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复习策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36493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名著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名著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名著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名著复习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名著复习策略一、考点解读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拓 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文学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以来在中考语文命题中新出现的一种考试内 容。它有别于文学常识,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名家名篇阅读。2010 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 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 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 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 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 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文学名著

2、导读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阅读状态, 其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二、学生答题暴露的问题从中考以及平时考试学生名著阅读的答卷情况总体来讲,卷面成 绩较为理想,相当部分考生作答符合题意,情节概述简洁,内容集中, 要点突出(交代清楚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通顺。但也暴 露出以下几点问题:1.原著不明,凭空臆想未读原著但通过电视或平时听闻对相关 情节略知一二,于是就歇后语加以发挥。有的只就歇后语进行解释性 拓展,叙事简单,不见细节,如猪八戒吃人参果只写猪八戒怎么吞 咽,不知其味。读过简写本或教师归纳的概要,对情节似懂非懂, 不明来龙去脉,细节混淆。对原著十分陌生,记忆模糊,胡编乱造、 随意杜

3、撰情节,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2.概述冗长,语言锤炼缺乏火候。如有的考生在回答问题是缺乏 要点意识,描述文字过多,核心词语、句子隐晦;有的考生语言粗糙, 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这既说明了考生平时对名著阅读缺乏自觉与主动,同时也暴露了 教师对于这些方面要求的疏忽。三、复习策略的几点看法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名著阅读 复习的有效性,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我简单谈几点看法:1.要明确名著阅读的命题范围,教会学生储备知识的要点和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第一轮复习每册课文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每册教材附录部分的“名著导读”,在平时通读必读名著的基础上 运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每部

4、作品名称,作者简介、主题思想、内容概括、 主要人物性格分析、主要情节标题、情节概括,读后感想等内容,以 达到积累和运用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借鉴目录,对名著中典型人物 的主要经历提炼归纳。参考前言后记,与名家作者共话名著主要内容 与情节。借助笔墨,随时记录品读名著之体验与感悟。对作品的外延 也要了解,对作品中的人物所涉及的典故、歇后语、成语要清楚来源 及涵义。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创新,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 诠释出自己心中独特的那个“哈姆雷特”。切忌学生没有自行归纳, 老师就越俎代庖整理的好好的发给学生,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依赖性, 影响学生主动性和个人感受。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的复习,这样的效

5、 果是可想而知的。复习时,我们不能只是记住琐碎的细节,要站在理 清线索的层面上将小情节以及重要的细节带出来。我们可以先将文学 作品的大的故事情节整理出来,再依托这些大的故事情节将小细节、 小情节牵连着回忆出来。2.要明确名著阅读的拟题角度和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题型的规 律、特点纵观全国各地中考名著阅读考查内容主要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 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 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 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 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 个语言片段。考查题

6、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简答题、评价题、概 述题等。(1)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基本信息的掌握,如 名著的作者及生活的朝代、国别,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主要故事情节 以及牵涉的歇后语。这种题型最为常见。【例 1】(1)水浒传写的是以为首的贫、位英雄,聚义在 ,杀富济 的故事。B 组(1)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的代表作。它通过对生活的朴素描写,凸显一个“ ”字,让我们感受到人 类需要相互关心、 、 。【例 2】根据示例,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林冲误闯白虎堂( )( )借荆州 有借无还猪八戒耍把式( )(2)选择题 :这种题型干扰项的设置迷惑性很大,考生要避免 作品的名称、朝代以及作

7、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张冠李戴。从下面文字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填对 六处即可。(6 分)水浒故事,脍炙人口;梁山好汉,形象鲜明。鲁智深,绰号“ ”(a黑和尚 b花和尚 c 胖 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 (a. 大闹野猪林 b.力伏众泼皮 c.怒打镇关西)。林冲,绰号“豹子头”, (a倒拔垂杨柳 b.身 陷高唐州 c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 (a血溅鸳鸯楼 b手刃陆虞候 c智取生展纲), 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英雄本色。(3)匹配题(连线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名著的几方面内 容进行连线,内容有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还会涉及与人物有

8、关的成语或歇后语。下面五句歇后语,请参照示例将相关内容连接起来。(对应项字 母填入括号)(5 分)示例:梁山上的军师a 无用(吴用) (a)猪八戒吃人参果A逼的孙悟空赴蟠桃会B越打越亲骆驼祥子买车C保不住好汉上梁山 D不知其味弟来梁山兄E不请自( ) ( ) ( ) ( ) ( )(4)评价表述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的体验感悟和欣赏评价能力: 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谈阅读作品的感受;说说喜欢作品 或作品中人物的原因;作品中的人物写“颁奖词” ;简述情节。a.根据水浒传1-40 回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答案字数不超过 150 字)。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

9、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 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 ?b.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5)延伸题:这类题型将名著考查与综合性学习或阅读理解结 合在一起。文中提到的“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 结合自己掌握的某种读书方法,选择读过的一部名著,按下面的提示 作答。(7 分)书名名著的主要内容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收获。综合性学习(14 分)初三年段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 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

10、如下工作。初三年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阅读目汲取文应付考消遣基本不的学素养试阅读人数比25%55% 12% 8%例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请向同学们 介绍一下你的读书经验,并摘录一句名言以阐明读书的重要性。对 所阅读的名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请从这 部名著中,撷取其中一个精彩的情节,向同学们作介绍。(不少于 60 字)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与成熟,中考名著的考查更加具体、精 细、多样,所以全面掌握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熟悉题型的规律、特 点,对考生来说尤为重要。四、要教给学生名著阅读题的答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备考时,要特别注意从宏观上了解名著阅

11、读题型的规律、特点,微观上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减少答题的失误。1审清题目要求,涵盖答题要点。题目是命题者根据命题意图 所提出的要求,答题就必须根据这个要求回答。是要求简述故事情节、 情景或事件,还是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人物性格或思想意义,一定要 审视清楚。2找准切入角度,把握表述内容。审清题目后,就要注意找准 切入的角度。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是从情节的起因,还 是从情节的结局切入要判断清楚。3准确回答问题,切忌张冠李戴。简述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时、地、人、事、因、果,准确表述答题内容,即要把事 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完整,而起因和结果只要简单一两句交代即可,应把重点放在对经过

12、的介绍上。在简述时既不要具体的描写, 也不要加以分析和议论。事件、场景、经历的过程要素以及所涉及的 人物关系应准确,力避颠三倒四、张冠李戴。虽然,每个人对同一件 事情的陈述可能有所不同,但一定要做到故事要完整,重点要突出, 细节不失真。4理清答题脉络,简洁流畅表达。一般来说,都是要求考生简 述问题,“简述”就是要求“简洁叙述”,可是有的考生,因为难以 理清答题脉络,回答问题常常拖泥带水,严重影响了答题的效果。同 时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规范语言表达的习惯,减少错字、语病和 乱用标点符号的现象,规范作答。五、要强化训练以练带读,以讲促练建议在学生熟知文本的情况下以练带读,以讲促练。备课组要集 中全组的力量精编习题,知识的覆盖面要全,重点要突出。并遵循以 下原则:1、贴近中考,紧扣考点。2、精编精选,质量要高。3、专题专 选,量要跟上。4、每发必批,有错必纠。5、注重讲评,追求实效。 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增强训练的有效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讲究方法,讲究策略,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 和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性,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相信学生应付中考 这类题目应当是“闲庭信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