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免疫学.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35437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与免疫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疾病与免疫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疾病与免疫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疾病与免疫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疾病与免疫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与免疫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与免疫学.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人类的健康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人们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四种,即: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均属于环境因素中的社会环境因素,但由于这两种因素对人类健康具有突出的影响,所以将其置于突出的位置并与环境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相提并论。因此,在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时,可以从环境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两大方面进行描述。 1.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总和。因此,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

2、客观物质世界,如水、空气、土壤及其他生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另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却通过_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包括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在自然状况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类无危害,但当某些物理因素的强度、剂量及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包括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

3、素。一些化学元素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和健康的必要元素;一些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它们的浓度、剂量及与人体接触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将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2)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在社会环境中,有诸多的因素与人类健康有关,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口状况、文化教育水平等,但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行为是人类在其主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而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民族习俗、规范和家庭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及习惯。随着社会的发

4、展、人们健康观的转变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卫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促进、维护人类的健康,而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在我国,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人民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吸烟、酗酒、吸毒、纵欲、赌博、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日益增多。 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促进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各类医疗、卫生活动。它既包括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诊断、治疗服务,也包括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各种预防保健服务。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拥有、分布及利用将对其人民的健康状况起重要的作用。 2.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指人类在长期生物

5、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遗传、成熟、老化及机体内部的复合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它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后天的话主要是指锻炼之类的。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杀等均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1)行为因素(behavior factor)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

6、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生活方式(life style) 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导致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占总死亡原因的61。 据美国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二、环境因素 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1)自然环境 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就会遭到大自然的

7、报复。 (2)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三、生物学因素 遗传 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四、卫生医疗服务 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 影响健康的四个因素中,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其次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遗传因素虽影响较小,但一旦出现遗传病,则不可逆转。这四个因素彼此又有相互依存关系。 2、 学习这门课程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要了解哪些与这门课程有关的医学知识。3、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主要通过哪些

8、途径传播,如何预防?答:(1)艾滋病的病原体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IV是逆转录病毒,细胞膜芽生,毒粒大小为100140nm。病毒蛋白主要有核蛋白、膜蛋白及与复制有关的酶蛋白3种。HIV对4细胞具有特殊的趋向性。. HIV属于慢病毒(lentivirus)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901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包膜,核为中央位,圆柱状,含Mg依赖性逆转录酶。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P24和P15、外膜蛋白GP120和运转蛋白GP41、逆转录酶蛋白P55等。HIV可感染猩猩和恒河猴,亦可在体外淋巴细胞中培养增殖。病毒外

9、膜蛋白GP120可与辅助性T细胞(TH)膜上的CD4抗原结合,进入细胞内。先以单股RNA为模板,逆转录为双股DNA,经环化后,在细胞分裂时整合于宿主细胞DNA,称为前病毒DNA(proviral DNA)。宿主细胞被刺激活化时,再转录为病毒RNA,并合成病毒蛋白,以发芽方式由细胞释出。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如0.5%次氯酸钠,5%甲醛、70%乙醇2%戊二醛等均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2)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获得性指非遗传所致,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免疫缺陷指患者免疫系统严重被损; 综合

10、症指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出现几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 公认的hiv传播途径有三种 1.经性接触传播 2.经血液传播 3.经母婴传播 1. 性传播:通过不加防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 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哺乳时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及唾液、眼泪和乳汁均有传染性,并且艾滋病病毒本身在自然界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

11、通过日常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尤其是如果个人免疫力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溃疡)不小心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和性分泌物甚至唾液、眼泪,就有感染上的可能。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3)预防经性传播 1. 禁欲 2.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保持专一的性伴侣 3.对方感染hiv情况不明时,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预防母婴传播 关于母婴传播的药物阻断问题,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推广使用简便且

12、廉价的nvp单剂疗法,加上人工喂养。在我国还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的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尚处在低水平,并对阻断母婴传播的药物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这一事实也缺乏了解。这些都妨碍着我国对这一措施的有力开展。 1.有感染hiv机会的妇女,孕前、孕后做hiv检测,如hiv抗体阳性,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妊娠; 2.新生儿做hiv抗体检测; 3.感染hiv的妇女避免哺乳; 4.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胎儿从母体感染hiv几率可从28降至8。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 1.需要输血时,要求使用经hiv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2.切不可染上使用毒品的恶习,特别不要与人共用注射器。 3.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4、生活

13、中有哪些常见的过敏原?简述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答:(1)常见的过敏原介绍如下: A、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B、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幅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D、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E、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幅射、烧伤等生

14、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成为过敏原。(2)如果知道过敏原,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如果不知道你可以注射抗组织胺丙种球蛋白或去查过敏原。皮肤过敏又称为“敏感性”皮肤。从医学角度讲,皮肤过敏主要是指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如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化学制剂、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气等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敏感性肌肤可以说是一种不安定的肌肤,是一种随时处在高度警戒中的皮肤。其护理要特别留意。 皮肤过敏的发病原因皮肤过敏的发病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大方面:内在因素就是本身具有过敏体质,这在皮肤过敏的发病

15、中起主导作用。及早彻底脱敏是治疗皮肤过敏防止复发的关键。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蛋白质,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皮肤过敏最常见的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肤过敏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如何呵护皮肤过敏1、要远离过敏原。因为过敏症状会永远存在,不可能根治,只能随时小心防范,避免接触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过敏原。2、要清楚了解你所使用的护肤品和它们的用法。避免使用疗效强、过于活性和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的物质。过度不当的使用强效清洁用品会破坏皮肤表层天然的保护组织;过于活性,会使血液循环加速的化妆品也会刺激皮肤造成伤害。洗脸不要用药皂等皂性洗剂,因界面活性剂使分解角质的高手,要极力避免。最好使用乳剂,或非皂性的肥皂,可以调节酸碱度,适应肌肤。磨沙膏去角质剂等产品更应该敬而远之。采用简单的洁肤爽肤润肤程序。 3、注意使用防晒产品。敏感性肌肤的皮层较薄,对紫外线比较没有防御能力,容易老化,所以在擦上基础保养品作为隔离之后,再用防晒品会比较好,但防晒品的成分也是易造成刺激的因素之一,因此最好不要直接涂抹在皮表上。近来有些厂商推出含较少化学成分,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