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357521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课堂教学赏析 师: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整体上感受两首古诗。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里是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的细节。 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

2、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老师介绍历史背景)。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老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介绍历史背景,给学生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 生: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 生:(有点紧张)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到对诗句的理解,能够鼓励学生说完整,看出教师是还是有一定的尊重学生的

3、意识的。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生:遗民(老师板书)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生答:是遗弃的人民。 对遗民的理解教师采取了问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自我反思,把学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从遗留上升到遗弃。 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 (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音乐铿锵,确实把人带到了金戈铁马的战争中,能激发学生的想像。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生:老人 生:妇女 生:孩子 这里的想像,把遥远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的面前,如同电影的蒙太奇,学生甚至会想到自己就

4、是胡尘中的遗民。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 生:流泪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 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完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情感世界,把两首诗的内容紧紧揉合在一起。从清凉到

5、凄凉,学生经历了一个情感过程,感受更加深刻了。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此处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学生的朗读中已经让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

6、 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示儿的引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诗的内容,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又是悄无痕迹,这种意义上的关联,对现在两首诗的学习又起到了润物无声的强化。 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 从悲凉到凄凉,学生的情感确实已经上升到这一步了,有水到渠成之感。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师: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读。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读。这种质问,用诗句来回答是再巧妙不过了,读中悟情,是为经典。 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此问是最平淡的一问,却是

7、最有价值的一问,是啊,我们的学生究竟有什么想法呢他们的头脑一直在进行着别人的思考,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思想自己的思想,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 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

8、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师: 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生: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师:通过这个醉字,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觉总有一天 师:请你朗读一下。生朗诵。(掌

9、声) 抓住一个醉,通过学生的想像,活化了当权者的嘴脸,学生的感受又有了新的变化。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败无能。 生:我感到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权贵们吃喝玩乐,我觉得他们太对不起为他们流干眼泪的百姓了。(掌声) 生: 学生的语言的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情感合而为一。达到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师:而西湖旁边的这些权贵们却还在花天酒地之中。读;;生读: 师范读,一生再读。有没有注意第二个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子 生:问句。师:谁问谁师: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问他

10、们 生:(有些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师:现在,请你指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你怎么问他们 生:(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就请你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问 生:(越来越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台下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个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里的朗读指导,巧妙的让学生读出了情感。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找到好的朗读指导的方法,本诗教学中的几处朗读指导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有没有发现,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生:忧国忧民之心。 师: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

11、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练笔。 请五名学生学生上台。生:你们对得住哪些老百姓吗生: (学生写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此处安排的练笔,学生的情感宣泄在纸上,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感情的洪水一下子喷发出来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