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364119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谈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的护理 【】呼吸衰竭以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为标志,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病人的一种重要措施,从而到达增加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耗氧为目的。其比气管切开创伤小,由于不能说话造成沟通障碍,导致不能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加强全面的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关键词】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呼吸系统;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护理,未发生肺部感染、管道阻塞等并发症,气管

2、套管留置714天均顺利拔除出院。 2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 2.1非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根据病人不能说话的特点,学会用手势或书面表达表情及对护理的要求如口渴、疼痛、发热、有大小便等。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及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应密切观察,及时了解其要求及病情变化,各项操作均应按无菌操作进行。 2.2插管护理:保持气道通畅。12 h吸痰1次,以免时间过长使痰液结痂造成堵塞。假设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每次吸痰前自导管外口滴入25ml,以稀释痰液并刺激患者呛咳反射,以利痰被吸出。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吸痰深度以吸痰管到达导管内口为宜,过深易损伤气

3、管粘膜,过浅而达不到吸痰目的。本组1例因未及时吸痰,1周后痰痂堵塞而被迫拔管。导管全长32cm,插管深度2226 cm,导管外露长度610 cm。假设导管外露过长提示导管脱出。本组3例因剧烈呛咳,导致导管滑出4cm,立即松开气囊活塞,将导管送回原位,待气囊充好气再塞上活塞,重新固定。故应减少或防止刺激患者剧烈咳嗽的因素如吸痰时插管不易过深、导管内滴药不易过多、过快等。呼吸机的监护。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注意观察通气量及气道压力显示,假设通气量下降,表示气道密闭不严,应调整体位,并使气囊重新充气;假设气道压力上升,提示有痰液堵塞气道,应立即吸痰。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并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

4、积水。 2.3根底护理:患者住监护室,室温保持25左右,紫外线照射消毒,1h/d。以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为宜,不宜侧卧,防止因体位改变使导管偏移,导致气道密闭不严,使通气量缺乏。置管期间禁食,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口腔护理,2/d。注意预防霉菌感染。本组9例咽拭培养发现霉菌,经用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口腔,3d至1周均治愈。昏迷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静脉血栓;加强皮肤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红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保持静脉通道畅通,保证营养及电解质的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4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了解是否发生肺性脑病。本

5、组1例于插管后1 d右侧瞳孔散大,直径6 mm,出现深昏迷,立即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脉推注,1/6 h。2d后终因脑疝死亡。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如患者自主呼吸与机器对抗时,可适当抑制患者自主呼吸,以改善通气。本组3例于插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出现对抗呼吸机现象,给予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1/12 h。2d后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此时可适当将呼吸机参数下调,或使用升压药物。插管后测SaO2,1/30min,4 h后病情改善可改为1/4h,必要时用长程SaO2监护仪,以观察疗效。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

6、,了解pH、PaO2、PaCO2的变化,根据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每日清晨抽吸气管深部痰液作细菌培养。 2.5体位不宜变动过多。头颈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防止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出发生呼吸困难,患者躁动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应设法固定其上肢,告知家属以便理解,以免发生意外。困难现象时如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喘鸣等,应注意有无肺部及全身其他原因,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套管的气囊破裂或滑脱,根据病情每隔46h放气1次。 2.6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在根本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有良好的自主

7、呼吸和咳嗽反射,气道分泌物减少,动脉血气分析正常,患者意识清醒,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胸部X线片无严重并发症,肺功能测试满意,符合以上指征可撤离呼吸机。同时通过皮囊低流量湿化给氧,如停用呼吸机1020min后出现呼吸浅促,心动过速,SpO2下降,重新连接呼吸机,如停机0.52h后,查血气分析接近正常,病人安静,自主呼吸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应吸净口、气管内分泌物,抽净胃内空气及胃液,放掉气囊内气体,松开固定的胶布,用纯氧皮囊通气数次,经彻底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及胃管,再次去除口腔残留的分泌物,改双侧鼻导管吸氧35ml/min,头偏一侧,防止呕吐、误吸。 3拔管后的呼吸管理

8、 3.1做好预防工作在拔管前30min可先给予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防止拔管后引起的喉头水肿或声带水肿。 3.2拔管后注意体疗。当术后血动力学平稳时,要尽快进行体疗,体疗对于松动或排除分泌物,预防及治疗肺不张起着重要的作用。术后每2h翻身或坐起拍背、深呼吸及咳痰。 3.3鼓励早下床活动病情平稳可行走的,气管插管拔管后6h即可下床活动。早开始离床活动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在呼吸衰竭缓解期可用如下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 肺肾两虚: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白术10g、紫菀10g、贝母10g、炙甘草6g、补骨脂10g、仙灵脾12g、仙茅12g。 方中党参

9、、麦冬、五味子、白术、炙甘草补益肺肾、敛气。补骨脂、仙灵脾、仙茅补肾。紫菀、贝母止咳化痰。假设偏于阴虚者方为北沙参20g、麦冬15g、玉竹15、生熟地各15g、山药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龟板胶15g。 心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治法:温阳利水,化瘀通络。 方药:附片10g先煎、肉桂6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10g、丹参15g、茯苓20g、泽泻15g、丹皮10g、补骨脂10g、五味子6g、川芎10g。 4 讨论 气管插管相对来说比气管切开创伤小,感染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本组的护理我们体会到,由于气管插管给病人带来了沟通障碍,我们除了要给病人做治疗和躯体的护理,还要注重于心理护理和家属的理解等全范围的护理,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脱机出院。 参考文献 1刘又宁主编.机械通气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22128 2陈灏珠主编.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4142 3李谨,谢方瑜.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49例.实用护理杂志,2023,18( 8):1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