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经济功能.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18381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的经济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率的经济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率的经济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率的经济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率的经济功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的经济功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的经济功能一、资本积累功能资本积累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早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对内暴力镇压和对外进行掠夺为主要手段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与经济发展,资本所有者的产权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资本积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依靠信用方式积累和积聚资金是现实可行的有效方式。在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资金本身的运动规律,生产的季节性、临时性变化,相对于收入来源的个人消费滞后等原因,在全社会任何时候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暂时闲置资金和个人收入。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又需要不断的补充资金,从而形成对资金的长期需求。这样,资金闲置与资金渴望增值的本性产

2、生了矛盾,因此,二者都有重新投入流通的要求。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资金和收入分属不同的所有者,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的经济利益各不相同。所以,资金的让渡就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这种有偿的手段就是利率。有了利率的存在,就有收息的可能。利息收入的诱惑,可使闲置资金者主动让渡资金的使用权,从而使社会能够积聚更多的资金。利率越高,对投资者的诱惑力就越大,社会就有可能积聚更多的资金。总之,通过利率杠杆来积聚资金,可以获得在中央银行不扩大货币供给的条件下,全社会的可用货币资金总量增加的效应。当然,不能为了积聚更多的资金,而不加限制地提高利率,因为利率水平要受到平均利润率、筹资者的还本付息能力等各

3、方面因素的制约。二、宏观调控功能利率是经济的内生变量,也是金融政策的外生变量。作为经济的内生变量,当经济繁荣时,由于信贷需求量增加,利率就会提高;相反,经济不景气,对信贷需求量则会减少,利率自然就会下降。由于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经济的发展走势,于是各国政府及金融管理当局常常利用利率手段来改变经济的发展态势,使利率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1)调节货币供求在市场上资金供求缺口比较大时(资金供给资金需求),为促使二者平衡,就采取调高存贷款利率的措施,在增加资金供给的同时抑制资金需求。其传递机制是:当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时,中央银行就要调高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

4、;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保持其既得利润,它就必然要同时调高存贷款利率;其中,贷款利率的调高会使借款人减少,借款规模压缩;存款利率的调高会使存款人增加存款且使存款来源增加。这样,在资金供给增加的同时,资金需求又在减少,从而使资金供求趋于均衡。当资金需求小于资金供给时,还可以推出另一个方向相反的传递机制。在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利率杠杆进行有效地抑制。总之,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存款规模,进而会减缓或增加社会购买力对商品市场的压力;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决定货币供应量,对币值稳定有重要影响。(2)优化资源配置利率调高,一方面使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受利益诱导

5、将其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全社会的资金来源增加;另一方面,借款人因利率调高而需多付利息,成本也相应增加,而成本对于利润总是一个抵消因素,由此而产生的利益约束将迫使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借款人减少借款,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效益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从而促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产生优化配置效应。因此,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会自发地引导资金流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完善国民经济结构首先,国家利用利率积聚资金的功能,使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得以集中起来,转化为信贷资金,通过信贷资金的分配,满足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国家再对急需发展的

6、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适当降低利率,支持其大力发展;对需要限制的某些加工行业,则适当提高利率,从资金上限制其发展。从而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健康、协调的发展。(4)调节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逆差比较严重时,可以将本国的利率调到高于其他国家的程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阻止本国资金流向利率较高的其他国家,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外资流入本国。但是,当国际收支逆差发生在国内经济衰退时期,则不宜采取调节利率水平的做法,而只能通过调整利率结构来平衡国际收支。反之亦反。三、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发挥作用的前提)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利息率越高,

7、货币所有者得到的利润越多,企业收入就越少。正是由于利率具有的这种分配功能,调整利率就能调节货币所有者(资金供给者)和货币使用者(资金需求者)的经济利益,因而对经济活动有调节作用。调高存款利率,存款者的利息增加,他就可能会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调高贷款利率,借款者要付出的利息增多,可得利润减少,就会减少借款,投资因此缩减。反之亦反之。显而易见,利率的这种调节作用是以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都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经济人企业、个人以及其他都以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准则,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才会有广泛而突出的调节作用。利率

8、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上。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与投资的利率弹性。1.储蓄的利率弹性利率对储蓄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率提高,储蓄增加的替代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未来消费储蓄,来替代当前消费。这一效应反映了人们有较强的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财富积累的偏好。二是利率提高,储蓄减少的收入效应,它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增加现期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一效应则反映了人们在收入水平由于利率提高而提高时,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准的偏好。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由

9、于相互抵消,尽管利率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来看都很强,但利率的弹性却有可能很低。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的方向是正或负,显然也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结果。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很低,人们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或略有剩余,这时再高的利率也难以使储蓄的比例增大。此时,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就很小。另外一种情况是虽然收入水平较低,但可供购买的商品有限,且所有的商品都实行限量限价供应,这时,社会也会有一定的消费剩余,即想支用而无法支用的结余,人们称之为“强制储蓄”,显然这种强制储蓄与利率无关。以我国为例,1979年之前,我国居民的货币收入很低,但由于实行限量限价的计划供应方式,居民

10、也有一定的消费剩余,这种剩余在我国多年不存在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只能表现为储蓄存款。很显然这是一种强制储蓄,与当时的利率水平没有多大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市场物品供应丰富,居民收入增加,但是,观察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利率后储蓄存款的变化可以发现,储蓄与利率两个指标的相关程度依然较小。如:19901991年连续三次下调利率并未引起储蓄明显下降与消费明显增加;19962002年连续八次下调利率,储蓄非但没有明显下降反而还继续增加,消费也没有明显的增加。2.投资的利率弹性影响投资变动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益即预期利润率。前者体现

11、为投资的成本,后者体现为投资的收益。因此,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企业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诱使企业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当然,同样幅度的利率变化以及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益的比对于不同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在劳动力成本工资不随利率下降而降低的情况下,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利率弹性就小些;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利率弹性就会大些。另外,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会大些。存货投资的利率弹性则较复杂。由于存货的增减更主要的取决于产品销售及其他成本,利息成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需有较大幅度的利率变化,才能引致存货投资量的明显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