教学中以教师的启发为主导,既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造,又注重教师的导读与激发,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步骤:3.1 教师导读激发。这是指在单元教学的开端,即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激发为主要手段,从设疑人手,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基本概念原理为主动地探讨发现新知,获得乐趣,设疑时宜精不宜多,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深入地研究带动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例如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训练“诗歌朗读”,就学习的基础知识主要安排了诗歌的“节奏”和“用韵”。教学时,教师可抓住“

5、诗的节奏”进行导读,可以在学生对音乐节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联系,以加深对诗的节奏的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把握节奏的诗歌朗诵,从而把课文和单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不致空洞,激发的效果也就很显著,学生既动了脑,也动了手,动了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3.2 教师启读、精讲。所谓“启读”主要指启发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精讲主要指在阅读教学中一要精选,二是精讲,通过对课文的最精练的讲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充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讲过程要注意完整性、精练性、实效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把课文与单

6、元教学相结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3 学生的理解精练。这个过程是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精练的载体主要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对难点给以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理解巩固进行验收即可。3.4 教师评价及学生创造。这一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阶段,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读和写的关系来看,它体现在写作训练上,写是读的目的,写是读的质的飞跃。另外,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的。一是写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二是常言道“文如其人”,从某一角度可以看出学生个性的质的发展状况,写作训练时,指导学生恰当及时地评价,使其收到更好的效果。4、“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以上分析说明:总结启发式教学法,可以看出它有如下特点:4.1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既是活动教学,也是启发教学。4.2 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要求,体现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特色。4.3 以单元教学为客观整体,以单篇文章为微观文体,既注重单元教学,又使教学过程程序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