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36619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挚友(zh)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n)B筹划(chu) 殷红(yn) 可歌可泣(q)C宰割(zi) 排衙(y) 夐不见人(xing)D硕果(shu) 赫然(h) 潜心贯注(qin)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狂斓 田垄 阿姊 污秽B紫藤 丰饶 山颠 云鬓C祈祷 斑斓 气魄 辔头D怪诞 泛烂 诧异 鞍鞯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B他的求学经历

2、,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夸张)B柳树老是摇来

3、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拟人)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没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ABCD7、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树木丛生,_。(曹操观沧海)(2

4、)杨花落尽子规啼,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行舟绿水前。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5、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门圮于

6、河圮:_(2)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3)但微颔之 颔:_(4)康肃笑而遣之 遣:_(5)但手熟尔 但: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_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两文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甲)文通过作者的议论总结出_的道理;(乙)文借卖油翁之口告诉人们_的道理。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片片蝶衣生镯耳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

7、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

8、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9、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1依据文章第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这蝴蝶花,静守一处,

10、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C第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D第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酸橙

11、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

12、,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

13、,第二年又返青。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

14、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1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2下列对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B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C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D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3种上橙苗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